分享

王小刚2023年度秦岭风好诗点评汇集

 杏坛归客 2024-04-15 发布于山东

--- 秦岭风总第202期 ---

陀 螺(157期)

林增寿(福建)

盘转每挨鞭,由缘立未坚。

但求身不倒,苦苦作周旋。

王小刚点评:

林增寿老师这首五绝,言语朴实,但却深入浅出,看似描写陀螺,实则在说人生。前两句说的是立身做人,为人要正要直,如果没有原则,则会四处碰壁“挨打”。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出了人生的艰辛,世人为了生存,那个不是在红尘中“苦苦”周旋呢?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说出了两个做人的大道理,读罢不由让人拍案叫绝。

灾 后(157期)

宋善岭(江苏)

水去鸟无声,人归泥满城。

向天惟一问,何故虐苍生?

王小刚点评:

秦岭风155期宋善岭老师《灾后》一诗,没有残垣断壁,没有波涛汹涌,更没有英雄出现。仅用“鸟无声”、“泥满城”寥寥几字就写出了“灾情”对民众造成的巨大损失,将一副灾后萧条而破败不堪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三、四句“向天惟一问,何故虐苍生”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痛苦与无奈,同时表达了作者心系大众,忧国忧民的慈悯情怀。此诗格律严谨,言简意深,大有杜甫之风。

找南屯支书不遇(通韵)(157期)

牛崇辉(山西)

寻人几次锁闩门,无奈欹石看碧云。

十里深山何处去,童儿笑指助贫村。

王小刚点评:

牛崇辉老师《找南屯支书不遇》这首七绝,乍看题目,会以为是一首访友不遇的作品,但读完后方才恍然大悟。作者首句用“几次锁闩门”说明了多次寻“支书”不遇,给人留出了遐想空间,又用未句“笑指助贫村”点名“支书”的去处。一首小七绝,却展现给了我们一个一心一意为群众扶贫工作四处奔波的“好官”形象,不得不说是一首好诗。此诗巧妙化用了唐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佳句,却显得自然流畅,毫无做作之意。

星 空(新韵)(160期)

林增寿(福建)

烁烁一天星,熙熙数不清。

恍如巴眨眼,在看世人行。

王小刚点评:

首读此诗,想起了儿时的谜语“青石板上钉银钉,银钉多,数不清......”,给人一副秋夜晴空万里,星光闪烁,人们闲坐纳凉的惬意场面。但细细品味,含义截然不同,诗中的“夜晚”实则是说红尘中那些黑暗面和不可见人的事情,“星星”则代表了正义的眼睛,一首小诗,却将“人在做,天在看”的“告诫”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了世人。

聊摆摊(160期)

程良宝(陕西)

闲向街边聊摆摊,打开话匣是心酸。

块儿八角些微利,饱受人寰冷眼看。

王小刚点评:

街边小摊随时随地都可看到,可真正理解摆摊人“生活”的又有几人?程良宝老师这首“聊摆摊”却给我们道出了“摆摊人”的酸甜苦辣。诗中用“心酸”、“微利”、“冷眼”,将“摆摊人”备受歧视和生活的不易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轻松起句(闲向),循循深入,最后留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沉痛的寤思。让人在眼酸中不得不承认作者的高明。

九月九日晨听东方红(通韵)(160期)

王继权(北京)

早起随机老曲哼,胸中暖觉太阳升。

自从你上天庭后,夜里常观北斗星。

王小刚点评:

没有哀乐,没有鲜花,没有天哭地痛的缅怀场面;没有敬仰,没有颂德,没有丰功伟绩的渲染。随着“老曲”入耳,唤起了心中对伟人的敬仰与思念,用“夜观北斗”表达了对伟人的无限缅怀。整首诗看似语浅,实则将对伟人的真挚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不愧为诗词高手。

退 休(新韵)(160期)

李平安(陕西)

一自离别心亦空,稚颜总在眼前萦。

每从学校墙边过,驻立长听朗诵声。

王小刚点评:

退休的失落,对学生的挂念,对学校的留恋,在诗中表现得无所不至。此诗语言淳朴,意味深长,把一个富有大善大爱的好教师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人对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肃然起敬。

闲 咏(163期)

宋善岭(江苏)

风呼鸟唤未离家,不感无聊不叹嗟。

除与老妻闲话外,半窗秋雨一壶茶。

王小刚点评:

外面的世界再繁华,却没有家的温馨。不受红尘中的“诱惑”,并不感到遗憾与失落,更不能改变“我”对家人的责任与陪伴。整首诗写出了诗人坦然豁达的处世心态,未句“半窗秋雨一壶茶”更是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儒者之风。高。

偶见战友合影照感赋(通韵)(163期)

郭通海(北京)

卌载别营情不疏,两行泪水抢先读。

一张六寸全班照,直到花白未走出。

王小刚点评:

军营,是每个老兵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此诗作者用“一张六寸全班照”道出了一个老兵对军营和战友的真挚情感。整首诗语言平朴,毫无做作之态,但却让人读后余音不绝。

秋晚记(新韵)(163期)

王希桐(河北)

一盘毛豆半根瓜,凉透午粥当晚茶。

淡看开心堵心事,将秋雨路踩出花。

王小刚点评:

人生不在富有,生活有滋味就好。凡事坦然对之,人生就会活出精彩。这首诗妙在看似写清淡的晚餐,却是在写人生。好诗可赞。

望 月(163期)

郎松(黑龙江)

清宵总亏缺,教客夜难眠。

瘦若圆规笔,他乡画不圆。

王小刚点评:

客居他乡,没有亲人的陪伴,心中不免失落,作者巧妙运用“亏缺”“难眠”“画不圆”几词,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是行中高手。

观香山落日兴得(通韵)(166期)

郭通海(北京)

缓缓斜阳落照间,秋枫漫岭若霞燃。

升腾胜似熔炉火,正炼彤彤一粒丹。

王小刚点评:

此诗构思巧妙,比喻新奇;自古写秋写晚霞的妙句颇多,但作者剑走偏锋,将秋枫与晚霞融合一起,给人一副红枫映晚霞的浓秋画面,转结两句更绝,把落日比作“熔炉”中的“一粒丹”,是人读后不由耳目一新。

自 励(166期)

马瑀(陕西)

平生如意十八九,总有忧愁一两分。

且把烦心藏肺腑,抬头笑对眼前人。

王小刚点评:

人生总有不如意,就看如何面对。作者这首诗题目虽是《自励》,实则是在劝导世人应以“平常心”对待“不如意”。同时通过“且把烦心藏肺腑”“抬头笑对眼前人”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处事心态。整首诗简练流畅,用朴实的言语说出了一个做人的大道理。妙。

过祁连山(166期)

王十二(安徽)

山里山连山外山,冰川交错路回环。

大巴活似穿山甲,扎进千岩万壑间。

王小刚点评:

祁连山脉东西长约八百多公里,南北宽约三百公里,总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但作者仅仅用“山连山”“川交错”就将祁连山连绵不绝,川壑交错的复杂地貌展现在读者面前;转结句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同时更说明了祁连山的雄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足见作者写作功底。

踏秋口占(166期)

蒋继辉(江苏)

谁将山色镀成金,草径弯弯一路深。

漫拾几张红叶试,可题老叟少年心?

王小刚点评:

秋天是醉人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自古至今多有描写秋天的妙句。作者反其道而行,没有过多的描写秋景,仅用“漫拾几张红叶试,可题老叟少年心?”表达自己在秋景中喜悦的心情,来衬托秋天的美好。的确是高手。

南田岛度重阳(169期)

宋善岭(江苏)

本是登山日,翻成步海边。

闲看湍雪浪,细数打鱼船。

鬓有寒霜染,心无俗事牵。

忽听鸥鹭语,纵目向蓝天。

王小刚点评:

重阳本应登高,反而去了海边。原本应该感到失落、遗憾,而诗人却用文人独特的胸襟感受了“别样”的重阳。整首诗语言细腻精炼,对仗工整;将诗人豁达高雅的情怀用海边的所见以轻松优美的诗句表现出来,真不愧为行中高手。

思友人(169期)

王惠维(山东)

早钓秋江晚看山,一言轻许几多年。

故人行迹犹云鹤,负我相思十万篇。

王小刚点评:

简洁明了,直入主题,前联直接道出与友人当初的盟约,一句承诺,多年牵挂。未句“负我相思十万篇”看似嗔怪,实则思念,将所有情感尽表其中;堪比李商隐的“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缅狼牙山五壮士 并带回青石作念(通韵)(169期)

郭通海(北京)

取自狼牙质不同,青石如铁透魂灵。

铮铮疑是英雄骨,耸立心头一座峰。

王小刚点评: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悲切缅怀;由一块小小青石为引,句句紧扣主题,处处彰显“英雄”,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未句“耸立心头一座峰”,更是写出了对“英雄”的敬仰与追思之情。高手、可赞。

黄昏采韵到潮河(169期)

王继权(北京)

咏性悠悠向近郊,回林小鸟唱归巢。

撑船欲到河深处,捞取夕阳红细胞。

王小刚点评:

此诗前联平平,后联出彩。未句“捞取夕阳红细胞”更是大胆的运用现代医学词语,却把水中夕阳余晖的魅力更加灵动的展现给读者。妙。

刘公岛参观甲午海战博物馆乘船归途中(新韵)(169期)

李平安(陕西)

鸥鸟低飞啼几声,无边大海浪难平。

放眸三字刘公岛,应是当年血染红。

王小刚点评:

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作者这首诗用低沉平俗的语言将参观“海战博物馆”后沉痛的心情清晰的表现给了读者,前联借用“鸟啼”“浪难平”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伤”与“不平静”,后联则用“三字”“血染红”写出了当年海战的残烈和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整首诗画面感极强,让人读后深入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鸡鸣寺(172期)

范诗银(北京)

一片江山千叶瓦,七旋金铎送寒鸦。

无由最是胭脂水,又泼新红第几家。

王小刚点评:

鸡鸣寺位于南京玄武区鸡笼山东麓,距今一千七百余年。范老师这首七绝,寓意深奥,引典具多;前联写鸡鸣寺见证历代的兴盛与衰败,后联则借用“胭脂水”(周后主兵败曾携张、孔二妃藏于鸡鸣寺胭脂井)暗喻现实中个别贪腐之辈的不齿之行为。对此诗我不敢妄作评论,只能对范老师的博学和在诗词上的卓越成就表示由衷的佩服。

致老同学(172期)

韩景明(陕西)

本是农家子,生来无巧舌。

唱歌常跑调,习武已着魔。

胃大钱包小,饭稀作业多。

同窗虽数载,哪敢送秋波。

王小刚点评:

韩老师乃散曲大家,所做诗词中常有散曲的味道;这首诗亦不意外,整首诗语言朴实幽默,简洁易懂,但却对仗工整,郎朗上口。最后一句“哪敢送秋波”更是给读者在莞尔中留下诸多遐想空间,不愧为大家之作。

浣溪沙·东邻媪(172期)

高怀柱(山东)

墙外高声唤小丫,入门带进影斜斜。送来满篓菜和瓜。

道暖棚中收硕果,说春风里绽新花。还因功课赞娃娃。

王小刚点评:

一直以来圈子里有“诗庄、词媚”之说,可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语言夸张,用词随意朴实,毫无扭捏做作之态;循循平朴的描写中,将邻居老妇风风火火,心直口快,开朗乐施的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对“古词新写”的大胆尝试。

题红叶(172期)

韩会莉(陕西)

露吻霜亲了,情痴二月花。

云鸿千岭过,捎片染农家。

王小刚点评:

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多的感慨;整首诗俗中带媚,庸中带情,构思别致,精炼上口,仅仅一句“捎片染农家”,就让人拍案叫绝。妙!

访南田县署旧址(172期)

杨勤群(安徽)

一进衙门旧意生,墙高牖窄少光明。

公堂似有匾牌挂,几字昏昏看不清。

王小刚点评:

旧时民谚有曰:“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没钱少进来”。作者在访县署旧址时触景生情,蓄意而发;但却构思巧妙,含蓄隐曜,仅用“墙高牖窄少光明”、“几字昏昏看不清”就说明了一切,并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不得不说是一首好绝。

无 题(175期)

计德辉(河北)

糊涂无处不清嘉,且把乌云看作霞。

心若不随俗世冷,雪花便是报春花。

王小刚点评:

说是无题,实则有题;世间又几人能做到以德报怨,又有几人能做到“真糊涂”,此诗看似平淡,其实却说明了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尤其是后联:“心若不随俗世冷,雪花便是报春花。”更是让人读后唏嘘不已、陷入深思。

赴朋约“牌局”公交车上得句(175期)

宋善岭(江苏)

莫管阿谁上下间,只教青眼看苍山。

浮生至此应知足,人正忙时我正闲。

王小刚点评:

宋老师这首七绝,含蓄隐晦,暗指所多;题目中的“牌局”,就让人有了许多遐想,等读完整首诗,才晓得老师从公交车上的“上下”看到了尘世中的“上下”,不由拍案称妙;未句“人正忙时我正闲”更是让人深思,同时看出了老师无欲无畏,潇洒坦荡的处事风格。

小雪日逢大雪闻长春下雨有感(175期)

郎松(黑龙江)

向南百里雨丝飘,向北琼花扑面撩。

定是天庭多世故,也分远近用双标。

王小刚点评:

两地相隔百里,一地下雨,一地落雪,其实是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可作者却借用“天庭”的“多世故“用双标”,含蓄的道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蝇营狗苟、为人不齿腐败现象;更表现出作者心系民众,敢于发声的侠义心肠。

甲骨文(175期)

卢晓霞(陕西)

千载刀痕迹未茫,直教撇捺摄心房。

晓暾初破昏暝夜,一道文明曜八荒。

王小刚点评:

文字是民族的灵魂,甲骨文更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成熟文字系统;作者这首诗题目为“甲骨文”,却没有过多的介绍和褒扬,仅用“一道文明曜八荒”就说明了甲骨文对中华民族影响及意义。足也!

秋思(175期)

路亚萍(陕西)

风拽红枫叶漫飞,翻箱倒柜找棉衣。

秋光望断无花影,问锁友人何日归。

王小刚点评:

秋尽冬来,西风漫卷,我“翻箱倒柜”找来你喜欢的棉衣去看你,但你人却不在,我只能问门上的锁头,主人什么时候回来?他可安好?这首诗和唐朝诗人李咸用的《访友人不遇》异曲同工,最后一句“问锁友人何日归”尤为出彩。

品功夫茶(178期)

程良宝(陕西)

文朋聚会不贪图,只要炉前煮一壶。

欲向诗中求味道,先从茶里看功夫。

端杯细品精神爽,眯眼沉思杂念无。

浓淡教人知世态,原来清醒是糊涂。

王小刚点评:

茶有浓淡、世态有炎凉,人情有冷暖;从一壶茶中,能品出人生,可谓真功夫啊。读过程良宝老师好多诗词,平朴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就这首诗而言,尾联的“浓淡教人知世态,原来清醒是糊涂。”何尝不是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又一哲理论述呢!

浮 生(新韵)(178期)

计德辉(河北)

吾本红尘一粒沙,任凭雨打任风刮。

倘如拿去铺成路,脚印何尝不是花。

王小刚点评:

大胆的比喻,任性的写法,另类的语言方式,写出了作者坦然笑对人生的态度;后联两句,更是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妙哉。

荷塘月(178期)

卢世明(河北)

清风惬意叩窗台,月影移香菡萏开。

倚枕谋篇方咀味,蛙声跳上绿笺来。

王小刚点评:

诗用情写,景由心生,徐徐清风、朗朗明月、翠叶鲜花、咕咕蛙鸣,好一副美图。整首诗好似一幅画轴徐徐展开,优美而细腻,尽显作者诗词创作的功底。尾句“蛙声跳上绿笺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由叫绝,真乃大家之作也。

家住高楼(178期)

严玉胜(安徽)

天梯徐步入瑶台,仙界风光一眼开。

无奈闲云缠住我,窗边拂去枕边来。

王小刚点评:

作者用浪漫夸张语言,将身处高楼闹市的“孤独”转化成悠然自在的仙境生活,不得不说是一奇想;后联两句更是与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赞!

空巢老人(178期)

韩会莉(陕西)

艰难困苦共担当,寂寞床头俩白霜。

电话那边孙叫喊,一声爷奶盖红章

王小刚点评:

一句“一声爷奶盖红章”,给读者留出了一片遐想:“红章”或是老人对孙儿的鼓励、或是对再次来电的约定、或是隔屏的一个亲吻、或是在外儿女隔屏的一个安慰、又或许是老人内心的幸福之感;一首小诗,道尽了留守老人的担当、酸楚、孤独、喜悦,使人在含笑中不由泪目。

见窗外落雪有感(通韵)(181期)

马瑀(陕西)

一夜疾风洛水寒,如席大雪舞尧山。

红泥炉火今何在?好让诗人醉趣番。

王小刚点评:

一场雪,引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前联写景,后联写情。“红泥炉火今何在?好让诗人醉趣番。”两句道出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满满回忆,好诗可赞。

从军家书(181期)

奚道华(安徽)

操练期间汗湿襟,单车众望出林阴。

文书肩上包虽小,装满远方父母心。

王小刚点评:

作为一个当过兵的人,我深深理解“一纸家书抵万金”的意义;奚老师这首七绝,将戍边战士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联“文书肩上包虽小,装满远方父母心。”更是精辟,好诗!

老 井(181期)

严玉胜(安徽)

一眼深泉岁月摧,斑斑石壁满青苔。

闲心摇得辘轳响,往事徐徐捞上来。

王小刚点评:

怀旧诗读过不少,其间不乏好诗。严老师这首老井却另辟其道,以老井做题,道尽岁月的沧桑,后联“闲心摇得辘轳响,往事徐徐捞上来。”让人读后拍案叫绝。

轮 胎(新韵)(181期)

计德辉(河北)

常将正气聚于胸,极限施压苦苦撑。

无奈之中还忍耐,任由南北复西东。

王小刚点评:

读计老师的诗,每次总有不同的惊喜和感受;这首诗看似在说轮胎,何尝不是在说生活;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简洁的写法,值得我们爱好者欣赏学习。

陀 螺(181期)

王十二(安徽)

不定生涯最可哀,一鞭抽去一鞭来。

被人耍得团团转,还当人前是舞台。

王小刚点评:

王老师这首诗我个人理解说是讽刺亦行,说是自谦亦可;现实中不乏溜须、跳梁之辈,所以可理解为讽刺;生活不易,处处隐藏陷阱,亦可说是对生活的写实。整首诗言简意深,朗朗上口,尽管“人”字重字,但不伤大雅,好诗!

晚 钓(新韵)(181期)

张志强(陕西)

池水澄明伴柳风,岸边静坐作闲翁。

久无贪嘴鱼吞饵,再甩一竿钓月星。

王小刚点评:

钓者,钓的是情趣,钓的是雅致,钓的是生活,钓的是岁月。最后一句“再甩一竿钓月星”把“晚钓”推到了高潮,妙!

秦岭风诗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