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罐 拍賣|中國嘉德2023秋拍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盛宴將啟

 历史探奇 2024-04-15 发布于河南
Image

中國嘉德三十周年2023年秋季拍賣會即將舉行。今秋的拍賣將分為兩個拍賣階段,中國二十世紀與當代藝術將於11月14日至18日在嘉德藝術中心預展,11月18日拍賣。不久前,中國嘉德攜重要拍品來台北預展,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精選華人現當代名家繪畫作品,與藏家朋友們細品藝術家如何以開創精神與獨特語法表達藝術精神,並特別引薦兩岸三地80、90後的藝術新銳,呈現中國嘉德拍賣多年來深耕華人藝術市場以及對於輕年世代的探勘心得,為臺北這個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送上一片清新的藝術景象。這是三十年來中國嘉德首次到臺灣預展,儘管細雨綿綿仍澆不熄臺灣藏家的熱情。

中國嘉德2023春季拍賣會以總成交26.92億元圓滿收官,為中國嘉德繼往開來,踏上新征程,創造了良好開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全線報捷,四個專場總攬4.45億元,誕生9件千萬元級別的拍品,顯示出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的學術引導力和市場影響力,也為今年的藝術市場釋放了向好的信號。【罐新聞】長期致力於兩岸藝術文化的推動,樂見其成中國嘉德三十年間取得的傑出成績,以此篇略推介中國嘉德2023秋拍中國二十世紀與當代藝術將呈現的重要作品予藏家友人。

Image

劉野(b.1964)

阮玲玉之一   布面 丙烯   60×45 cm   2002 年

RMB: 10,000,000-12,0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惦記》,東京畫廊,北京,2003年,圖版

《劉野:我的故事》,Gallery 3,北京,2003年,第124頁

《藝術家》,2003年2月刊,第76頁

《劉野 紅黃藍》,少勵畫廊,香港,2003年,第9頁

《藝術家》,2004年10月刊,第128頁

《上海週刊》318,2006年11月29日,第A5頁

《劉野》,伯恩美術館,伯恩,香港,2007年,第82頁

《中國當代藝術:最著名的80位藝術家》,Dumont Buchverlag,德國科隆,2007年,第246頁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2010年,第160頁

《當代藝術與投資》,2010年5月刊,第101頁

《中國圖式:25位藝術家的簡明藝術史》,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2011年,第88頁

《劉野作品全集1991年至2015年》,Hatje Cantz Verlag,德國,2015年,第134頁及第307頁

展出

【劉野:紅黃藍】,2003年11月6日至30日,少勵畫廊,北京

【劉野:紅黃藍】,2004年1月8日至14日,少勵畫廊,香港

劉野繪於2002年的〈阮玲玉之一〉,是現藏家在收藏近20年後首次釋出,作品表現藝術家心中的「女神」——阮玲玉這位華人傳奇女星獨具的風華韻味,也是其肖像系列的開篇之作,畫面嫣然迷離的神態,極為引人。2002年以後,劉野畫過許多著名女子的肖像,包括阮玲玉、周璿、張愛玲、鄧麗君等。

〈阮玲玉之一〉就是這一系列女子肖像的開篇之作,這位與他相隔半個世紀的女演員成為他的繆斯,成為其創作不可忽視的一個母題,也意味著劉野創作生涯的一次重要轉折。畫面形象看似稚拙,呆板卻清晰,展現出凝重的雕塑感;畫法方面,劉野更加強調平塗的手法,使得畫面更為平面化。劉野弱化了早期作品中超現實主義式的意象並置手法,在畫面中僅僅保留一個人物形象,背景則是大塊的單色運用,「這種對背景的精簡處置,仿佛介於夢的臉的抽象和中國傳統繪畫的空白感之間。」劉野對於苦難展現出一種輕逸,在一條輾轉、幽獨的道路上展現「重壓下的優雅」。這種「輕逸」建構的前提是內在的自尊和心靈的完整性,來自「拒絕展覽自己的創傷」和「避免賦予自己受害者的地位」, 來自簡潔、克制,明媚與憂傷交織,來自永恆的童話秘方。

Image

劉野(b.1964)

金光大道   布面 丙烯 油畫   170×200 cm   1995 年

RMB: 50,000,000-60,0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世說新語》,北京國際藝苑畫廊,北京,1995年,第27頁

《美術文獻》,湖北美術出版社,武漢,1996年,第11頁(局部)

《劉野》,明經第畫廊,北京,1997年,第20頁

《是我》,中國文聯出版社,北京,2000年,第199頁

《劉野》,伯恩美術館,伯恩,香港,2007年,展覽作品目錄,第22頁至第23頁

《藝術投資》,2010年4月,第70頁至第71頁

《藝術與投資》,2010年5月,第48頁至第49頁

《藝術投資》,2010年5月,第113頁

《Hi藝術》,北京,2010年5月,第58頁

《藝術與價值》,2010年5月,第23頁

《當代藝術與投資》,2010年6月,圖版

《亞太藝術2010年五月至六月》,亞太藝術,香港,2010年,第52頁

《藝術與價值》,2010年7月,第35頁

《Hi藝術》,北京,2010年7月至8月,第79頁及第92頁

《藝外:ARTITUDE》,雅墨文化事業,臺北,2010年10月,第87頁

《藝術投資》,2011年1月,第128頁

《新續史—龍美術館藏現當代藝術編年選集》,龍美術館,上海錦繡出版社,上海,2012年,第163頁

《Hi藝術》,北京,2013年10月,第198頁

《1199個人—龍美術館收藏》,龍美術館,上海,2014年,第65頁

《藝術財經L’Officiel Art》,北京,2014年1月,第60頁至第61頁

《劉野作品全集1991年至2015年》,Hatje Cantz Verlag,德國,2015年,第87頁及第267頁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龍美術館,上海,2023年,第150頁至第151頁

展出

【世說新語展】,1995年12月8日至11日,北京國際藝苑畫廊,北京

【收藏展】,1996年,四合苑畫廊,北京「蒙德里安在中國:蒙德里安文獻與中國藝術家的作品」,1998年,北京國際藝苑畫廊,北京

【蒙德里安在中國:蒙德里安文獻與中國藝術家的作品】,1998年,廣東美術館,廣州

【蒙德里安在中國:蒙德里安文獻與中國藝術家的作品】,1998年,上海圖書館,上海

【1199個人——龍美術館收藏展】,2014年9月28日至2015年2月15日,上海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2023年5月20日至8月13日,龍美術館,上海

1994年劉野回到中國,在1995年,劉野創作了此件〈金光大道〉,劉野在1991至1995年創作的所有作品,最大尺幅不過170×200cm,〈金光大道〉便是其一。

將目光投向畫布,在舞臺的前方,懸浮著小小的蒙德里安畫冊和馬格利特的禮帽,蒙德里安畫冊自1995年後便多次於劉野作品中現身,成為除蒙德里安作品本身之外最常見諸於劉野繪畫中的代表元素,畫冊封面是蒙德里安創作於1927年的〈紅、黃、藍構成〉,可以作為其色彩理論最為精煉的表達。舞臺背景後方的窗戶牆體很薄,窗框與玻璃之間的大小比例明顯與邏輯相悖,90年代劉野的作品中常常充滿超現實主義和形而上畫派氣質。以窗戶引入光線並作為交界,繼而利用對比和色彩塑造和闡述結構是維米爾的一大特點,劉野在早期作品中對此多有呼應,此作亦然。而舞臺中央,作為主角的男孩女孩被光照亮,他們長著翅膀,肢體圓潤、動作劃一,紅撲撲的臉頰,元氣飽滿的臉孔上有大大的笑容。

受到亞歷山大・羅德欽科的啟發,劉野對海報裡飛機軍艦的那種形式美感產生了興趣,最後,他在遠處的天空添了一架燃燒並騰起濃煙的小小飛機,現在畫面那種浪漫、平和與美好被打破了,產生了一絲微妙的矛盾感。打破了很好,它有機會變得壯闊,有機會靠近史詩。

Image

周春芽(b.1955)

中國風景   布面 油畫   160×130 cm   1993 年

RMB: 25,000,000-35,0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九十年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經驗》,四川省美術館,成都,1993年,第95頁

《親潮—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嚮》,臺北藝術大學發行所,臺北,2008年,第26頁至第27頁

《新續史—龍美術館藏現當代藝術編年選集》,龍美術館,上海錦繡出版社,上海,2012年,第148頁至第149頁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龍美術館,上海,2023年,第95頁

展出

【九十年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經驗畫展】,1993年12月,四川省美術館,成都

【親潮——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嚮展】,2008年,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臺北

【春・芽——周春芽作品港島集粹】,2018年3月26日至2018年4月8日,保利香港藝術空間,香港

【周春芽:東南形勝】,2019年10月26日至2020年1月5日,龍美術館,上海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2023年5月20日至8月13日,龍美術館,上海

來源

上海拍賣會,2011年7月3日,Lot1682

周春芽早期的第一批回國後的系列作品是「山石」,它是周春芽走向今天的第一座路標,暗示著周春芽在中西古今繪畫中的真正第一步開始。山石系列吸取了中國古早繪畫的佈局以及注重意境的表現手法,又融入了表現主義的色彩,典雅的畫面構圖以及和諧的色彩過渡,配合油畫的特殊肌理,呈現了畫中油畫的豐富性。

Image

王音(b.1964)

無題   布面 油畫   262×280.5 cm   2015 年

RMB: 3,500,000-4,500,000

發表

《王音:禮物》,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新星出版社,北京,2016年,第70頁至第71頁

展出

【王音:禮物】,2016年3月29日至5月27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無題〉以灰調作為基線,巨大包裹的土黃為王音所偏愛,這也是屬於土地的顏色,穩定、厚重,有承載的力量。王音描繪了一個無名的勞動場景,人與物都處於未明狀態,這種去語境化,去資訊化,甚至連畫中人的面孔都被抹掉的創作方式意味著可以最大程度地去除不必要的雜音,從而使珍貴的「靜」態毫無干擾地得以保留,並借由此隔絕出語言所無法企及的疏離和孤立感,使其具有普世的概念。無論是文學、電影及至藝術創作,當涉及對於勞動人民的刻畫,謳歌或悲憫似乎總難避免。但王音在作品中,卻不曾仰視或俯瞰,他只是平等地遠觀,不帶情緒地記錄。

Image

黃宇興(b.1975)

河流   布面 油畫   240×530 cm   2011 年至2013 年

RMB: 2,800,000-3,800,000

中國嘉德2023年春拍,黃宇興〈九龍圖〉以2070萬人民幣成交。作品中出現的寶石,氣泡,河流等元素,均飽含了他對於生命,時間,智慧的思考與探索,每個元素都被黃宇興演進至一個相對成熟的大成階段。今年秋季,黃宇興〈河流〉再現。這幅細膩綺麗的畫作達到五米之巨。正如藝術家所言:「在我畫的河裡,常出現明媚斑斕的漩渦,既是天空及岸邊景物的倒影,也反映內心感情的萬千變化;看它在畫面上時而打轉、時而停滯,就像對生命的一種依戀。背景是暗沉安靜的樹木,它經過了發芽、開花、結果後凋謝,象徵生命迴圈。」

Image

歐陽春(b.1974)

王者孤獨(一組6件)   布面 油畫   292×342 cm   2008 年

RMB: 3,500,000-4,500,000

發表

《王:歐陽春》,Fluid Editions&Timezone 8,香港,2010年,第88頁至第89頁

展出

【王】,2010年10月2日至2011年1月9日,柏林收藏家美術館,柏林,德國

【王】,2011年3月2日至6月11日,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歐陽春圍繞 「王」的概念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和視覺敘述,並用30幅畫截取了 「王」一生中那些極富宿命意義的片段,以此來映射當下的生活,反思人性的複雜與多變。〈王者孤獨〉創作於2008年,是「王」系列中題材尤為特殊的一件,它不著眼於傳奇故事中王者最輝煌或悲慘的瞬間,而是還原了「王」普通人的一面,將身軀的短暫與王權的永恆對立起來,表現了至高權利背後複雜的狂妄、 孤獨、希望以及幻滅。歐陽春畫中的孤獨形態甚多:地理之孤獨、知音之孤獨、難以融入之孤獨......早年的追求藝術苦旅使得歐陽春對孤獨有如此豐富的感受,〈王者孤獨〉,亦是歐陽春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Image

陳飛(b.1983)   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雙聯)   

布面 丙烯   240×380 cm   2009 年

RMB: 3,800,000-4,800,000

發表

《陌生人:陳飛》,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11年,第20頁至第23頁

《陳飛》,DISTANZ Verlag,柏林,2016年,第62頁至第63頁

展出

【陌生人——陳飛個展】,2011年11月19日至30日,今日美術館,北京

〈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創作於2008年,是陳飛個人風格走向成熟階段時的代表作,曾展出於藝術家2011年重要美術館個展「陌生人」,也是其生涯尺幅最大的作品之一。這一階段的作品在保留強烈敘事風格的同時,加入豐富細膩的背影渲染,畫面主體在天馬行空的想像情景下展開敘述,精彩又銳氣十足。

陳飛借用了流行音樂人楊乃文的代表歌曲〈星星堆滿天〉裡的一句歌詞為作品命名,結合歌曲,畫面層層鋪設的細節,又似乎有了全新的解釋:男人為何被埋在地底?他的心臟、內臟、眼睛、皮膚、耳朵為何散落各處?女孩又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看著星空?陳飛從來不吝於將自身的情感心路放在畫中,但他也從不對畫面進行解釋,任由觀者去編造精彩的故事情節與特定的人物角色。

在畫面元素的鋪陳上,陳飛有意設置了諸多相互矛盾與衝突的因素,如單純的夜空與極度繁複的星星,解剖式的男人與穿毛衣的女人,都為畫面賦予了濃厚的戲劇張力。陳飛在〈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中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述著直白又意味深長的故事,關於青春、關於愛情以及仲夏夜的各種暢想,既清新又浪漫。

Image

陳可(b.1978)

杯中蘭   布面 油畫 茶杯墊拼貼   80×60 cm   2018 年

RMB: 480,000-680,000

展出

【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經事】,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3月24日,余德耀美術館,上海

2017年陳可創作了「與爸爸對話」系列,這是她藝術生涯中極為特殊的系列,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涉及到家人,第一次以女兒的視角去表現親情,去描繪她心中的父親。〈杯中蘭〉創作於2018年,藝術家通過自己與父親的對話、摘取出具有象徵意義的場景來完成對往日事件的追索,同時通過將一些日常舊物置於平面作品中予以呈現,以此探討時間、家庭和衰老等主題,傳遞她對於一個至親的近距離觀察以及由此及彼的覺知。作品表現了一位坐在椅子上捧書閱讀的戴著老花鏡的父親形象,他肚子微微凸起,穿著很有年代感的「的確良」式藍襯衫,一如許多人腦海裡「父輩」的典型形象。

在〈杯中蘭〉中,陳可特地將父親喝茶用的杯墊拼貼在畫布上,並在上面畫了一杯茶,展現出舊物上時光留下的痕跡。陳可還邀請她的父親繪製了杯中搖曳的蘭花,水中的墨蘭與花盆中的綠蘭相互呼應,進行了一次父女之間的藝術對話。茶杯墊這一現成物的運用,一方面使作品更為真實可觸;另一方面,不起眼的杯墊恰恰代表了那些默默付出卻被忽略的事物,某種程度上也是以藝術家的敘事角度來描繪她眼中的父親形象。〈杯中蘭〉是陳可人到中年後,面對親人衰老,孩子成長、以及各種複雜情緒所催生的作品,也是一個關於記憶、理解和情感的容器。

Image

吳冠中

20世紀初,當西方油畫在中國開始逐步擴大影響力時,就有中國油畫家有意識地將中國山水畫的意味帶入到風景油畫之中。而作為一種新媒介,油畫的闖入,也為沉寂許久的中國風景繪畫傳統打開了全新的局面,開啟了一個世紀的燦爛篇章。2023年中國嘉德秋拍特別推出「20世紀勝景」專題,以吳冠中60年代至90年代一系列作品領銜,與顏文樑、方君璧、關良、周廷旭、蘇天賜、韋啟美等一眾風景大家組成本季強勢陣容,這些20世紀藝術大家們,足跡踏遍天涯,搜盡奇峰打草稿,續寫出風景繪畫的燦爛歷史。

Image

吳冠中(1919-2010)

北京雪   布面 油畫   100×90 cm   1994 年

RMB: 25,000,000-35,0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天南地北風情》,斯民藝苑,新加坡,1994年10月,第55頁

《吳冠中精品選集》,斯民藝苑,新加坡,1996年10月,封面及第75頁,

《吳冠中作品收藏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190至第191頁

《吳冠中全集IV》,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2007年8月,第79頁

《新續史—龍美術館藏當代藝術編年選集》,龍美術館,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上海,2012年12月,第151頁

《先驅之路:中國現代美術與留法藝術家(1911-1949)》,中信出版社,北京,2021年,第188頁

展出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2019年1月12日至3月3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9年3月16日至6月9日,龍美術館(上海);2019年6月19日至9月1日,龍美術館(重慶);2019年10月27日至12月3日,石家莊美術館,石家莊

【行為的痕跡:龍美術館亞洲抽象藝術館藏展】,2020年5月21日至9月13日,龍美術館,上海

來源

中國嘉德,中國油畫及雕塑,2004年11月7日,Lot666(圖錄封面)

吳冠中先生自述「七十年代,舊居什刹海,冬雪,用油畫寫生門前景色,強調黑白、層次與氣氛,又用水墨移植。九十年代翻看舊作圖錄,嫌繁瑣,奮而揮筆,直抒今日胸懷,畫成,忽憶及石濤語錄:墨海中立足精神。」〈北京雪〉創作於1994年,描繪了吳冠中先生故居前什刹海的雪景,表現色彩與意境,取源於西方藝術精蘊;其樹幹枝椏則表現造型與精神,更多是中國藝術之追尋。以斑駁細碎的筆觸點染出枝椏的粗糙質感,勾勒其曲折清奇、疏朗之形態。冬雪與寒枝,在中國詩詞有獨特的象徵隱喻。相較於70年代的同類作品,吳冠中在〈北京雪〉中將物象簡化到了極致,更加重視形式美感的構成,以及視覺感知上的和諧、起伏與節律。

Image

顏文樑(1893-1988)

北海公園   紙板 油畫   18×25.7 cm   1950 年代

RMB: 1,800,000-2,5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風景畫片》,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54年,內頁畫片

《先驅之路:中國現代美術與留法藝術家(1911—1949)》,中信出版社,北京,2021年,第40頁

著錄

《圖片樣本》,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54年,第143頁

展出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2019年1月12日至3月3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9年3月16日至6月9日,龍美術館(上海);2019年6月19日至9月1日,龍美術館(重慶);2019年10月27日至12月3日,石家莊美術館,石家莊

來源

現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新中國成立後,顏文樑曾於1953年和1960年兩度赴京,創作眾多北京名勝風景。〈北海公園〉即為顏文樑首次赴京時所作,他站在瓊島白塔之下,向南眺望北海風光,描繪了普安殿、團城、承光殿等北海標誌性建築,一直延伸到金鼇玉蝀橋(今北海大橋)。這些景色彙聚在一起,組成了「燕京八景」中的「瓊島春陰」和「太液秋風」,顏文樑將兩景合一,呈現出古代北海園林「一池三山」之景象。作品濃淡相宜、顧盼生姿,細節處體現「顏老夫子」小筆觸層層鋪排,以柔帶寫,色層堅實的繪畫特質。

Image

顏文樑(1893-1988)

西湖保俶塔   紙板 油畫   18×25.7 cm   1950 年代

RMB: 1,800,000-2,5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顏文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85年5月,圖版第59

《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平生—顏文樑》,學林出版社,上海,1996年,圖版第58

《顏文樑油畫集》,上海畫報出版社,上海,2002年2月,圖版

《二十世紀中國西畫文獻—顏文樑》,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178頁

《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顏文樑》,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2013年,第96頁

《先驅之路:中國現代美術與留法藝術家(1911-1949)》,中信出版社,北京,2021年,第40頁

展出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2019年1月12日至3月3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9年3月16日至6月9日,龍美術館(上海);2019年6月19日至9月1日,龍美術館(重慶);2019年10月27日至12月3日,石家莊美術館,石家莊

來源

現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家屬

〈西湖保俶塔〉則描繪了杭州西湖的絕美風光,1955年正處於顏文樑一生中比較平靜穩定的時期,外部環境相對輕鬆,他總結一生藝術理論著書立說,創作也臻至圓融。本作色彩鮮活生動,粗中有細,以岸邊之人引導視覺焦點層層遞進,直至遠山上的保俶塔。而遊船中的亮白色,在春湖綠水襯托下更顯跳脫,捕捉住了易逝的春光,有「點睛」之妙。顏文樑作畫講求達到「八看」皆美,此作亦是如此。

Image

林風眠(1900-1991)

摩登仕女   紙本 彩墨   67.5×67.7 cm   1979 年

RMB: 8,000,000-10,000,000

▲▼上下滑動瀏覽詳情

發表

《林風眠畫集》,歷史博物館,臺北,1989年10月,第49頁

《林風眠畫集》(明信片),歷史博物館,臺北,1989年10月,封面

展出

【林風眠作品展】,1989年10月,歷史博物館,臺北

來源

蘇富比香港,中國書畫,2016年4月5日,Lot1267

上述拍賣所得,概捐予「馮紀忠學術基金有限公司」,該機構屬非營利機構,為紀念中國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教育家馮紀忠(1915-2009)而籌備成立,馮紀忠為馮葉女士父親。

馮紀忠於1950年代與林風眠相識,在上海期間雙方交往甚密,幾近於親人。馮紀忠之女馮葉被林風眠認作義女,1977年赴港,陪伴了林風眠遠離故土的晚年生活。

Image

林風眠(1900 - 1991)

齊天大聖孫悟空   布面 油畫   53.5 ×45.5 cm   1956 年

RMB: 6,000,000-8,000,000

來源

瑞士 私人收藏 (約1956年,時任藏家之父亞伯特-庫爾特·科維爾先生在上海購自藝術家本人)

佳士得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2014年11月22日,Lot20

《當代藝術新聞》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近期報導

Image
Image
Image

今日藝術書推薦

古尊拈花錄

Image
Image

1996年2月創刊的《拍賣年鑑》及兩本專業藝術月刊《CANS藝術新聞》和《當代藝術新聞》,分別於1997年及2005年創刊。《拍賣年鑑》提供全方面的市場數據。《CANS藝術新聞》以古美術為定調、《當代藝術新聞》關注亞洲當代藝術。兩本月刊為提供讀者最新資訊,每月都以快速的節奏更新並跟緊藝術時事,內容字字深入淺出,剖析藝術產業種種現況。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