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将降温会更冷?最快6月,拉尼娜恐回归,概率已高达85%!

 孙丹阳 2024-04-16 发布于河南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于今年4月发布了最新的气候动态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曾一度主宰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逐步消退,而拉尼娜现象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正急剧攀升,牵动了全球对气候变迁走向的高度关切。

NOAA的研究数据显示,自2023年末厄尔尼诺现象达到顶峰之后,其强度指标便呈现有序下滑态势,暗示着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衰退,并极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彻底褪去其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衡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状态的关键指标——Niño-3.4指数,也在持续走低,进一步印证了厄尔尼诺现象衰弱的现实。

据NOAA权威预测,预计至6月之前,厄尔尼诺现象将转变为中性状态,即Niño-3.4指数将落入0.5度至-0.5度的区间。而6月至8月期间,拉尼娜现象再现的概率将跃升至60%,并在秋季和初冬阶段,这一可能性将会激增至85%,几乎坐实了拉尼娜现象即将回归的预言。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这对气候世界的双子星,分别代表着地球气候系统的两个极端。厄尔尼诺以其增温效应著称,而拉尼娜则是与其对立的降温力量。拉尼娜回归,意味着全球温度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对于全球变暖的压力而言,无疑是一种短期的喘息。

回顾过去数年,全球变暖步伐加快,厄尔尼诺现象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新高,2024年初仍维持升温趋势。然而,拉尼娜现象一旦确立,将可能短暂平抑全球气温的上升势头。

聚焦中国,拉尼娜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尤为显著。历年资料显示,每当拉尼娜事件发生于秋季后期,我国西南南部地区的气温普遍低于常年同期,而其它大部分地区则相对偏暖。同时,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降水相对减少。

入冬之后,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塑造作用愈发突出。大面积地区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涵盖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等。然而,即使拉尼娜现象出现,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仍可能导致暖冬的发生,统计显示,在最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与偏暖的情况各占据半壁江山。

尽管拉尼娜具有降温效果,但它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全球变暖的长远趋势,仅仅是短暂打断了气温上升的速率。面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温度极端化、降雨失衡、风暴灾害等都将深深地冲击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

因此,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我们都需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姿态。在拉尼娜现象几乎板上钉钉的回归之际,我们提出以下多维度的战略建议:

首先,强化国际合作,共建全球气候变化防御体系。国际社会应通力协作,共享气候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其次,深化全民气候变化教育,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

再者,优化和完善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加大对气候观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气候预测的精准度和实时性,为预防和减轻气候灾害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此外,依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不仅要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更要借此契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最后,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公众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选择绿色出行,践行节能低碳的日常生活习惯,从而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面对拉尼娜现象的强势回归和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重挑战,我们必须众志成城,以科学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共同致力于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一段充满希望与生机的美好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