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在诗词里的春雨

 墨路相逢 2024-04-16 发布于上海

落在诗词里的春雨

文:木兰溪

朗诵:李晓

音频:甜吧


清晨,檐下“滴答滴答”的雨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推开窗,外面的雨下得纷纷扬扬,山茶花落了一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李煜的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时间一晃就到了暮春,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最近几日,连绵的春雨仿佛要送别春天,恋恋不舍地下着。究竟下了多少雨呢?宋代诗人周邦彦给了答案:“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此时的我,身处于城市中,虽不能到野塘泛舟,却可以捧一卷诗书,听听那些落在诗词里的春雨。

早春的雨,是韩愈写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丝飘忽,像酥油般细密又滋润,让小草探出了头,也让大地有了绿意。好雨是知道时节的,它会在万物萌生的春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春雨过后,柳树就抽出了新芽,嫩绿的枝条随风摆动,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王维,大笔一挥,便写下来千古传唱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想,若无送别,当年的王维一定愿意和友人雨中漫步,将春光慢慢欣赏。说不定,他们走着走着,也会像志南一样,发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慨来呢。亦或者,他们会泛舟湖上,吟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多么乐然、自在啊。读诗的我,只要一想到诗中西塞山前自由飞翔的白鹭,江岸边盛开的桃花,水中肥美的鳜鱼,便忍不住想穿越时空,与唐代诗人张志和一起看渔翁垂钓,一起乐逍遥。

进入仲春的雨,总是和花事相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在临安的小楼听了一夜春雨吟出的诗,而欧阳修则走进了田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道出了那句“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于我而言,相较于杏花,更喜欢海棠。无论是“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还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让我对雨中海棠有了深情。世中逢尔,雨中逢花,皆是人生的幸事。
然而到了暮春,雨打落花花落雨,无人不惜春。明朝蒋用文遇到暮春时节的雨,他感慨道:“暖风吹雨浥轻尘,满地飞花断送春。莫上高楼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望着那满地落花,谁能不伤感,不发愁呢?就像此刻的我,望着雨打江南树,读着王安石写的“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心戚戚然。若是可以,真想归隐田园,看看江上一犁春雨,以及春风如何吹皱一池寒玉……

合上书卷,我再次走到窗前,雨似乎已经停了。行人们大多没有撑伞,他们走在春风里,走在春雨滋润过的大地上,脸上露着笑意。“风传花信,雨濯春尘”,那些落在诗词里的春雨,它们也落进了我的心里,洗涤着我的灵魂……
本文已于2024年4月15日发表于《平顶山日报》:

E

N

D

木兰语: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近来上海一直下雨,便想着写一篇春雨的文章来,想着想着,我就动笔了。我常常和学员说,有想写的一定要先写出来,只有写出来了,才会修改好。不写,很多东西都是停在心中,渐渐就遗忘了。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中国诗词大会》,我常常在做饭的时候看,很佩服嘉宾老师和主持人龙洋以及比赛选手们对诗词的运用。于是乎,花了两天的时候看了很多诗句,琢磨着写了这篇。写出来后,我觉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很满足。可能这就是写作者的快乐吧。
好了,我们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