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推介(二)

 昵称37581541 2024-04-16 发布于江苏

本文字数:229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

2024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个典型案例。从入选的典型案例看,各地在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粮食产能提升、智慧农业发展、农田生态改善与工程建后管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凝炼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

为展示建设成果,促进互学互鉴互长,特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推介”专题,以宣传推介部分典型案例,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引领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智慧生态结合 农田乡村共促

多要素集聚打造高标准农田新标杆

——无锡市锡山区严家桥-港南片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总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结合农业生产用地发展方向调整、农田连片整治、美丽锡山建设等工作,在东港镇港南村与羊尖镇严家桥村,打造灌排设施完善、田间道路顺畅、农田环境优美、生产技术先进、社会效益较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图片

坚持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严家桥-港南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与羊尖镇交界处,共涉及2个行政村,即东港镇港南村与羊尖镇严家桥村。在前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7000元的标准,共投资3697万元,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5400余亩。示范区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土地2485亩,新建田间道路16.13公里、排水沟13.55公里、低压输水管道18.54公里、排灌站5座、渠系建筑1428座,耕种条件大幅度提升,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高标准农田格局。同时,配套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12亩、数字农业物联网监管中心1个、无人农场1个、农机库房及维修中心2个、谷物烘干中心2个、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建成后的示范区水稻亩均产量620公斤,小麦亩均产量416公斤,粮食亩均总产量1036公斤,全面达到“吨粮田”标准。

图片

坚持科学统筹规划

筑牢农业丰收基础

近年来,示范区以“规模化、宜机化、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为主要目标,根据自身土地资源、地力等级等实际情况,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专项规划、镇村规划,梯次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围绕稳定粮食生产,港南村将2800亩红豆杉基地复垦还田后建成稳产、高产的“吨粮田”,有效增加粮食种植面积2000余亩。以合作社为平台进行规模化流转土地,深入开展以统一规划建设村庄、统一种植管理为内容的综合改革,切实打破“一户一块田”的传统格局,示范区土地集中流转率100%,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耕地边界过多等问题,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为培育家庭农场和实行机械化耕种创造有利条件。

图片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示范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采取农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深施、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有效减少农田退水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施沟塘疏浚、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等,结合农田生态化改造,促进氮、磷等养分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田整体生态环境改善。目前,示范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1.93,成功创建省级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市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综合示范区1个,市级化肥减量增效综合示范区1个。

图片

坚持数字农田建设

提高农业管理效率

通过投资创建数字农业物联网监管中心,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与远程控制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打造集农业环境监控、病虫害防治与研究、安全监管监控、气象灾害预警、智慧化灌溉于一体的数字农田系统。利用GIS技术、大数据治理相关技术,定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监测平台,精准了解掌握作物生产环境,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农田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施肥等作业的远程控制,结合环境监控系统所监测的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从而实现种植环境智能调控,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实现大数据智慧农业。

图片

坚持产学研用一体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示范区以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为依托,与多家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在示范区千亩丰产方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构建“科研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站+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技术推广模式,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利益共赢机制,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统一品牌的机制,提升大米品质,打造品牌大米,持续推动全区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坚持三产融合发展

深挖产业综合效益

示范区在管理运行中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有机融合。通过挖掘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底蕴,植入打造稻田景点,凭借“大地艺术”成为锡山区的“网红打卡地”,做到高标准农田与文旅产业的完美融合。与企业合作,种植高品质水稻,创新农产品营销战略,让品牌、环境与人文协同发展,打造富有锡山特色的“锡山大米”品牌,为村级经济发展助力。与农业类高校合作,打造农业教育培训体验基地,开展夏播、体验农事活动,举办“稻谷文化节”,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实践课堂、少儿画展、农产品评鉴会,促进稻田文化产业延伸。

图片

坚持建管并重原则

确保长久发挥效用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明确当地村委会作为管护主体,落实管水员负责高标准农田建后的日常清淤、水利设施应急维修、垃圾清理等工作,积极整合水利工程创建奖补资金、生态补偿金等用于日常管护,确保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完好、运行长久。同时,示范区将高标准农田管理运行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互融合,示范区港南村和严家桥村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围绕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打造集美丽、生态、宜居、休闲为一体的美丽新农村。

无锡市锡山区农业农村局、厅农田建设管理处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