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丁玲:与两个男人同居,狱中替叛徒生女,后嫁小13岁丈夫|冯雪峰|沈从文|女作家

 boxing2010 2024-04-16 发布于重庆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民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文豪中有广为人知的爱情传奇。每一段无不让人怦然心动。

其中有鲁迅与许广平的“师生恋”、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恩断义绝”、张学良对赵四小姐的“终生亏欠”、胡适与江冬秀的“民国奇事”。

当然也被毛主席称为昨日文将军,今日武将军的丁玲。


就在世俗的枷锁还紧紧地束缚着那个年代的爱情之时,丁玲的心就一直从未停止跳动。当丁玲在丈夫的陪伴中合上双眼之时,也一定在窸窣回想着自己的爱情之路。

进步青年,冲出牢笼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于湖南临澧佘市镇高丰村。在四岁的时候家中变故,父亲因病去世,就这样丁母独自带起了四岁的丁玲。

因为有娘家的帮助,丁母经常带着丁玲出入舅舅家,在那个年代自然而然地就与舅舅家表哥两小无猜,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定下了娃娃亲,而结婚的对象正是她的表哥,此时的孩童还懵懵懂懂。

随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这场罢工罢市的爱国风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迅速蔓延全国。

丁玲与好友王剑虹,在自由与解放、独立与民主不断的冲击下,也频频走上街头,积极参加这场学生运动,俨然成为了学生中的佼佼者。


此时在丁玲的内心,她自己也在不断冲破封建婚姻的牢笼。

终于在母亲的理解与支持下,18岁的丁玲准备前往上海求学,并且在当时的报纸《常德民国日报》上揭露了舅舅的劣迹,从而正面与舅舅家撕破脸皮,踏破了那封建时代的一纸婚约,冲出了封建婚姻的牢笼。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将开启别人经历不到的爱恨情仇。

桃李年华,初遇佳人

18岁的丁玲来到上海后,与好友王剑虹同吃同住一起学习,这期间她们结识的翟秋白。在这样的桃李年华,丁玲压抑住了心中对翟秋白暗生的情愫,见证了王剑虹与翟秋白的婚姻。

但是好景不长,1924年秋,王剑虹因病去世,且翟秋白速娶新妻。一系列的变故让本就对爱情心神向往的丁玲备受打击。


1924年对爱情心灰意冷的丁玲,来到了北京求学。在这里她认识了未来对他影响极大的男人——胡也频。

胡也频因为早年的经历性格开朗,有着弘毅坚定的品质。第一次见到丁玲之时就被其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直直地坠入了爱河。

而对于刚刚经历了好友离世的丁玲来说,此刻的她并不想要去触碰爱情,况且在丁玲的眼中,胡也频缺少一种能够吸引她的成熟气质。简单来讲就是在她心里胡也频远远赶不上翟秋白!

坚毅的穷编辑胡也频并不理会她对自己的爱答不理,反而是对丁玲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清高孤傲的丁玲则是专心自己的学习。

好在二人有共同的文学素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两人在你追我赶中无形升温,只不过此时升温的仅仅是友情。


丁玲要追随偶像们的脚步,准备考到北大去读书,在备考期间胡也频则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穷编辑胡也频只要一发工资也会来宿舍里给穷学生丁玲带一些好吃好喝,补充着她本就不多的营养。

一心准备考试的丁玲则是将这些,全部归功于两人的友情……直到丁玲落榜……

北大的成绩榜单发布了,丁玲落榜了……学习之路上的失意让丁玲魂不守舍,第一次对自己也产生了质疑。失落的丁玲踏上了回乡的旅程,渴望在当年那个理解与支持自己的母亲那里找到答案。

不知道回乡途中的丁玲此时有没有想起北京的那个男人,她会不会知道北京的胡也频,看到了榜单成绩后心知不妙的焦急状态,发疯了似的去寻找丁玲的那副痴情模样。

终于在多方打听下胡也频得知了丁玲返乡的消息,带上自己所有的盘缠来到了湖南,他知道这一次,自己必须将心中的感情一股脑的倾诉出来。


因为通过这次丁玲返乡,胡也频应该也清楚了自己的人生已经不能没有丁玲了!此刻的胡也频绝对赶得上世上独一份儿的痴情男子。

离开北京的丁玲,前脚刚刚迈进自家的家门,胡也频便风尘仆仆的后脚跟上。当丁母与丁玲打开院门看着门外这个眼里闪着光的青年,丁玲笑了,丁母乐了。

胡也频在火车上准备了一肚子宽慰丁玲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丁玲便笑了,此刻的胡也频也是傻傻地在门前笑着。

那是一个愉快的暑假,两人在家乡的小路上成双出对,仿佛这个小镇上新添的一对新人,丁玲仿佛忘记了北大落榜的烦心事,胡也频也忘记了北京自己未完的事业。在临近暑假末尾的某一天,胡也频终于将内心中的情感,真挚地倒诉给自己的心上人。


最后的结局,丁玲还是答应了他,胡也频也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因为丁玲的学业,胡也频的事业,两人又再次告别丁母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后两人开始了非常自然的“无性同居”。

傻男孩儿胡也频用自己坚毅的逐爱方式最终赢得了丁玲的芳心,处在桃李年华的丁玲也第一次尝到了不同于封建婚姻的爱情滋味,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同于好友婚事的浪漫真情。

不过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一次的选择让丁玲也将在不远的日子里面临一次爱情的大考验!

花信之姿,三人同行

回到北京后的日子还算安稳,丁玲与胡也频都是先进的知识青年,并没有因为同居带来的异样眼光而感觉生活的不自在,反而感觉很幸福。


胡也频努力地兑现着自己对丁玲的承诺,生活中对丁玲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文学之路上给予丁玲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这段日子应该是青年的他们,最幸福的日子。

平淡幸福的日子就好像是静谭里的水一样,清澈又普通,如果有人想要在上面掀起波澜,你会接受嘛?丁玲的答案则是会接受!

在北大学习日语期间,丁玲认识了让其纠葛前半生的男人——冯雪峰。

初识冯雪峰时丁玲与胡也频的小日子过得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清高孤傲的丁玲本无意与冯雪峰有感情上的纠葛,但实在是耐不住冯雪峰强大的人格魅力。


当时正值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大放异彩之时,冯雪峰在与丁玲交谈的过程当中,丁玲经常会被冯雪峰一些独特的文学建议所吸引。

这些独特的文学理念让丁玲在平静的日子里又重新审视了这个男人。随着学习的深入,丁玲对眼前这个新出现的男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冯雪峰与胡也频两人年龄相当,为什么冯雪峰就会突然这么吸引丁玲呢?

是因为冯雪峰更加的成熟稳重?是因为冯雪峰的文采更加震撼?是因为冯雪峰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丁玲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夜未眠后的清晨,丁玲想清楚了!是二人的灵魂相互吸引,紧紧契合在了一起!


事实上在月亮照耀的另一侧,冯雪峰也愈发的深陷其中,他也被这个集文采与气质于一身的青年女作家深深的吸引着,他也对丁玲产生了异样的情愫。

互生的情愫让丁玲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往返,白天丁玲与冯雪峰在北大如切如磋,晚间丁玲与胡也频在家里欢声笑语。

虽然丁玲明知道自己的“平衡原则”实际上是在掩盖矛盾,不是在解决问题,但是丁玲却宁可这么做。

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爱的男人,和爱自己的男人受到伤害。至于众所周知的矛盾会在未来激化,那就不在丁玲此刻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换言之,对于眼下的丁玲来说,搁置矛盾远比解决问题更聪明,在和稀泥中,保持各方的相安无事也远比用自己的右手砍断自己的左手更明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玲,胡也频,冯雪峰未来的三人行就不仅是感情中畸形发展的产物,同时更是丁玲矛盾心态的写照。

不久后的一段日子,冯雪峰因为工作原因要前往上海,正是因为冯雪峰的离开,让丁玲辛苦维持的平衡崩塌了。

丁玲明白在尊严与爱情中冯雪峰还是选择了自己心中的尊严,是为了工作,但是也是为了不让自己难堪。

冯雪峰的离开并没有浇灭两人爱情的火苗,反而让没有了冯雪峰的丁玲,感到愈发的痛苦。


二人虽不能见面,但丁玲经常在自己的书信《不是情书》中表露,自己对冯雪峰的炙热感情,也坦言过自己与胡也频的简单爱情。

时间一长,书信的往来已经不能满足丁玲情感的宣泄,她决定了,决定要去上海找他,找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灵魂。

收拾好的丁玲正准备拎着行李箱出门的时候,再一次发现,门口竟然还站着几年以前那个傻笑的傻小子。

胡也频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陪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前往上海,找寻她想见的男子。两人的上海之行并不舒服,两人来到上海后在好友沈从文的家里居住。

期间免不了一些争吵,多次在好友沈从文的劝解下方才作罢。来到上海没多久,丁玲就打听到了冯雪峰已经离开了上海,痴心求爱的丁玲又再一次和胡也频前往了杭州寻人。


这把爱情的火越烧越旺,最终在淬火中,大胆开放的丁玲终于提出了那个时代最畸形的爱情——三人同居!

三人同吃同住同恋爱,尽管在那个时代,三人都是最进步的青年,时间长了也无法忍受这畸形的爱恋。最先退出的是冯雪峰!

冯雪峰没有办法忍受三人的同行,而出于三人的关系,他第一次向丁玲和胡也频提出了离开一人的想法。丁玲面对两人再一次做了艰难的抉择。

一份是对她温暖诚挚的爱,会让丁玲有道德伦理方面考虑的胡也频;一份是对她内心灵魂最真诚呼喊的爱,会让丁玲有内心激情澎湃的冯雪峰。

几经抉择下,丁玲按捺住了内心的激昂,选择了那个让她傻笑的男孩,胡也频!冯雪峰离开后,丁玲与胡也频重归于好,重新过起了二人世界。


在以后的日子里丁玲也不避讳地谈起过这起三人行的爱情,但是离开的冯雪峰则是对此事显有提及。

孤寂作家,后悔相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丁玲和胡也频纷纷加入共产党。1930年二人的儿子蒋祖林出生,初为父母加上政治上的成长,让二人变得更加恩爱。

但是平静而美好的爱情此刻并不属于丁玲,厄运在此悄然降临。

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先生因为党的地下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坚韧的丁玲游走八方,渴望将自己的丈夫救出来。

丁玲的内心此刻清楚,这是这一生最想要帮助胡也频的时候,他必须帮助自己的丈夫,因为她知道他会是一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父亲。


丁玲害怕。丁玲害怕失去自己最爱的丈夫。丁玲比任何时候都害怕失去自己最爱的丈夫。

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仅二十八岁的胡也频为党的事业献出了生命,成为了左联五烈士之一。

在那之后的夜晚丁玲与孤寂相伴,与独处共枕,面对着空气的私语唤醒了曾经欢快的记忆,油灯下却是独自的抽泣。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一名叫做冯达的翻译走进了丁玲的世界。看着孤单寂寞的丁玲,冯达对其产生了怜爱之心。

冯达会经常来找丁玲,宽慰丁玲以后的人生不应如此消沉,冯达也会经常因为工作需要走访社会各界,他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分享给丁玲。


久而久之,丁玲也对冯达敞开了心扉。两人从朋友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两人同居了。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微妙,他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走进他的现实生活。不过两人归根到底感情还是没有多深厚,同居后两人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并没有冯达想象中伉俪情深的场景出现。

相敬如宾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丁玲也开始怀疑,这份半途爱情。

作为左联烈士的遗孀,丁玲的家自然是特务眼中经常蹲点儿的驿站。

一段时间后,丁玲在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抓捕,同时被抓的还有好友潘梓年。第一时间潘梓年就认为是冯达背叛了他们。


国民党反动派需要借助丁玲的文坛地位在社会上做一些文化上的输出,清高孤傲的丁玲则是在狱中明确表示,这辈子不会为国民党反动派写下一个字!

丁玲在狱中一心求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伤口上不断撒盐,反复横跳企图加速自己的死亡。

在狱中,冯达一次又一次的救下了丁玲。

冯达也多次向丁玲表示,自己并没有出卖组织,但是此刻的丁玲仿佛什么也听不进去了。面对酷吏与牢狱,丁玲应该会回想起多年前那个传递给自己坚毅品质的傻小子。

后来几经波折,丁玲来到了延安,丁玲向组织陈述了一切,组织也相信她没有叛变,并表示了欢迎女文豪加入延安。


之后的日子,丁玲再也没有联系过冯达。这段感情至此告一段落。

坎坷情路,终遇良人

到达延安后,丁玲迅速调整了自己大城市里大作家的人物形象,紧紧的与延安革命者站在一起,俨然一个已经脱离小资女作家,摒弃恋爱情结的成熟女革命者的形象。

在这里,丁玲任劳任怨,始终冲在党的文艺指示,思想传播的第一线。

这时单身的丁玲是幸福的,殊不知,她的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会让台下一位青年对她的眼神更加的憧憬与炙热。这个男人就是陪伴丁玲走到人生终点的丈夫——陈明。


延安为了更好的组织革命工作,组建了一个西站团,通过里面的一些文艺汇演,帮助我党传播更加积极进步的思想,得到毛主席认可的丁玲,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文坛的地位成为了团内的主任,与她搭班子的正是小她13岁的陈明。

二人有着共同的政治观念,在工作中配合的也是相当有默契,此刻的二人更像是留有温情的姐弟。这一年陈明刚刚新婚不到一年。

随着工作上的深入,丁玲对这个比自己小13岁的小弟弟也愈发的喜爱。陈明此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难免丁玲会陈明动心,在生活中,她对陈明有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工作中,她对陈明有彷徨迷茫时的指点。两人的感情正打的火热。


20郎当岁的陈明对领导的这份关怀还比较懵懂,直到有一次半开的玩笑。

工作之余,陈明对丁玲说:“主任,你也该有个终身伴侣了!”

“你看我们怎么样?”陈明没想到自己的主任面对感情,也是不分场合,不分年龄的贯彻自己的爱情之道,勇往直前,勇敢示爱。

这样挑明的一句话让陈明不知所措,陈明脸红的像是山间的落日,烧的通红。这次对话以陈明的仓皇出逃告终。但二人都知道,彼此动心了。

在陈明妻子孕期的某一天里,陈明终于不顾众人的阻拦,毅然决然的和妻子提出了离婚,在众人的闲言绯语中和大自己13岁的丁玲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过的也一直很幸福,可以说后半段的人生两人是互相搀扶着走完的,举案齐眉的夫妻扛过了周遭人的冷眼嘲讽,也让丁玲的坎坷爱情路在良人的陪伴下走向了终点。

1986年,丁玲在临终前像这个陪伴了自己44年的丈夫索取了最后一吻,与世长辞。

站在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丁玲一生的爱情,我们依然会说这是一段坎坷的情路,是一段勇敢开放的情路,是让我们后人思考的情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