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堕落的人,需要一个人来拯救

 东夷人士99999 2024-04-16 发布于北京

  堕落的人,需要一个人来拯救----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人生故事

      编者按: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人可以站在山颠,也可能跌入深渊。人生有拐点,好端端的一个人,也可能堕落、走向岐途,其原因复杂多样,有内因外因,在内因中,我们极强的政治观念往往忽略生理的,亦即人性的本能。前些日子在微信里转发了《李云迪被欧洲人接纳了》,读后令人深思,我们社会的包容性确实欠缺。与李云迪同列的马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神童、英才也会堕落,这就需要拯救。马友友堕落了,远离了大提琴,告别了音乐,陷入了人生的迷茫。爱他的人拯救了他,爱情使他重回音乐,爱情使他更为辉煌。

       马友友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他从骨子里就带着音乐细胞,4岁,马友友开始学习乐器;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表演;8岁,以神童的身份在美国全国性电视节目亮相;9岁,已经跟很多有名的大师同台表演。14岁中学毕业时,马友友已经以独奏者的身分,与哈佛雷蒂克里夫乐团共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并进入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的茱莉亚音乐学院。

谁都看好这个少年的未来。

      然而,天才的马友友还是没有躲开青春期的躁动,他开始旷课,留长发,喝酒,吸烟。他的名誉跌落到尘埃里,马友友成了最普通的少年,成了“派对王子”。他拥有的不再是掌声,而是同龄人带着烟酒味的拥护声。

     一个周末,在一个同学的生日派对上,马友友和他的无聊朋友们打赌,谁能在晚上12点时吻到一个名叫吉尔的女孩,就可以获得两张NBA的入场券和一整块外卖海鲜比萨饼。

     马友友此时并不认识吉儿,只知道她来自欧洲。他像“问题少年”常见的那样走向吉儿,准备开始他们无聊的游戏。可是,当马友友走到她面前的时候,手心却开始冒汗,这是“派对王子”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交谈中,吉尔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少年谈起了几年前自己的一段往事:“14岁生日的时候,我在维也纳得到了一张音乐会的门票,那是一个大提琴独奏会。大幕拉开后,是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少年。在钢琴的伴奏下,他老练地开始了演奏,所有的人都被他吸引。那天晚上我对父母说,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是我见过最性感的男人……

     “我搬到了美国,到了纽约,试图再寻找那个少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再也没有查到他音乐会的消息了。”

      马友友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许久没说话。因为吉尔说的那个少年就是他自己,之所以没了消息,是因为他正沉湎于各色派对和酒会之中。

     12点,在朋友的喊叫声中,马友友飞快地吻了一下吉尔转身离去。他打赌赢了,但内心一点也不快乐。

     而吉儿知道了那个少年就是她寻找已久的“Yo-Yo Ma”时,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只写了一句话:“我后悔回到美国,你摔碎了我的梦。”

      随信寄来的,是那张她14岁生日时马友友的音乐会门票。

                            为了爱情,回归音乐

      如果说你饱含深情,心中充满爱恋,那么你所演奏的曲子也一定带有挥之不去的情调。

吉尔的信深深地刺激了马友友,一番痛苦思考后,1972年春,17岁的马友友决定从朱丽亚音乐学院辍学。院长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让自己的音乐理想湮灭?”马友友回答说:“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没有资格继续做一个音乐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吉尔回欧洲时,马友友赶到了机场,却没有勇气向她当面道别。

      飞机离去后,这个少年久久徘徊于机场外的草坪,眼中噙满泪水。

       说起这段经历,马友友的母亲说:“那是他的初恋。吉尔走后,他痛苦了一大段时间,甚至有一次他问我:有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我告诉他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重新书写未来。于是,他考上了哈佛。”

       在哈佛大学第四个年头的一天,马友友习惯性地低头走着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抬起头的一瞬间,马友友呆住了。站在他对面的,竟然是多年没有消息的吉尔。

       之后,吉尔意外地收到了马友友的信,里面是那张保存多年的音乐会门票。旁边贴着马友友的字条:“你离开我后,爱情和音乐似乎都从我的生命里消失了。我放弃了大提琴已经快4年了,现在的我不知道还能否会拉琴。昨晚,我踌躇了一夜,我想要为你做一件事情,弥补我从前的荒唐和轻薄。我想了很久,觉得只有一个办法:我要为你举行一个独奏会。请别拒绝我。”

       对那场为吉尔所举行的独奏会,马友友说自己这辈子从没有这样怯场过,他调音许久,就是不敢拉出第一个音符。最终,巴赫的《热情》感动了吉尔,吉尔对马友友说:“我曾经对父母说过你是我见过的最性感的少年。但是我隐瞒了一句话,现在我补充上,我要嫁给他!”

       1974年,在哈佛大学生的反越战集会上,马友友在吉尔的鼓励下,正式拾起了大提琴。他那首优美动人的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依的《悲惨世界》震撼了在场的上万人。演出结束后,许久,大家才从他美妙的意境中苏醒过来,长久地欢呼着“Yo-Yo Ma”的名字,如痴如醉。

                      “我们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

        1978年,马友友与吉尔正式结婚。吉尔以自己旅行非洲时所见的丛林音乐卡尔哈利的节奏为灵感,建议马友友大胆尝试非洲音乐元素。一年后,承载着马友友全新创作理念的《Meyer》获得了该年度的格莱美大奖。

  


        同年,马友友的4张新专辑全部打入了世界古典音乐排行榜。尤其是他的《巴赫灵感》专辑,由于对巴赫的全新诠释风靡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古典音乐界一个伟大改革。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处于事业顶峰的马友友遭受了一场重大的危机。

       80年代起,马友友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甚至边缘乐器都融入了他的创作,这触犯了严肃音乐界的保守派,维也纳国家剧院宣布取消与他签订的演出合约。同时,马友友的恩师,也是他最依赖和崇敬的指挥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绝与他同台演出。

       那天晚上,他给远在美国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马友友哭了。吉儿立刻推掉手头的工作飞到了丈夫身边。

       她对马友友说:“贝多芬说过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你认为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是当时的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最佳组合,你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们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音乐存在过!你没有错,这不是一个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赖的朋友的由衷感慨!”

      在妻子的鼓励下,马友友又站了起来。

      1999年,马友友第12次获得格莱美大奖。2000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2004年,马友友再度夺得格莱美大奖,维也纳国家剧院又一次马友友发出了邀请。

     2005年春,马友友在回答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说:

“我庆幸拥有了这样一位集美丽、智慧和爱于一身的女性为伴侣。我们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谁离开谁都不是琴,都不成音乐……”

(摘录网络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