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显祖:“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菊斋 2024-04-16 发布于江苏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这是汤显祖(义仍)笔下的春天。



四月是一年里最会打扮的月份。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桃李飘零,海棠娇艳,弥眼处万紫千红,像打翻了上帝的调色板,处处粉浓素淡,柳青花黄。浸过雨的绿色勃然而发,连大地也收纳不了,直充溢弥散到天际间。莺飞燕舞,草木贲华,梦的温度,风的形状,香的滋味,一切的鲜亮美好皆在心间缓缓开启着、舒张着……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图源:呼葱觅蒜

四百年前,那位杜丽娘从闺阁里袅袅走出,她眼前也是同样的胜景:闲闲庭院,袅袅晴丝,摇漾如线;遍青山啼红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燕语明如翦,莺歌呖呖圆。感慨油然而起,“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光易逝,代谢无常,冷酷森严的严冬压抑下的春情从土壤下、从她心底勃然生发。这对自由的渴望、对意中人的憧憬幻作一场春梦,让她欲罢不能。    

造物者必与所造之物心心相通。创造出杜丽娘的汤显祖,心底又有怎样的波澜?



不肯蛮歌逐队行,独身移向恨离情。

来时动唱盈盈曲,年少那堪数死生。

年少难堪数死生,这也许就是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初衷吧。以晋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等故事为本的《牡丹亭》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距离他娘子去世已经十多年了。   

汤显祖的娘子吴玉瑛有一个小家碧玉的人设:出身官宦人家,自小跟着弟弟读私塾,略通文墨,深得母亲和祖母宠爱。少年天成,丰神迥异的汤显祖在十三岁时被老丈人吴长城一眼相中,七年后,玉瑛嫁入汤家。

图源:呼葱觅蒜

不为成双学种麻,偶然闲独悔炊沙。
清斋素服光如月,自赏香璎茉莉花。

晓镜当窗影碧纱,曾无心绪到铅华。
经春恶阻知何乐?还爱新飞水玉花。

像古代大多数文人一样,汤显祖写自家娘子的诗作寥寥无几,仅有的这两首诗勾勒出玉瑛不喜铅华、素雅简朴的剪影来。诗歌之外的娘子形象自然更加丰满与生动。义仍在学堂读书时,玉瑛常去学堂送饭送衣。和汤显祖同住一屋的饶仑家贫,玉瑛顺便多带一份饭菜。某日饶同学早起,穿着玉瑛为自家官人准备的新衣就走了,晚起的义仍便懵懵懂懂地穿起饶同学的旧衣,到晚上玉瑛来学堂送饭时,他才被玉瑛点醒。玉瑛也不以为意,调笑道:“夫君可是饶君的贵人”,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

图源:呼葱觅蒜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隆庆六年(1572年)除夕,因为邻家大火,汤家也被烧成一片白地。此后玉瑛带着婆婆三次迁徙,期间二女儿又不幸夭折,心力交瘁下,她落下痨病病根。自家夫君科场坎坷是她最大的心病。虽然汤显祖21岁就已中举,但是因为忤了一代权相张居正,此后四次京试不第,十余年光阴就这样耗过去了,夫妻两人压力山大。张居正去世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33岁的汤显祖再去赴考,玉瑛亲自为夫君洗脚,边洗脚边落泪。义仍强作笑脸,自嘲这是最后一次科举了,如果不中就不回家,直接去游五岳。可以想见玉瑛心里的苦楚。   

好在苍天开眼,当年汤显祖终于上岸!玉瑛强忍病痛,从临川乘船到南太常官舍与夫君相聚。因为担心痨病传染,夫妻两人呆在一起的日子并不长。清河边相别时,玉瑛自觉大限将至,遥遥相望,掩袂泪别:“妾已矣!一生开怀而喜者,四五度耳。一于归,已而举两男子,报君之俩捷音,余皆妾之恨年也。”乙酉年(1585年)岁末,在南都的汤显祖梦中见到娘子,后者在中桥上将二儿子耆儿相托,并且遥指远远红寺,意为自己归宿。一月后,家里讣告果至。

图源:呼葱觅蒜

十八年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明,辞官在家的汤显祖忆起停棺正觉寺的娘子,感慨生死茫茫,老泪纵横。

曾梦纱窗倚素琴,何知萎绝凤凰音。
春烟石阙题何事,寒夜鸟哀一片心。

枕簟青林一到衙,相看几月病还家。

药成不得夫人用,肠断江东剪灯花。

欲葬宫商买地迟,深深瓦屋覆寒姿。

秣陵旧恨年多少,梦断红桥送子时。

汤显祖的传奇以梦为引,尽写情事。那对着菱花、掩着半面的杜丽娘不正是玉瑛?他想唤回的岂不是娘子的魂魄?他留恋和凭吊岂不是自己的青春?

因为满纸真情与泪水,《牡丹亭》才能感动同一频道上的无数受众。更有娄江女子俞二娘酷爱《牡丹亭》,幽思苦韵,竟然不嫁而亡。这锅自然得由汤显祖来背了。

《牡丹亭》甚至感动了汤显祖曾经的敌人——申时行、王锡爵等前相国们,两人的家班都以演《牡丹亭》出名。告老家居娄江的王锡爵家班最早将《牡丹亭》搬上舞台,王相国听完很是伤感,“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汤显祖闻讯后也有些懵:

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图源:呼葱觅蒜



《牡丹亭》这部伟大的作品像条分割线,标识着汤显祖仕途的终点,也标识着他事业的起点。

他的故乡临川,是宋代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的故乡,自然是块灵秀宝地。

图源:呼葱觅蒜

少年汤显祖俊才外露,江西乡试第八就是一个最好的神童标识。隆庆六年(1572年),23岁的汤显祖大大方方地去拜见兵部尚书谭纶,并赠谭古刀两口、琴扇、金钤,赠诗更是豪气飞扬。

上林飞雁满金河,杀气边头赤羽多。
相国南来征竹箭,尚书北上拥雕戈。
终知热坂熏岚净,待要寒门气色和。
入塞定多铙吹曲,传来帐下美人歌。

只是造化弄人,捏有一手好牌的汤显祖竟然被高流量反噬。首相张居正为了其三个儿子高名次考取进士,正在物色和延揽知名士子,这岂不是结识和巴结首相的绝佳机会?但是,学霸汤显祖不愿意做那些背景板,他毅然驳回首相伸来的橄榄枝。这操作很高冷,也很帅气,结果自然也很悲催……此后他四次京试不中,直到张居正死去。   

万历十七年(1589年),汤显祖靠熬资历总算升任南京礼部主事(正六品),在这留都礼部祠祭司主事上一干就是八年。这工作很是清闲无聊,契合现在躺平一族的梦想:每年春祭时,到高皇帝、徐达等墓前,然后是神道两边石翁仲、石狮子、骆驼处,献上祭品、牛羊,烧烧冥纸、念念祭文,顺便在梅花山踏青赏花。

南京作为留都,文人荟萃。许是三观不合的原由,汤显祖对时任南都刑部尚书的王世贞、以及李攀龙、李梦阳这些文坛大佬敬而远之,首相张四维、次相申时行的儿子都是他的同年,也想招揽于他,竟然都被他拒绝。他平素喜欢在徐霖、姚大声、何良俊、臧懋循等戏曲家圈子混,悠游于秦淮河上。有好友曾批评他“骨相凉薄”,自言猜不透他的心思。是结交权贵,谋求上进?还是恬退归隐,求得心安?他一直处于矛盾心态,因此若进若退,患得患失。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突然爆发了一次,向老板神宗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矛头直指首辅申时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等。自然没有好果子让他吃,他被贬官广东徐闻典史。一年后遇赦,他在遂昌做了六年知县。遂昌是个且僻且穷的地方,自然风景挺好,长林丰草,溪谷风松,民风也淳朴,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笑语,一开始汤显祖类似陶渊明样自在逍遥。

只是这个“穷”字就是遂昌的原罪。从万历二十四年起,因为朝鲜、宁夏之役,又叠加宫内大殿被焚,花钱的地方太多,大明财政危机爆发。中官往各地征收矿税,搞得处处民不聊生,人神皆怨。遂昌无力开源,只有节流,夹在上司摊派的苛捐杂税和下面朴实贫穷的百姓之间,这个县令做得苦不堪言。   

好友袁宏道当时在吴县做县令,那可是大明百强县的前几名,富甲一方,貌似很滋润,其实不然。天天夹在粮长、刁民、囚徒之间,清高惯了的袁中郎也一肚子槽点:“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

明季官场黑暗,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常态。汤显祖的另一好友屠隆为官清廉,关心民瘼,却在青浦县令任上被诬免官。好友丁此吕颇有气节,反而被诬陷下狱,下狱前留有诀别家书。汤、屠二人观后,哽咽相对流泣。

独有丰城剑,千秋气不销。
长平一杯酒,还合祭皋陶。

汤显祖一直是个有才又有情之人。那位和他三年同窗、又同年考中进士的饶仑后来不幸在御史任上突然去世,在南京的他闻讯后,默默替朋友带素半年以表怀念,根本不理睬同事们的异样眼神。汤显祖、袁宏道两人不是不想做官,不是不以贫为丑,但是不胜厌劳之心,更不胜仕途上的人格分裂和扭曲。于是两人相约辞官。大老板万历皇帝是历史上出名的懒政皇帝,六部尚书尚且常年空缺,小小县令跑路算不了什么。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春,汤显祖弃官回家(请了个长假,挂知县虚职,三年后才正式办理离职手续)。当年组团辞官的除了袁宏道,还有同年兼同门冯梦祯(也是罗汝芳弟子)

彭泽孤舟一赋归,高云无尽恰低飞。
烧丹纵辱今还是,抵鹊徒夸玉已非。
便觉风尘随老大,那堪烟景入清微。
春深小院啼莺午,残梦香销半掩扉。

无官一身轻。他就像那艘星舰,穿过茫茫云雾,上面忽然豁然开朗,碧空万里无垠。   



明朝是个崇尚性灵、自由的时代。

醇厚的朱子理学经过三百年的积淀后,变得如巨石般沉重,令人窒息。而阳明心学就从这巨石底顽强地挣扎出来,逐渐发芽生枝,因此心学拥趸甚众。汤显祖也是其中一员。

脱去公服的羁绊,汤显祖回归性灵,推崇经教不废,三教同源。立在“独抒性灵,不拘隔套”这面大旗下的还有公安三袁、董其昌、王子声、焦竑、虞淳熙、虞淳贞等。与袁宏道的交情自不必说,汤显祖在京时就与三袁颇为捻熟,彼此引以为知己。

汤显祖最重要的两位精神导师是李贽与达观。学术达人、一生矛盾的时代叛逆者李贽只见过汤显祖一面,可以算作他的精神偶像,而四大高僧之一的达观则是汤显祖的好友与师父。   

达观其人高大伟岸,“像若弥勒,心若寒潭,声若洪钟,口若悬河”,活脱脱一个鲁智深化身。他的人生写满传奇:少年准备投军,因雨夜宿虎丘云岩寺,闻寺僧唱诵八十八佛名而顿悟剃度。三十年策杖千山万水,遍参知识……

两人极有缘分。当年南昌乡试中举后,汤显祖去西山云峰寺拜谢主考官。他于壁上题的两首诗,被路过的达观看见。二十年后的万历十八年(1590年)腊月,两人于南京初次相见,达观背起那两首诗,汤显祖自然惊讶万分。

一切雨花地,重游支道林。
云霞法尘影,山水妙明心。
境以庄严寂,春当随喜深。
金轮忽飞指,江山月华轮。

汤显祖辞官当年除夕,达观过临川相探,一直呆到元宵节才离去。他以为义仍“受性高明”,欲点化将其收入佛门,汤显祖的号“若士”就是拜达观所赐。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南康知府吴宝秀因拒绝执行朝廷征收矿税被弹劾下狱,妻子哀愤自杀。性格刚烈勇猛,慷慨侠义的达观为了止矿税、救好友憨山,不顾汤显祖、冯梦祯等劝阻,毅然赴京请命,后被构陷与李贽勾结,惨遭下狱。

万历三十年(1602年)、三十一年(1603年),李贽和达观先后在狱中去世。崇尚三教合一的汤显祖欲哭无泪,唯有写诗以祭。

自是精灵爱出家,钵头何必向京华?

知教笑舞临刀杖,烂醉诸天雨杂花。

大笠覆无影,枯藤杖不萌。

定知非狱苦,何得向天生。

达观和他诀别时曾留言“断发如断头”,何其高贵豪迈。诚然,悲剧不需要眼泪和鲜血去装点,只需要高贵的悲哀就已经足够,这正是悲剧的可喜之处!



“都下雪堂夜语,古来英杰不欲委化遗情”。

流年似水,人生如幻。自古以来,越是卓有才华的灵魂,皆如西晋羊祜一样感慨和怅然功名之虚幻。但是英才们不会归隐,不会躺平装死,不会浪费自己的大好才华。他们必定有所为,有所书,有所言,或以厚重的功业锚住后世的历史,自带光环;或借着梦幻的羽翼的文字,飘越千年。

汤显祖学不来李贽的疏狂,也学不来达观的豪气。他要呐喊、要高歌、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要把性灵的种子飞播四方,任其发芽成长,绿遍山川。虽然朝政不堪,但万历年间是昆曲的鼎盛时期。有魏良辅、张野狐等音乐大家改革昆腔,有《浣纱记》、《玉簪记》等传奇成功于前,身边又聚集着一大群才华横溢的戏曲家,如屠隆、沈璟、张凤翼张献翼兄弟、梅鼎祚、张大复、郑之文、王玉峰、凌濛初等。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大半生郁郁不得志的汤显祖总算在传奇这里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开辟着属于自己的领地。

他的《紫箫记》(1577-1579年)与《紫钗记》(1587年),《南柯记》(1600年)与《邯郸记》(1601年)仿佛彼此克隆,“小鸟儿唱歌总是唱两遍。它怕人怀疑它美妙悦耳的啼啭只是不自觉地偶一流露而无法重复”(英国勃朗宁)……

“因情成梦,因梦成”,他以梦之诡奇写性情之灵动、激扬、执着,“临川四梦”成为他在历史上最鲜亮的名片。

开樽竹前,点花雨后,梦外长安,临川一钓,他的晚年过得挺悠闲。 

西津西望绿冥蒙,流水花林秋映空。

三峰忽自飞灵雨,凌乱金光日气中。

凌阳浦里杂花生,晓屋鸣鸠春树晴。 

昨夜南溪足新雨,辘轳原上踏歌声。



汤显祖逝世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万里之外的西方,莎士比亚也于同一年辞世。

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作与“临川四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威尼斯商人》鲍西亚铅盒里藏着自己的小像,《牡丹亭》杜丽娘在花园太湖石里藏着自画的写真;《暴风雨》普洛斯彼罗用法术召来许多精灵,庆祝男女主角的结合,《牡丹亭》南安府后花园里的诸多花神着保护柳梦梅、杜丽娘梦里幽会;《威尼斯商人》罗兰佐与杰西卡月下听乐、旅途夜归,《紫钗记》边塞将士们月下听乐思乡……莎翁、汤显祖两人彼此附体一般,神交已久。

且看杜丽娘的独白,如此含蓄、简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再看朱丽叶的独白,大胆而铺陈:“只恨解不开的世仇宿怨,这段山海深情向谁申诉?幽闺中锁住了桃花人面,要相见除非是梦魂来去。”“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我知道你一定会说“是的”;我也一定会相信你的话;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寒盟背信,天神是一笑置之的……”    

义仍谈爱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莎翁谈爱情:“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回答我,回答我。爱情的火在眼睛里点亮,凝视是爱情生活的滋养,它的摇篮便是它的坟堂,让我们把爱的丧钟鸣响。”

真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位伟大的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彼此不知,但是他们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或简约含蓄,或铺张直抒,抒写着同样的主题,宣泄着同样的情感,感动着同样的观众。

唯一不同的是,为了爱情的朱丽叶毅然借药假死,因为造化弄人而香消玉殒。为了爱情的杜丽娘痴情而亡,竟然感动冥界而还魂团圆。与剧场情节截然相反的是,明清鼎革让中国重新堕入朝代轮回,文明整整延误了三百年。而伤痕累累的英国则挣扎着爬上了彼岸,走向通向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

时光如同一块无形橡皮檫,逐渐擦去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记忆,乃至我们的轨迹。但是这四百年前的《牡丹亭》,携着清脆啼唱的自信,遨游天地的自由,骀荡万里的激情,清风拂面的温柔,刻进生命的坚强,一直拥抱着我们的身心。正如那年年的春天一样,周而复始,灿烂不变。

青春不灭,激情不灭,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四月,一起放歌:“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作者:虢山东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