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6亿吨储粮的“敌人”!密封再好的粮食,为什么也会生出虫?

 科普观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家里买的大米等粮食,无论保存地多好,无论周围的环境多干净,该生虫还是生虫。

尤其是在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这样的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

那么,这些虫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作为中国6亿吨储粮的“敌人”,这些虫怎样才能被有效防治呢?

大米里的虫是什么?

大米里的虫种类有很多,一种是能变成小飞蛾的小虫,这种小虫虽然没有毒,但是却会在大米里进行破坏,啃食大米或者拉丝结茧,让人非常绝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小虫通常不是大米里自己生出来的,而是从外界爬进大米的。

还有另外一种则是米象,米象同样没毒,但它比别的小虫要更加令人绝望。

我们所说的那些,大米里自己生出来的小虫,正是米象。

如果你肯仔细观察图片里的这粒大米,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这粒大米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什么东西,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大米里的这个东西,像极了米象。

大川要告诉你的是,你没看错,这就是米象,它就是这样从大米里“出生”的!

米象是怎么进入大米的?

米象跟普通的昆虫一样,生长发育一般要经历4个过程,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我们看到的米象,几乎都是已经进化为成虫的米象。

而至于它的另外三种形态我们为什么很少看到,主要是因为,这三种形态的米象,都隐藏在了大米内部(你细品)……

米象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一次就能产卵500粒左右,而它们选择产卵的地点,一般都是大米、玉米等大颗粒的粮食内部。

为了产卵,米象会先把一粒大米蛀空,之后才会把卵产在里面,而产卵之后,为了保证卵的安全,它还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类似胶水一样的物质,将大米的孔洞密封起来,让其看上去跟普通大米没什么两样。

这些卵在大米里经过一两周的时间,才会发育成幼虫,发育成幼虫后,它们就要开始作案了,但一般情况下,它们只会啃食住的那粒大米,一不小心啃漏了,它们才会在米堆里作案。

从幼虫到蛹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从蛹再到成功,差不多又需要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加起来,它们繁衍一代所用的时间也不过2个月。

如果我们不注意,粮食堆放的时间久了,里面的米象可能就会像指数爆炸一样,疯狂繁衍……

而通常情况下,在大米可能还未被加工前,甚至还在地里的时候,米象就已经把卵产进去了。

这也就是,即使后来大米经过层层加工,层层把关,仍会出现米象的根本原因。

中国6亿吨储粮的“敌人”!

我们中国是人口大国,为了满足14亿人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储粮自然是要有保障的。

我国目前大概有6亿吨以上的储粮,不过,虽然这些储粮每年都会推陈换新,但每次也会有一些陈粮余在仓库。

而这也就给了米象可乘之机。

国家级的粮仓,规模可比我们自家的粮仓要大得多,米象自然也就更喜欢了。

虽然米象没有毒,但是它们的大量存在,却也成了国家储粮最大的“敌人”。

米象啃食的大米容易出现变软发热发霉的现象,尤其是在大粮仓,一旦粮食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就会导致更多粮食大量发霉腐烂,与此同时,这还容易招来更多其它害虫。

在粮仓,消灭这些害虫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把大米拉出去晒太阳,或者用大型烘干机持续烘烤,而不能用药物对其进行消杀。

但这样的做法无疑太消耗人力物力,再者来说,这样的做法还会影响到大米的品质。

截止到目前为止,大粮仓其实还没有任何一种能彻底预防米象的方法,毕竟粮草太大,粮食太多,任何方法都很难在里面施展。

不过我们在自家,却可以尝试下面这几种方法,来预防米象。

如何预防米象?

家里储存大米的时候,可以在米袋里放入大蒜、花椒、八角等,能散发出强烈气味的食物香料,一升大米里放入二三十颗大蒜,就能轻松杀死里面所有的米象。

放大蒜其实是利用了对付害虫的“熏蒸原理”,通过将高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控制在密闭空间,以达到闷死空间里所有害虫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低温冷藏大米的方式,来遏制米象的生长发育。

因为米象是畏惧寒冷的生物,在低温环境下,很容易就会失去活性。

有科学研究表明,在5摄氏度的环境下,米象只需要暴露21天就会死亡,温度越低,死亡的时间越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