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描写了哪几个客店?店内提供了哪些服务?

 博士论西游 2024-04-16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九五〇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137)第三章――生活篇之“高度繁荣的城市经济”)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西游记》通过对朱紫国街面商店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中商品经济的繁荣;并且又通过陈家庄陈氏兄弟之口,向唐僧介绍通天河上人员来往的原因,又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对外商品贸易的发达程度。
以商品流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人口大量聚集的结果,同时,又带来人口的进一步聚集。而人口的大量聚集,也就需要有相当数量的旅店客舍,为暂时聚集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提供食宿和其他相关的服务。
在《西游记》中,由于唐僧师徒有着外交使节和出家僧人两重身份,因此,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之上,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入住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官驿之中,有时也会借宿在寺庙、道观之内,偶尔也会求宿于农舍私宅之内。
对于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住宿服务的旅馆,唐僧师徒却很少入住其中,在整部书中,经常要到路途各国都城倒换关文的唐僧师徒,他们入住旅馆的经历仅有在灭法国的一次。而正是这次入住旅馆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私营旅馆的经营和服务情况:
唐僧师徒到达灭法国时,因该国颁布法令,要杀死一万名和尚。为避免被人识破僧人的身份被杀,他们不敢到官府的驿馆投宿,打算到城中客店内先行住下,等次日天亮后,再见机行事,离开该国。
为了能顺利住进城内客店,悟空准备先去打探一番。他变成了一只飞蛾,飞到了市井繁华之处,看到一家门户之上挂着一个灯笼,灯笼上写着“王小二店”,便知这家是个开饭店的。
悟空便飞进客店之内,见到店内有八九个客人,“都吃了晚饭,宽了衣服,卸了头巾,洗了脚手,各各上床睡了。”此时,店主王小二走进屋内,提醒客人要各自注意自家的衣物行李。
这些来往做买卖的客人,本来就非常谨慎同,听到店主的提醒,便告诉店主,“主人家说得有理,我们走路的人辛苦,只怕睡着,急忙不醒,一时失所,奈何?你将这衣服,头巾、搭联都收进去,待天将明,交付与我们起身。”
听到客人提出的要求,店主也就将所有客人的衣物行李全部搬入自家屋内,帮他们保管财物。正愁无法遮掩身僧人身份的悟空,看到这一情况,心中大喜,他立即将客人的衣物尽情掳去,让师父师弟和他一起用这些偷来的衣服装扮俗人。
师徒四人装扮成俗人之后,他们便进入城内,来到了王小二店的店门口。因穿的衣服是从王小二店内偷的,他们无法到该店内进行投宿。当看到王小二店的斜对门的一家店的灯笼还没摘下,他们便进入该店之中,店内伙计接过悟空手中的马缰绳,将白龙马牵到后院。
该客店的店主是一个姓赵的寡妇,人称该店为“赵寡妇店”。为了不暴露他们的僧人身份,悟空向赵寡妇编了一个谎话,说他们是北方来的贩马的客商,城外还有十多个人,百十多匹马,准备到此处卖马。
赵寡妇听悟空说有人有马要住店,为招揽到更多的生意,她便向悟空介绍了客店内的情况,“我舍下院落宽阔,槽札齐备,草料又有,凭你几百匹马都养得下。”接着,赵寡妇又说了店里房钱和待客标准:
“上样者:五果五菜的筵席,狮仙斗糖桌面二位一张,请小娘儿来陪唱陪歇,每位该银五钱,连房钱在内”;
“中样者:合盘桌儿,只是水果、热酒,筛来凭自家猜枚行令,不用小娘儿,每位只该二钱银子”;
“下样者:没人伏侍,锅里有方便的饭,凭他怎么吃:吃饱了,拿个草儿,打个地铺,方便处睡觉,天光时,凭赐几文饭钱,决不争竞。”
悟空听了赵寡妇的介绍之后,便说他们不差银钱,要用“上样”招待。
赵寡妇闻听此言,心中极为高兴。忙安排伙计,“宰鸡宰鹅,煮腌下饭”,“杀猪杀羊,今日用不了,明日也可用。看好酒,拿白米做饭,白面捍饼”。并且还让她家送租米的客子,也就是租种她田地的佃户,“抬轿子去院中请小娘儿陪你们”。
从上述描写来看,两个客店均位于“六街三坊”的繁华之地,且处于“隅头拐角”的交通便利之处。尽管两个客店都位于城市繁华之地、交通要道之外,但是二者的档次却有高有低,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
其中,王小二店档次相对较低,饮食有饭无酒,客房为多人同住的大通铺,该店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仅是为客人保管财物的,并且不是主动提供的,而是在客人的要求下,被动提供的。
而赵寡妇店的档次则相对较高,饭菜酒肉、点心、水果俱全,房间上也设有高档单间,否则“小娘陪歇陪唱”无法实现,同时,为了满足收入相对较低客人的需求,店内也可以提供酒食但无人服侍的服务,甚至还会提供仅有粗饭地铺的低档服务。
另外,赵寡妇店还为来往客商的提供储存货物、饲喂牲畜的服务,特别店内能够养得下几百匹马,足以看到该客店的规模是何等之大,提供的服务又是何等多样和贴心!那么,如此专业的旅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真的存在吗?
我们下一讲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