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育洪 |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 | 06

 glacesauce 2024-04-17 发布于广东

06 怎样惩戒顶嘴和吵架?

顶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逐渐学会的一项“本事”,会越用越熟练。处理不好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性格暴躁、难以接受他人建议。以下是作为长辈,解决此问题的策略:

  • 给孩子一个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给孩子一次提醒。可以是有声提醒,“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请你换一种说话的语气,好吗?”。更可以是无声教育,给孩子一个手势。

  • 给孩子一番理解。换个角度想,顶嘴可能是孩子有其他想法或意见,说不定比我提出的方案更优秀呢!

  • 给孩子一点时间。适度的冷淡,给孩子一定的过渡时间、缓冲期,否则更像是给孩子下最后通牒。

  • 给孩子一方宽容。了解人的发展规律,2~3岁是第一反抗期,5~6岁是第二反抗期。

    a. 在第一反抗期,要采取“正话反说”策略,引诱孩子自己给出我们想要的决策;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让孩子不断下探。

    b. 第二反抗期,孩子顶嘴可能有几种原因:不服气、被冤枉、感到不公、有些事情不想做或是不想马上做、父母拿孩子出气。

孩子顶嘴时,我们怎么理解他的行为并指导他说话?

理解行为

“我不管,我就要这样做!”=“这事情对我来讲太重要了。”

“我不想听!”=“我想说我有别的想法。”

“你们总是让我做这做那!”=“我想自己拿主意。”

“我讨厌你们!”=“我多需要你们的爱和理解啊!”

指导发言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母亲对胡适的柔声细语,是对胡适最好的言传身教。

不妨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换个关联词,去掉“但是”。用“如果······下一次······”。

顶嘴可以被父母引导为对问题、方案的讨论。约瑟夫·阿伦教授认为,适当地顶嘴,是给他们提供了与他人交流想法、讨论问题的“实地演练”场景。

录像为何可以获得比言传更好的效果?

录像可以让当事人变成旁观者,看清出自己的问题。

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清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日本教育家杉山正一说,进教室前,找一找镜子,看看是否和蔼可亲。

喝茶这种“舌尖上的教育”为何能孕育出融洽的师生关系?

茶道可以延伸道做人之道——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喝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美食的愉悦”代表爱、和解”。他认为,“每一种善的起源与根基,均来自'胃’的舒适愉悦,甚至智慧与文化也与此相关。”

1896年,日本养生学家石塚左玄提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我们可以利用饮食展开很多暖心教育活动,例如,陶行知的“四颗糖”(我联想到了今天在微信公众号“华应龙化错化人”里的国数课《半条被子温暖了一个世界》。这堂课从陶行知先生的“半颗糖”获得灵感。“半颗糖”是说当一个孩子手里只有半颗糖,他会想吃却舍不得吃,那么这颗糖便是世上最好吃的。)

我看到《陶行知全集》第11卷第189页的《半块糖》(如图1)。

最好吃的糖,

是半块糖——

他没有吃了的糖。

忍俊不禁。陶老葆有赤子之心,他太可爱了!是啊,儿时的记忆,想吃又舍不得吃了的半块糖,无疑是最好吃的糖。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波利亚的上课时间故意定在每周一下午6:00~9:00这段吃晚饭时间,他先讲10分钟,然后发数学题和必胜客,学生边吃边做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人把这种教学艺术取名为“必胜客教学法”,结果他的学生接踵而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