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识别及防治(详解版)

 DATSIX 2024-04-17

图片

什么是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体松材线虫体型非常细小,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外形像微缩的蛔虫,体长0.014-0.016mm;松材线虫不会直接传播,主要通过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等)啃食松枝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枝梢进行侵染危害

图片



图片

危害松树种类:

目前在中国自然感病的树种至少17种,包括黑松、赤松、马尾松、琉球松、白皮松、黄山松、湿地松、思茅松、云南松、火炬松、油松、华山松、红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

图片



图片

识别症状:


1、侵染初期,外观正常,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无松脂渗出

2、随后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整株萎蔫、枯死或部分枝条萎蔫、枯死

3、通常在嫩枝上往往可看到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啃食树皮的痕迹,主干上可见天牛产卵刻槽和侵入孔

4、整个树冠部针叶由黄色变为红褐色、黄褐色全株枯死,针叶当年不落

5、锯开病死松树的木质部经常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纹辐射状

图片



图片

危害特点:


一旦松材线虫进入松树树干内,寄生在树脂道中,就会迅速大量繁殖而后遍布全株,导致松树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输导组织破坏引起全株缺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减少和停止,松树叶随后失去绿逐渐变黄再变红,感病枝梢逐渐增多,针叶相继出现红褐色萎蔫,由局部发展到整树针叶出现萎蔫症状,到最后整株死亡;一旦感染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成片松林在3-5年内即可毁灭,具有适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感病松树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

图片



图片

松材线虫致病的三个假说:


1、酶学说:由松材线虫食道腺产生的酶破坏松树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影响寄主的水分传输。

2、毒素学说:松材线虫侵入寄主后,体表携带的细菌产生植物毒素或寄主植物受到干扰后自身产生有毒物质

3、空洞化学说:线虫侵染后,感病松树受到入侵线虫的刺激产生防御反应,树体内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导致管胞内形成空洞,阻碍松树水分输导从而引起松树萎蔫

图片



图片

松材线虫的发生类型及发育特点:


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4-5天即可繁殖1代,每头雌成虫可产卵80粒左右;松材线虫有2种发育型:第一种称之为繁殖型,线虫主要在松树体内生长,包括卵、1-4龄幼虫和成虫,1龄发生在卵内,刚孵化出的幼虫是2龄阶段,在合适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经过3龄和4龄阶段,一般4-5天即完成从卵到成虫的生命周期;繁殖型线虫在健康松树的维管组织及树脂道内不断繁殖迁移,最快40-50天即可导致整株松树死亡;第二种是扩散型,包括3-4龄的扩散型幼虫,松材线虫以3龄扩散型幼虫在病死松树内越冬,到第二年早春发育为4龄扩散型幼虫,向天牛蛹室转移,并黏附在天牛成虫体表,随天牛成虫羽化飞出,侵入健康松树。

松材线虫雌雄虫交尾后产卵,每雌虫产卵约100粒,虫卵在温度25℃下30小时孵化,幼虫共4龄,在温度30℃时,线虫3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最适宜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0℃,当温度低于10℃时,不能发育28℃以上繁殖会受到抑制在33℃以上则无法繁殖

图片



图片

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和松树三者之间的关系:


1、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以松树为寄主,离开了松树等寄主植物,线虫和天牛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活。

2、线虫以天牛为媒介,没有天牛等的传播,线虫就无法转移危害。

3、线虫使松树树势衰弱,流脂减少或停止,提高了天牛卵及幼虫的成活率,天牛种群增加。

4、天牛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线虫的进一步扩散。

5、天牛、线虫相辅相成不断地相互促进,加快了松林的毁灭。

6、带有天牛和线虫的病死木的人为传播和天牛的迁飞,造成新的疫点和新一轮危害。

图片



图片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

图片

1、自然传播: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自然传播的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一般5月前后羽化,从感病树中羽化出来的天牛100%携带松材线虫,松材线虫幼虫主要分布在天牛气管中,每只天牛都可携带成千上万条线虫,最高可达28万条;携带松材线虫飞翔传播到邻近的松树,当天牛在树上咬食时,线虫幼虫就从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进入树脂道,然后蜕皮成为成虫;翌年,在感病松树内寄生的松褐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到健康的树上,导致病害扩散蔓延;通常在纯松林中,松褐天牛一代的自然扩散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若借助台风等能扩散到2.4-3.3公里。

图片

2、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主要是通过远距离调运染疫的松木及其制品(如板材、包装箱、电缆盘、家具等)引起,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传播速度快,涉及领域宽,管理难度大,呈远距离、跳跃式传播,是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关键原因

图片



图片

松树感染死亡的阶段:


1、当年枯死:多数情况下,植株感病后,于当年秋即表现全株枯死。

2、越年枯死:在温度较低地区,有约10%松树感病后,当年不迅速枯死,而是次年春或初夏才枯死。

3、枝条枯死:在不利发病条件下,植株病感后,在1-2年时间内,并不表现全株枯死现象;一般仅为树冠上少量枝条枯死,随时间推移,枯死枝条逐渐增多,直至全株。

在中国36°N及其以南区域,松材线虫病感染的松树绝大多数表现为当年感染当年死亡,很少表现为当年感染、当年不表现症状,或当年仅表现为个别枝梢死亡,整株松树要到翌年春季死亡。随着纬度的增加,40°N及其以北地区,当年感染的松树,翌年春夏季才表现症状和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加。

图片

防治措施:


1、疫情监测:联动林业技术人员,落实护林员疫情监测责任,建立人工地面网格化疫情监测网络,引入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对辖区内的松树开展每月一次的日常监测和春秋两季专项调查(一般于每年3-4月进行春季普查,每年9-10月进行秋季普查),及时发现松树异常情况,确保早发现早防治。

图片




2、加强检疫:对进口的木材进行严格检疫检验,防止病害从外国传入;同时在疫区边缘重要交通要道建立哨卡,严禁疫区内松材及其制品外运,防止病害传出。

3、疫木清除:在冬春季,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一般是当年11月至翌年4月)采伐清理病死(濒死、枯死、因灾致死)松树并进行处理,对疫木应当采取疫木烧毁和疫木粉碎两种处理方式。

①疫木烧毁:必须坚持当日伐除当日烧毁,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伐除后在伐桩上放置磷化铝片1-2粒或喷施2.3%甲胺加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10溶液3-4次,随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绑紧后用土将塑料薄膜四周压实,堆土20cn高(使用该方法处理期间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并对采伐迹地上疫木和直径超过1cm以上的枝桠、碎片、树皮等进行全部清理,集中烧毁。

图片




②疫木粉碎:疫木粉碎处理必须在山场就地粉碎,禁止疫木离开山场,粉碎物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cm,粉碎处理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凡直径超过1cm的疫木枝桠、碎片、树皮等要集中进行粉碎处理。

清除质量“五个一”标准:山上不留一株死树地上不遗一根枝丫林内不露一个伐桩路上不丢一根疫木房前屋后不见一段松木

4、药剂防治松褐天牛:根据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药剂持效期和诱捕器监测结果(在媒介昆虫羽化前1-5天设置诱捕器,一般每30亩设置一套,每套之间的距离约150米,诱捕器要尽量设置在林中相对开阔且通风较好的区域,优选非松树枝条垂直悬挂,下端距地面1.5米以上,并及时更换诱芯,定期收集和处理媒介昆虫,统计媒介昆虫诱集种类和数量),选择在媒介昆虫羽化初期(喷施坪安搜介[吡丙噻嗪酮]并用塑料薄膜进行裹干/使用瀚斯歼净[甲胺加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打孔输液)、羽化盛期、成虫期(喷施瀚斯牛[噻虫啉]800倍)或上一次施药防治的药剂持效期末等关键时期开展防治。

图片




5、立诱木引诱:适用于媒介昆虫一年一代的地区,在当地媒介昆虫羽化前,在松材线虫病疫的中心区域选取衰弱松树设为诱木,在诱木胸径部环剥10cm宽的环剥带,环剥深度至木质部;每10亩可设置1株,于每年冬春季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将诱木伐除并进行粉碎或烧毁处理。

6、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释放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或喷施白僵菌、绿僵菌等病原微生物,控制媒介昆虫种群密度。

7、树干注药:通过注入瀚斯歼净[甲胺加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防治药剂,一般每1年注射一次,杀死松树体内的松材线虫和天牛幼虫,达到保护松树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