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中药——菟丝子,养肝是灵丹,补肾是妙药,健脾是良品!

 空谷幽兰80 2024-04-17 发布于广东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和肾一直具有特殊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观念。

图片

在历代医家中,以脾胃为基础理论的医生可以成为一代大医,同样以肾为基础理论的医生也能成为一代大医。这充分说明了中医的奇妙之处,体现了中医思想的全面性。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人体的每个脏腑都能反映全身健康的点滴,这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

古代中医药在建立中药归经理论之后,许多医生在使用药物时都会考虑药物所属的经络。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既能归脾经又能归肾经的中药呢?

实际上,这样的中药有很多,比如山药、枸杞、芡实等食药同源的药材。此外,还有一种非常神奇的中药,它既能补充先天之气,又能滋养后天之精,那就是菟丝子

菟丝子主要归属于脾、肾、肝经,对于这三个脏腑都有奇妙的功效,可以说是养肝的灵丹,补肾的妙药,健脾的良品。只要根据具体的证候使用适当的药物,就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养肝是灵丹

在古代的本草文献中,有许多隐喻菟丝子养肝的记载,例如'久服明目'、'助人筋脉'、'坚筋骨'等。然而,真正明确讲述菟丝子养肝作用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太平圣惠方》。

该书中记载了劳伤肝气、目暗等病症可以使用菟丝子制成丸剂,每天空腹服用,配以温热黄酒,具体制法是将菟丝子用酒浸泡三天,然后在烈日下晒干,捣成细末,过筛后与鸡蛋清和匀制成丸剂,每次服用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天一次,连服三十丸。

《本草纲目》中引用了王好古的话,称菟丝子可以'补肝脏风虚'。在《本草汇言》中进一步明确了菟丝子的'养肝'功效。

补肾是妙药

在当今,人们普遍认同菟丝子具有补肾的作用。然而,在古代的许多本草典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菟丝子补肾的记载,尽管其中多次提到与肾相关的病症。可能最早明确记载菟丝子补肾作用的文献可能是宋代的《扁鹊心书》。

该书记载了一种名为菟丝子丸的方剂,具有'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的功效。方剂的组成很简单,只需将菟丝子(用酒煮焙干)一斤,制附子四两,研磨成细末,用酒糊丸,每次服用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黄酒送服五十丸。

直到明代的《本草汇言》中,才明确将菟丝子归类为'补肾'的药物。

总而言之,菟丝子是一种既能养肝又能补肾的中药。它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养肝的灵丹、补肾的妙药。

图片

健脾是良品

关于菟丝子对脾脏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论述,提到菟丝子可以“补不足,益气力,肥健”,尽管没有明确说明。

明代医家缪希雍指出菟丝子可以“补脾故养肌”,后来明代医学家倪朱谟进一步标注了菟丝子的作用为“温脾助胃”。

此后,《方脉正宗》中记载了一种治疗“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症状的方剂,其中使用了四两菟丝子,黄芪、土炒白术、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

这些草药研磨成细末后,与饴糖混合制成丸剂,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钱丸剂,用黄酒或白汤送服。

心肺也可用

《本草经疏》明确提到菟丝子是“补脾肾肝三经要药”,《本草汇言》也指出菟丝子具有“补肾养肝、温脾助胃”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菟丝子对于“养肝是灵丹,补肾是妙药,健脾是良品”的说法是非常确凿的。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菟丝子这种中草药实际上对于所有五脏都有益处

早在《日华子本草》中就提到了菟丝子具有“润心肺”的作用,清代的《本草新编》中也称菟丝子为“补心、肝、肾之圣药”。

也就是说,菟丝子这种中草药不仅仅对脾、肾、肝三脏有益,实际上还对心脏和肺有影响。尽管在后来的临床应用中,对于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从未存在过。

菟丝子作为一种补药,历代医家都喜爱使用。然而,关于菟丝子的炮制方法,历代医家有'五花八门'的多样选择。

例如,《得配本草》中提到,菟丝子可通过不同炮制方法产生不同效果,如用盐水拌炒可补肾气,用黄精汁煮可暖脾胃,用酒拌炒可暖肌肉,用酒米拌炒可治疗泄泻。

在现代,菟丝子的炮制主要分为生菟丝子、盐炒菟丝子、酒炒菟丝子和炒菟丝子4种。

生菟丝子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更为突出,盐炒菟丝子则更适用于补肾固涩,酒炒菟丝子可温补脾肾,而炒菟丝子与生菟丝子的功效相似,只是炒制后的效果更为显著。

菟丝子是一味养肝、补肾、健脾的良品,对于肝肾不足、脾气虚弱、胎元不固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是,菟丝子也有一定的禁忌,如大便燥结、阴虚火旺、阳强者不宜服用,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等人群也要慎用。

非专业者,请在中医指导下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