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 统万城之战

 阿升Eric 2024-04-17 发布于浙江
(宋文帝元嘉四年)
【原文】
魏主至拔邻山,筑城,舍辎重①,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②。群臣咸谏曰3:“统万城坚,非朝夕可拔。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克,退无所资④,不若与步兵、攻具一时俱往⑤。”帝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⑥;必不得已,然后用之。今以步兵、攻具皆进,彼必惧而坚守。若攻不时拔⑦,食尽兵疲,外无所掠,进退无地。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彼见步兵未至,意必宽弛;吾羸形以诱之⑥,彼或出战,则成擒矣。所以然者,吾之军士去家二千里余里,又隔大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故以之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馀矣。”遂行。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⑥。
魏主至统万,分军伏于深谷,以少众至城下。夏将狄子玉降魏,言:“夏主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定,定曰:'统万坚峻,未易攻拔。待我擒奚斤⑩,然后徐往,内外击之,蔑不济矣①。’故夏主坚守以待之。”魏主患之®,乃退军以示弱,遣娥清及永昌王健帅骑五千西掠居民。
魏军士有得罪亡奔夏者⑧,言魏军粮尽,士卒食菜⑥,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宜急击之。夏主从之,甲辰,将步骑三万出城。长孙翰等皆言:“夏兵步陈难陷③,宜避其锋。”魏主曰:“吾远来求贼,惟恐不出。今既出矣,乃避而不击,彼奋我弱⑥,非计也。”遂收众伪遁,引而疲之。
夏兵为两翼,鼓噪追之®,行五六里,会有风雨从东南来四,扬沙晦冥。宦官赵倪,颇晓方术②,言于魏主曰:“今风雨从贼上来,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②,更待后日。”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里制胜②,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贪进不止,后军已绝,宜隐军分出,掩击不意②。风道在人②,岂有常也!”魏主曰“善!”乃分骑为左右队以掎之②。魏主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拓跋齐以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馀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齐,翳槐之玄孙也。
【注释】
①舍辎重:留下物资装备。 ②倍道:比常速快捷一倍,意谓急行军。③咸谏:咸,都。谏,劝阻。 ④资:依靠,此指物质储备及兵力支持。⑤攻具:攻城特用的装备,云梯之类。一时:同时。⑥下:低下。此指不高明。 ⑦时拔:很快攻陷。 8羸(léi)形:羸,弱。羸形,不堪一击的样子。 ⑨日有食之:天上出现日蚀,古人认为预兆着人间的吉凶与战事的成败。⑩奚斤:北魏大将,当时正与赫连定在另一战场对垒。亡:逃跑。⑪蔑不济矣:蔑,没有。没有不成功的。12患之:对此很担心。13菜:此指野菜。14步陈:步兵排好的军阵。陈,通阵。15伪遁:假作逃跑。16鼓噪:擂鼓呐喊,古代作战时用以激励士气的重要方式。 17会:恰巧遇到。 18方术:指服食长生等迷信之术。⑩奋:斗志振奋。19制胜:以谋略取胜,见孙子く虚实》。 20掩击:突然袭击。21风道:利用风势的办法。22掎之:掎通“倚”,支撑。互为依托,配合作战。
23摄骑:收兵。
【译文】
北魏国主拓跋焘到拔岭山后,在那里建起军垒,留下辎重。准备率领三万精兵,快马加鞭赶赴夏国都城统万。下属官员们都劝阻道:“统万城十分坚固,不是短时间可以攻克的。现在您只率领一点装备不多的骑兵去攻打,如果不能一战打下,再想回军,恐怕军需就很难保证了。不如与步兵一起,准备好了攻城工具同时出发。”国主答道:“兵法之中,一味强攻城池,是最不可取的,只有到不得已时,才能采用。现在如果我们将步兵和攻城武器一起出动,他们必然因为害怕而坚守城中,万一短时间不能将之攻占,一旦粮草耗尽,士兵疲惫,又没有地方可以补充,会让人进退不得。不如让骑兵直接进逼到统万城下,他们见我们步兵没有赶到,必然不加重视。我们再有意作出一幅不堪一击的软弱样子来引诱他们,他们也许会上当出击,那么就可以捉住他们了,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我们的军队离开家乡有两千多里,又隔了一条宽阔的黄河,正是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用三万轻装的骑兵去攻城显然不够,但用来快速一战却是绰绰有余的啊。”大军于是出发了。
六月初一,出现日食的天象。
拓跋焘领兵到达统万,布置主力分别潜伏在山谷深处,只以少量人马到城下去挑战。夏国将领狄子玉投降了北魏,报告说:
“夏国国王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来了,让人去召名将、平原公赫连定,赫连定让使者带话给国王说: “统万城坚固陡峭,不容易被攻下。等我捉了奚斤,然后再整军前去,里外合击,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夏国国王打定主意坚守不出,等待援兵。拓跋焘感王到很不安,于是决定撤退,有意作出不敢决战的胆怯模样,同时派娥清与永昌王拓跋健带了五千骑兵西去大肆抢掠西夏国民。
北魏也有犯了军法逃跑投奔夏国的士兵,向夏国献计说:
“北魏军队粮草已经耗尽,士兵们只能吃野菜充饥。物资留在后方,步兵也没来得及赶来,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赫连昌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初二这天,亲自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出城。北魏大臣司徒长孙翰等人都告诉拓跋焘:“夏国步兵摆好了军阵,很难攻打,还是先躲一躲为好。拓跋焘说:“我们长途奔袭而来求战,只担心他们不出城应战。现在他们已经出城了,却畏首畏尾不敢与他们交锋,只能长他们的气焰,灭我们的志气。千万躲不得!”于是集合军队,假作溃逃,诱使夏军在追击中消耗精力。
夏国军队兵分两路,左右追杀,喊声震天。北魏军队跑了五六里,此时东南方风雨大作,呼啸而来,沙尘满天,一片昏暗。宦官赵倪知道不少鬼神法术,告诉拓跋焘说:“现在风雨从敌人的方向袭来,我们逆风作战,敌人顺风用兵,表明天神并不保佑我们。并且将士们也是又饿又累,请陛下收兵撤退,等以后有机会再战。”北魏太常崔浩斥责他说:“这算什么话?我们不远千里而来,自有我们的办法,哪里不到一天就乱了方寸。敌人只知道贸然追击,已经失掉了与后续部队的联系。正利于我埋伏部队,分头出击,给他们以突然痛击。刮风虽然有方向,但关键在于人怎么利用,谁说逆风就一定不利!拓跋焘大声赞叹道:“好!”于是将骑兵分作左右两队,使之能彼此呼应。拓跋焘突然因坐骑意外失足,摔下地去,险些被夏国士兵活捉了。幸亏拓跋齐用自己的身体拼死掩护,奋勇血战,才击退了夏国围上来的士兵。拓跋焘得以翻身跃上马背,举起武器刺向夏国尚书斛黎文,杀死他之后,又先后消灭了十几个夏国骑兵。在被流箭射中的情况下,依然杀敌不止,夏国军队终于大败而逃。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读解】
西晋灭亡之后,我国北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各种力量先后在各地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分分合合,你争我抢,混战了一百多年,历史上被称作“十六国”。
最终统一北方,结束分裂的是鲜卑族的北魏政权,而太武帝拓跋焘亲自指挥攻战夏国国都统万(今山西横山)的一战,便是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中的一例。
拓跋焘此战能胜,并不在于兵力的优势。轻骑直进,深入敌后,看似轻率,其实“千里制胜”,早已胸有成竹。能够用活手中仅有的一点部队;采纳正确的建议;勇于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是此战功成的三大原因。
作战如此,治国如此,生活中方方面面均是如此。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还要勤于亲身实践。
北魏太常崔浩在战事的紧要关头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风道在人”。自然界的风虽然有特定的方向,但关键在于人怎样利用它。这句话从好的方面看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自然现象,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的认识态度和使用方法;从不好的方面看,崔浩的“风道在人”却有些主观唯心主义的味道,仿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完全不顾客观条件。因此,我们今天的读者对这句话不应该作绝对的评价。
此战的结局算是肯定了这句话,但如果北魏士兵在风沙弥漫的战场上被扑面而来的狂风吹昏了头,乱成了一片,全军覆没,历史还会记载崔浩这句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