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一天:浑身溃烂而无人医治,留下八字便撒手人寰

 餐意院 2024-04-17 发布于福建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乡关何处》一书中,对王阳明以及其心学的评价,我认为这个评价一针见血,十分中肯。


       在中国古代众多思想家中,王阳明绝对属于大师级别的人物,他的思想对个人来说,是一剂成功的良药,对于国家来说,则更似一枚思想炸弹。
       对于
       研究哲学的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王阳明都是一座不可不攀的大山
       ,但是当伸出这座大山之上的时候,便会发现,山顶永远走在前方,似乎没有尽头。
       不过对于更多对哲学没怎么深入的人来说,
       王阳明的思想似乎很难理解,只是单纯地知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其实,王阳明的思想远远不是这四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他反对把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更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他强调的是个人的能动性。
       在这种思想之下,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在已经被封建思想奴役了数千年的人来说,王阳明无疑是时代的先行者,他
       的思想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他呼吁个人和思想解放的呼声,无异于平地中的一声炸雷,令人振聋发聩。
       王阳明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他广收门徒,逐步形成了“阳明学派”,在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王阳明很伟大,只是现在很少人知道,他人生的最后一天很悲惨,浑身溃烂而无人医治,留下了八字便撒手人寰。
       能文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王华曾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所以从小王阳明便拥有优越的家庭环境。
       只是在王阳明幼年的时候,没人能知道他的思想能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依然大放异彩,甚至连他的父母也觉得这个儿子八成是废了。


       因为王阳明在五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
       成才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被抛弃的无助感,在王阳明无助的时候,他的爷爷没有放弃,时常读书给他听,努力的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便能默记爷爷为他读过的书。
       后来他的祖父读到《论语·卫灵公》所云的“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时,便为他改名为“守仁”。
       而神奇的是,没多久之后,王阳明便能开口说话了。


       王阳明似乎一下子开了心智,而他的优秀也逐渐凸显出来,他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令同龄人难以望其项背。
       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代封建社会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但对于王阳明来说,科举并非是第一等要紧的事,而最要紧的是以读书为途径,做一个圣贤之人。
       后来王阳明多次科举落第,当家人都在安慰他的时候,他却说:
       你们以不登第为耻辱,而我则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辱。
       在二十八岁那年,王阳明进士及第当了官,却因为得罪了朝中权贵而自请归乡,五年之后,再次被启用。


       只是此时恰逢宦官刘瑾擅政,王阳明很气愤,以至于得罪了刘瑾,获杖刑四十,并被赶出京城。
       朝中待不下去,王阳明丝毫不在意,而在地方上当官,他的军事开始大放异彩。
       能武
       公元1516年,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在他的举荐下,王阳明被提拔为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漳等地。
       这个官官阶不高,初设时只有正五品,后来升至正四品,但他的权力非常大,美其名曰:
       为皇帝耳目风纪之臣,出外则为巡抚
       ,地方上的一品、二品官员见了都得畏惧三分。


       放在现在的话,就相当于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的领导干部。
       此外,左佥都御史同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同掌督察院事,出外便总理一方军政。
       当时南、赣等地盗贼四起,官贼勾结已是常态,王阳明面对这种情况,立即将官府中盗贼的耳目揪出,并让他们充当“反向卧底”。
       掌握了盗贼的动向之后,王阳明率精兵前去围剿,盗贼势大,根本不将政府军放在眼中,但王阳明无所畏惧,他以雷霆之势,连破四十余寨,用优秀的军事才能一举荡清了为祸数十年的流寇遭贼。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朝堂震动,但王琼却一点不慌乱,他对朝臣说:
       王阳明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各位勿慌。
       宁王不是流寇,他麾下有一支战斗力非常强军队,而且身边还有谋士,更要命的是,此时王阳明已经交了兵权,手中根本无兵可用。
       王阳明立即请求江西境内的官员协作调兵,然后放出烟雾弹,对外宣称已经集结了十六万大军。


       宁王犹豫不决,一直在等朝廷的大军,结果什么都没等来,过了十多天才开始行动,只是错失了良机,王阳明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成。
       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大决战,经过三天激战,宁王战败,只是让王阳明想不到的是,他的功劳并没能换回他的美满结局。
       八字真言
       公元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起兵造反,朝廷便再次下诏让王阳明平叛,两人听闻后,立即向王阳明投降。
       没多久,断藤峡的首领也反叛朝廷,王阳明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管,叛军也很快被镇压。
       王阳明的军事能力,在他的平叛生涯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而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能文能武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王阳明确实实至名归,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让国人至今都获益匪浅的奇迹。
       只是在评判断藤峡的叛军之后,王阳明的肺病就加重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
       还未等朝廷批复,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了。
       公元1529年1月,王阳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病情严重的他身体开始溃烂,
       被他的弟子请来的大夫已经无力回天,根本无法医治,只能任由王阳明饱受病痛的折磨。
       王阳明终究要迎接死神的召唤,临终之际,他的弟子问他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遗言,王阳明摇了摇头,只说了八个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啊,他
       内心光明,无愧于心,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王阳明说完这八个字之后,便撒手人寰,留给后世的是无限的追思与遐想……
       参考文献:《明史》、《续焚书》等。
       (图网,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