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4-17 发布于甘肃

一、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

图片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图片

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

图片

(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

社会经济因素:

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

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④市场:市场广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⑤交通: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3.混合农业

图片
(1)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种植与牧羊业混合经营)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优点:

图片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活动。

农场主可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决定种植和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图片

(5)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图片

(6)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的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原因:墨累——达令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西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解决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发展节水灌农业和旱作农业。

4.大牧场放牧业(了解即可)

图片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原广阔,适宜放牧牲畜。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业为主,澳大利亚、南非以养羊业为主。

(2)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区位特征:

图片

5.乳畜业

图片

(1)概念: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成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2)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是新鲜牛奶。

图片

(3)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

(4)区位特点:由于牛奶及大部分的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市场,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5)西欧乳畜业

图片

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片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1)农业生产的强度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合理强度土地等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不合理强度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图片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过程。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易溶性的盐类溶于水中,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在地表聚积,引起土壤盐渍化称为土壤次生盐渍

(4)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图片

图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