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凯翰丨我的本草学习和体会之路

 为什么73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马凯翰 动静自在 2024-04-17 12:40

图片

2023年春,我们邀请马凯翰老师做了一场名为《我的本草学习和体会之路》的公开讲座。在这场讲座上,马老师细细讲述了他的本草学习体悟,以及他经由中医学习展开的生命探索旅程。

以下是根据这次讲座整理的文字,邀您一起重温。全文约一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0分钟。回听完整版讲座请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 开场曲 -

图片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收听这次公开课。今天我计划和大家分享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我自己学习本草的整体过程,以及我在中国和美国,这些不同的环境里,开展本草教学的一些经验;

第二我想和大家交流和展示一下我和李辛老师一起开设的《经典本草研习》课的课程设计与学习过程;

第三我想带大家来了解一味药,也是中医最常用的一味药—桂枝。我重点会从内在体验的角度来讲它的特质和临床应用。

借助这些分享,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和体会到,学习本草时,你可以有的不同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听完今天的分享,也许你会开始意识到:其实本草并不是你过去想象中的,局限于一些需要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的内容。本草的学习,并不会脱离你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处境。
图片
/

就我自己的本草学习经历来讲,我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医这门学科,大概是二十几岁的时候。

其实我那时是很天真的,我并不特别了解中医,对它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验,我只是从内心发出这么一个决心,或者叫做直觉:我感觉这是一条可以发展自己的路,我好像和它有缘分。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当中一直会有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部分。

从小我就比较喜欢在户外待着。放假时也经常和家人一起去露营、去山里玩。后来开始和朋友去山里徒步,走上几天,背着背包住在山里。那些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我们待在户外、自然界里时间长了,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会开始进入跟平时不太一样的,更安静、更放松的,自己的内心好像被打开的一种状态。

那是一种和我后来开始学静坐,内功时很类似的,全身心进入的状态。
图片

那些时刻,你背着一个很重的背包,可能有一两个人跟你一起。但你们可能走一天的路,几乎都是很少讲话,而是特别专注在你的身体上,你自己每时每刻的不同感受上。

你也许会意识到周围那些很美丽的环境,或者集中在脚下的每一步都迈向哪里。就这样在山路上一直走一直走,好几个小时之后,你的内外好像被溶解掉一样,整个人的意识也很放松,好像稍微有打开和超越自己的状态发生。

你也许还会搭一个帐篷,晚上睡在星星之下。

这些和自然的交流经验,一直是我的某种心理追求,这也是我后来找到中医,学习中医、内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除了接触和走进自然之外,我的个人成长过程当中,体育和武术的练习,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图片
📝 2007年 马凯翰老师和陈氏太极拳大师陈瑜练习推手

我的个人成长离不开体育。

把身体作为一种工具,深入地加强与身体的具体关系,也是挺重要的。

在中医学习里边,我们也不可能把身体放在旁边,只是用头脑来学习和行医。本草的学习也一样离不开身体:有形、有感受、有具体的信息反馈。

三年前,为了参加一位老师主导的为期三年的集中培训,我从美国搬到了哥斯达黎加。

这个培训的重点在古典瑜伽形体和能量的培养,搭配呼吸,也包含体能的练习。我差不多一周四五天都会去健身房,不断跟我的身体交流。虽然这几年我的看诊时间和人数不如在美国或者中国多,但相比之前,我临床时的诊断认识,和选药用药调理的效果,却有不小的提高。

虽然从外人来看,这好像是一个比较间接的方法:锻炼身体,好好练功,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看病。

但我觉得,这些传统的医术,不一定是一条直行的路。我们需要把身体、能量、情绪、精神都包含进去,作为一体来看待和训练。
有时候是这方面练得多一点,学得多一点。有时候是那方面练得多一点,学得多一点。
比如说,理论,药物具体的古书记载,它能够带你到一部分的路上。但接下来,你需要把这些知识点传递到你的个人能量内在,让它成为你的一种直接体验。
又比如说,有些时候,你需要尝药、摸脉、感受和把握病人的病势变化。
不同的训练,会有不同的侧重,它们会共同形成一团力量,推动你往前走。
但如果你哪一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有所缺失,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很难再有突破。

图片

/

我的家庭,也是医学背景比较强的。我从小就在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里长大

到了一定年龄,在考虑具体职业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中医。对于我的父母、家人来说,这在他们所了解的行医过程和范围之外。

但我觉得,这是结合我对东方文化、传统文化,这么深刻的兴趣和缘分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2004年,我来到北京,先用一年多的时间准备语言,后来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

我记得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学的是《中药学》。《中药学》是那学期的重点,学时也挺多的。
老师第一节课就快速讲完了《中药学》教材的前言和总论:历史源流,四气五味,应用配伍禁忌。第二节课接着就是讲解表药:麻黄,桂枝等等。
作为一个外国学生,麻黄这个名字我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发汗解表」、「温通血脉」、「发汗解肌」这些描述了。
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固定描述,我们需要把这些内容都背下来,学习重点完全放在有形的文字上,来通过考试。
我那段时间是非常努力的学生,最后中药学也考了九十几分。因为我觉得:如果这是我第一步要完成的一个学习过程,那么我应该非常努力把它做好,作为一个基础。
一年级《中药学》,二年级《方剂学》,学完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装满了很多这些不同的文字和知识点。
这就是我第一轮学中药和方剂的过程,以一种比较标准的,医学教育体系里面的方式,可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
但我连那个药物都没看到过,没摸到过,尝到过。某一个药物或某一个方子,它真实的能量,神气上的层次,它的特质,它的本象,我一点了解都没有。

这也是后来我跟随李辛老师,和其他的一些明医学习时,他们都会强调的部分:直接体会和靠近这些药物。

图片
大家应该有所了解:这种以文字为主的学习方式,是近一百年当中,中医学习方式的主流。
但在过去,在更远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学习本草,是走进山野自然,直接与它们交互、感受,和交流。那是一种更具体、更微妙、更玄奥的与自然界的直接交流。那其实也是中医原理的来源和来处。
如果你已经上过《中医临证课》,或是其他一些中医基础课,那你就学完了中医最重要的原理。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是它会调整你的眼光和视野,你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些古书里描述的那个世界。
你吃的东西,你每天的活动,每天天气的变化,它们不是固化的。你开始对它们有一个理解:比如说五行相生相克,不断运作,产生的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
你对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比较了解:它比较强的部分,比较弱的部分,或者还有一些具体的疾病。
但你不会把它们作为一种固化,永远不变的状态来认识,而是知道它不过是演化过程中,五行,六气,天地人不断交流所呈现的目前的状态,而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选择、治疗、调理,来调整和确定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这个之后的下一步很重要:我们要有具体的方法,要去实践它。你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法,来表达和实践你在第一阶段,也就是《中医临证课》当中学习到的原理。
你在生活当中,可能会有不少实践机会:比如决定怎么运动,决定吃什么,做什么。

与此同时,通过练功静坐,我们的精神逐渐安静下来,觉察能力会提高,你会对影响自己的内外因素逐渐更加清晰,也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个需求:有一个具体的方法来表达和实践你前期学到的中医原理,更加深入地调理自己或他人。

图片

📝 马凯翰老师在义诊时为藏民针灸

这个具体实践方法,往大了分是两种:外治法,内治法,即本草。
人都有偏性。不同的人,会对这两条路有不同的感受和选择。
有些人自然觉得:我对直接以身体和他人,自然界交流更有感觉。有些人自然觉得:我就是比较喜欢研究自然界的多样性,了解那些小草,树木,种子。作为活在自然万物中的一员,我自然有这么一个兴趣,想了解我们源头的同一性。
从源头来讲,我们和一棵树的本质,精气水平,其实是合为一体的。我们都是从同一个大的源头发出,只不过那棵树,它的生命力的表达方式,跟我是不一样的。这是自然界的最美妙的地方。
从能量层次上,我们怎么了解和探究一棵树?它的树皮、树枝、树叶、果实具有哪些能量特点?我,跟这棵树,跟这棵树的树皮、树枝、树叶、果实,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我和它之间形成什么样的能量层次上的影响和交互?即,治病时能达到什么效果?
上古之人会直接进入一个能够与之交流的状态。后面人们将这些智慧和知识的积累,一开始口耳相传,后面通过文字,来系统化传递这些信息。

其实这是本草学最古老的来源。我觉得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够通过这么一门学问,帮助我们的内心向自然界打开,发现自然更多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美的过程。

图片

我一开始学的「发汗解表」、「解肌」,其实几千年的人类认识发展过程,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边。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我没有找到合适的钥匙打开那把锁。所以我只能背下来那几个字。

通过好几年不断跟这些药,自然界的方方面面交流,你是会有一点能够连接到那样的一个状态,或是可以想象它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也是《经典本草研习课》的一个设计出发点。
图片
/
为什么叫研习课?

因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时,希望能将这些与自然交流的过程——就好像上古之人,那种最原始的,传递本草意义的方式和精神——尽可能地传递出来,让大家有一个能够开阔你的世界的经验。

图片

学本草的目的是否完全为了临床应用?这其实并不是我们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当然,如果你想要能深入了解临床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或他人做一些调理,这个课程能够帮助你达到那个目标。
如果这是你的目标的话,那肯定你下的功夫要大一些。你可能要听我的课或李辛老师的课,可能至少要听两三遍,好好做一些笔记,然后还要辅助一些其他学习材料。
在课程之外,你需要下的功夫是不少的,因为你的学习目标,你追求的这个方向是非常有专业性的。那自然而然,我们要成为专家,是需要下功夫的,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
图片
我记得很清楚。我刚到中国,对一些中国人讲:我到中国来是为了学中医,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人学中医都这么难,你这个外国人怎么学得会?
我前面也讲过:我那时是很天真的,我不知道这个系统有多大,有多少需要背的东西。
他们对我说的第二句话是:哇,你要背那么多中药和穴位,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就说:我一边走一边看,应该可以做得到。
其实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我更重视的,是对于传统医学大框架的理解。

从古到今,它怎么形成的?它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精髓是什么?它怎样能帮助我沟通和联络到我的内心?它怎样从源头出发,更好地从我的内心沟通和联络到世界?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这就是古代医学传承下来的修心修身之路。

那时我并不知道,那些伟大的医生,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他们其实超越了医生的定义,他追求的是这样一个目标。

不管我们未来会走多远,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开始体会、想象,我感冒流清鼻涕,有一点怕冷、发烧,我懂得到厨房里,来几片生姜,拿葱白切片,放一些黑胡椒,熬个汤喝下去,身体就能够出汗。这些小东西就能引起身体具体的生理变化。
而且你清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你想要有那样的生理反应;在什么情况下,你不想要有那样的生理反应。
比如:风热感冒,喉咙痛会有一点,头痛,昏昏沉沉的,比较热,不舒服,那这时候我再喝那个生姜葱白,那方向就错了。
我们个人体会到的具体的生理状态,甚至到心理状态,也和时间这个维度有关联。比如说:很多中药的成熟有季节性,而我们身体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也有季节性,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形式特点。

所以,中药把我们和时间连接,也把我们和环境连接。

图片

点击查看 同学们对一味药的研习↓
🍃 本草之美:我最喜欢的一味药

图片

/
本草,也能帮助我们打开经络。用中医的说法,连通到外界环境,和外界交互的人生实践,这些过程,也是一种「打开经络」。
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进入到系统的本草学,开始了解阴阳、气味、升降、浮沉、厚薄、轻重、动静、清浊。
这些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好好增加对自己的觉察力,才可能通过本草这个第三者有所获得。
而当我们在学习第三者的能量的时候,了解它的特点,包括吃进去后身体里的感受,我在观察它的同时,也是在帮我增加对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觉察。
当我们从中医原理部分的学习,开始转到具体方法的学习,其实也是从无形转到有形的层次。也可以说是从思维转到感受,从头脑转到身体,从天到地的过程。
我们需要把它吸收到身体里之后,通过实践、观察,把反馈结果的信息收回来,再做一些适当的选择。

所以《经典本草研习课》,不光是为了开好方子,一个更大的目标是,能够恢复我们与自然界的连接,培养我的感受力,了解我的体质和神质特点。

图片
之前本草课的同学在打卡区也有展示他们的实践内容。能看到他们如何朝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比如说我们一直强调,同学应该锻炼、练功。大家会分享他每天身体的状况,锻炼、练功的过程。
还有同学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具体的菜谱。你需要对你每天在吃的食物,摄入身体的,滋养身体的能量,有一个觉察。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比较盲目地吃东西,但如果你开始研究饮食和你的身体,内心状态之间的配合和反应,这也是打开本草学习的很重要的过程。
点击查看 学长学姐们和本草的相处 ↓
🍜 本草生活丨从好好吃饭开始

🍵 好好吃饭、细细品茶,就是在学习本草

图片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带着一种怀疑:我适不适合学本草?我能不能完成这样一个学习过程?

我要对你说的是:我不能说我完整完成了这个学习过程,因为我还在这个路上。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如果我当时听了那么多人对我说的怀疑的话,把它放下,我会缺少了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收获。
如果你按照我想多了解自己,多了解环境和生活的目标来设定,本草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带你深入实践中医的这些原理,带你观察和体会不同的现象,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生活可能性,你眼中的自然和世界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我相信这是每一位都能学到、做到的一种能力。它能帮助现代人恢复一种对生活和环境的觉知,进而唤醒一种神奇、美妙的感觉。
我觉得这也是很多现代人,特别是内心精神方面一些问题的来源。什么都太固化了,什么都太固定了,缺乏整体演变的灵活性。而大自然其实是无常的,变化的。
课程里我们也会强调锻炼和练功。

我们需要创造一种环境,为了跟我们所处的自然界交流,跟这些中药交流,跟这些信息交流。你好好打坐锻炼之后听课也许就会有感受:哇,那个信息好像能够直接进入到你的身体,你的经络里面。

图片
古人所描述的了解,其实不仅仅是头脑层面,而是包含了我们所有的这些表面的经脉。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的东西,其实也能够连接到我们深层的这些血脉。
所以,我们需要逐渐吸收信息,让信息能自然流通到我们的身体里边。学习效果会不一样的。
你很认真,很紧张地在那里听课,就像我头几年上中药学时一样。特别认真,每天去上课就要喝好几杯咖啡。那其实是一个封闭状态。
前两期,我们开课的时候,有同学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信息量有点大。
我觉得,一是因为他们的对自己期待目标很高:第一次听,我就要吸收所有的一切!
第二是他们进入了那种高度集中的状态。我们其实希望大家能够放松自然地吸收课程内容,然后按照你自己的动机,你自己的条件,选择你怎么样继续学习。
这个课程在设计时,就有考虑到来上课的不同同学的状态和水平。

有的同学,他对中医整体的学习经验已经比较丰富,那自然他遇到这样的课程,就能从头到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吸收。有的同学可能只上过一期临证课或者类似的基础课,来上《经典本草研习》也是没有问题的。

图片

/
我在课程里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会介绍一些常用中药。接下来,我会用桂枝来做一个例子。来展示如何从本质上来把握它,它如何和我们之间形成关系和互动。
每一味药,当然有它的书面记载。
但是你们也要了解:每一个字,它代表的是我们人与这个东西,或者是我们作为人,和自然界、宇宙从本质上做好连接,在同一源头上直接交流时,能够体会到的生理、心理变化。
这些字,指向的是一种体验。
什么是「解表」?什么是「解肌」?它们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经验?
接下来我用一分钟来告诉你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

图片

图片

这个就是「散寒解表」
这种情况下,寒气停留的位置不深,只不过是在表面向皮肤之间,稍微深了一点点。得到一个外面的热量,太阳的热量,它就能够迅速发出,就会觉得舒服。原来头闷闷的,一出汗就行气了。
/
接下来聊聊「温通解肌」
↓↓

图片

这就是「温通解肌」,和「散寒解表」的作用层次不一样,感觉不一样的。
像这样,当我们能把文字连接到我们的具体感受,我们的体验,就能够区分同一类型的药之间的区别。那到其他人的身上,我们就知道怎么用。
所以,在课堂当中,我们尽可能用这样一些方式,来告诉大家这味药什么特点,介绍和这味药相关的一些常用的「对药」,和可以互相比较的「类药」。
因为学习中药,你需要在药与药之间互相比对和参考。
传统医学、传统艺术,是一个圆的世界。而不是方形的世界,不是有标准的,绝对的一个世界。
图片

然后,我们还会讲一些常用的方子:把每个单味药要作为君药的方子,或者作为重要药物的方子。这样你就可以开始了解方子的结构。但如果你刚开始学习,觉得我现在只要学到理解单味药的水平就好,这也可以的,不用着急把所有方子都背下来。

此外,我们还会通过案例复习中医原理,和这些药物的特点应用。在这个部分,我和李辛老师会带大家看一些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时,我们会把这个药物本身的特点,病人本身的特点,配到一起。
这个病人的体质神质如何?
偏阴?偏阳?偏虚?偏实?
厚薄?清浊?散定?动静?
从这样一个大家都能了解、能感受的、能觉察到的,一个很朴素的方式来诊断和调理。把我们对药物的理解,和对人的理解使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标准来形成配对和关系
而不是我把病人从一个人简化成「肝气郁结」、「脾气不足」的很简单的四个字的概括。然后按照四个字的概括,来选药。

这样的话,我们把整体性、美妙性、复杂性全都丢掉了。

图片
这是在《中医临证课》、《经典本草研习》包括《传统针灸与外治法研习》里,我们一直在用的一个教学方法:简约、但是非常有深度、厚度和效果的一个方法。
五年的经验也证明,这样的方法是最直接的。它可以跨越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帮我们连接到内心的本质。从这里出发去学,是最直接最省事的一种方法。
当我们具备了这么一个觉察力、感受力之后,我们再进入《伤寒论》《温病条辨》这些大经典的学习的时候,你就能够把它的密码解开,能够读懂,能够靠近那位作者,那位伟大的医生。
能够靠近和理解他的人生经验,行医经验,他想传给你的那个核心意思。
因为你们是在同一个水平上活着,你能够观察到和了解到这个现象。你整个生命正在经历的现象、过程,和他所认识的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就好像你们在用同一个心理语言在交流,会非常的深刻。
课堂上,我也会带大家练习静坐这个部分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观察身体,了解它的特点,它不同层次的能量。你对自己的一个基本体质、神质会有一个比较精确的了解。
清楚了之后,你选择用药其实是比较简单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如果要做一些调整,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片
/
我之所以选择来讲桂枝,是因为它在中医里有一个很特定的地位。非常重要,非常常用。如果你还没有见过或尝过桂枝,可以先听我讲一遍,听后再尝。尝完再听一遍。
桂枝的气味,是辛甘温。
辛,我们都知道,是芳香的,很有气很有散通的力量,能够促进我们全身的阳气或正气的流通。
很多药其实都是辛的。包括很多解表药,很多祛湿药。但辛且甘的药物,并不多。而且还带着那么香的味道,又偏柔和,是辛甘温,而不是辛甘热。
其实我们人生正常状态的一个表达,应该也是「温」。不是「凉」,也不是「热」。
你体会一下,自己最舒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估计不是特别热,特别亢进,或特别紧张,或特别高兴,也不是特别阴寒,特别凉,特别悲伤,特别害怕。
「温」,代表内心处于一种舒适喜悦的状态,比较满足,没有什么特别热,特别凉,特别刺激。
第二,你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也是处于温的。当然不是热的,发烧或有炎症,也不是有限制的、不足的、收缩的、黑暗的、流通不到的。
「温」,是最适合人的一种生活,生理,和内心状态。辛能散,甘能补。温,则适合我们的基本状态。
桂枝熬出来的时候,有一股温柔的香味。闻起来,对内心这个心窍也是有所打开的。
冬天圣诞节的时候,很多食物和甜点里,都加了肉桂粉。
想象一下,你从外面回来,身上还带着雪花和寒气,一进来厨房就闻到特别舒服,温暖的香味。这是桂枝的一个基本特质。
气味薄,代表它能够流通起来,又不会太强烈。味,是它具体的,能够提供给身体的有形部分。它又不是特别浓厚的,而是比较均匀,还能够一边走,一边温通刚才我们所说的肌肉层次的血脉。
我觉得最靠近爱的一味药,其实就是桂枝。
图片
拥抱如果要用中药来代替的话,我觉得很难找到比桂枝更合适的一个药。
和桂枝搭配的不同药对,也可以带出来不同的特点。
☉ 桂枝配炙甘草和大枣那种甜蜜蜜的感觉就出来了,有一点厚,润的感觉,但是不会粘。
☉ 桂枝配生姜那种散的力量就更明显。
☉ 桂枝配白芍更润往下一点。
这些加起来,就是桂枝汤的一个基本配对。古代桂枝汤也叫做阳旦汤。好像早晨的太阳刚升起来,那种温煦的感觉。
图片
所以我觉得桂枝汤,熬出来的药汤,太美了。很难找到其他更适合的,当我们稍微虚一点的时候,稍微凉一点的时候,情绪稍微有一点负面的时候,稍微缺乏一点自信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一个方子。
桂枝入的层次是,上焦、中焦、气分、血分。
它有一定的味道,我们还可以拿它和其他药物做比较,比如紫苏叶、麻黄、生姜、葱白、胡椒、荆芥、薄荷,但这些都是气分药,走的是这些表面渠道。
大家也可以慢慢体会,体内的能量渠道也是有不同的层次,有厚薄细粗的区别。
和桂枝相比,防风、葛根,也是同样的有一点甘、柔,但是没有桂枝那种情感力;羌活、独活的气更厚;藿香,白芷都偏气厚,偏燥。
这些药喝起来,没有嘴巴里面那种柔润感。

事实上,很难找到一味和桂枝很相似的药物。

图片
因为芳香,桂枝能够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它可以温通血脉,促进气化过程。从身体的排出方式有两种:通过皮肤表面出汗,通过膀胱而成为尿排出来。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加上生姜,它发汗的力量就会大一点;加上白芍、炙甘草,那就是温经的力量更大一点,另外的两味药会把它更深地带到血分层次,中焦肌肉层次;如果桂枝配茯苓,则会强化促进气化和排尿的作用。
再就是,桂枝的相关药部,是肉桂。它们是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一个偏走上(辛甘温),一个偏沉厚、更辛烈一点。
那关于桂枝,我就先讲到这里。



图片

平时上课的话,我们也会聊到一些古书里的记载,比如《神农本草经》,看古人对一味药的评价和理解,然后会看一些常用的对药和方剂,从方剂里的药物关系,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单味药它自己的特点。
这样从一味药到多味药,再从多味药到一味药,来更深理解单味药的特点和作用
不管你这次选择上本草课,还是往中医的其他方向学习,我都希望你听完今天的分享,能有一些收获。
在自然层面,本草是从古代到现在,从上古到现在没有断隔的传承。它带给我了很大的好处。它在生活中具体的作用和效果,这个力量是挺大的。
希望大家也能不断深入体会它的美丽。在你的生活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它智慧的一个具体的作用。
谢谢。
- 结束曲 -

🍃

图片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动静自在学员*

-END-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