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来到列宁墓,凝视着列宁遗体时,仿佛时间暂停 | 孙桂廷

 新用户339933 2024-04-1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在我读初小的课文里,有一篇《列宁的外套》,讲的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和第一任元首,列宁仍然穿着破旧的外套,袖口破了,有好几处打了补丁,但他不舍得换新的。每当听到有人讲起毛主席打了73处补丁的睡衣,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列宁的外套。

听伯父讲列宁

我的伯父只有一个儿子,在8岁那年饿死了,他把他的侄子侄女,也就是我们兄弟四人还有两个姊妹视同己出,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有一次,伯父要我读课文给他听,我读的就是《列宁的外套》。他告诉我,他曾近距离听过列宁到工厂的演讲。还有一次是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五一”工人大游行,他在很远的地方看到过走在最前面的列宁。当时,尽管老师告诉我们,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但那时我并不知道其内涵。那一次,伯父还结结巴巴地用俄语唱了一段《国际歌》。

我哥哥曾经问伯父,列宁长得什么样?伯父说,列宁个子矮,秃顶,讲话喜欢用双手捏住前胸的衣裳,说话声音很洪亮。

我读初小时,曾被选进招远县城办的小学生俄语试点班,学员是来自县城周围各中心小学选出的十六名小学生,地点在县委门旁的游艺室,由一个叫于志三的老师教我们。

我开始不会发那个俄语字母“P”,即舌颤音,也有人叫它嘟噜音,是伯父反复教我,首先学会了“乌拉”的发音。其实俄语“乌拉(YPA)”的“P”字母,就是那个嘟噜音,伯父说乌拉是一种表达强烈情感的语气词,通常用于表示胜利、喜悦或兴奋的场合。官兵在冲锋或阅兵时经常高喊“乌拉”,通常被翻译为“万岁”。不过伯父告诉我,听前苏联人讲,列宁发不好俄语里的嘟噜音,包括YPA,其实列宁名字里的弗拉基米尔的“尔”字,也是这个舌颤音。

后来,我读中学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两部电影我看过多次,列宁的形象就像伯父告诉我们的那样。我相信伯父真的见过列宁。

中学开始读列宁的著作

1966年夏,我刚在招远一中升入初二,就赶上了“文革”。后来到初中毕业的两年半时间里,即使最后的复课,也没有按部就班地上过多少文化课。其间的大部分时间,被同学孙为刚戏称为“参加了职业革命”。我从这一段时间到高中的几年,数理化学得不怎么样,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倒是读了一些。

我曾经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几个版本,最初一个版本是上下排版、自左而右的,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其它著作,如《雇佣劳动与资本》《哥达纲领批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但我比较喜欢读列宁的著作,抑或与伯父赞赏列宁有关,并且我认为列宁的文笔比较犀利深邃,特别能够深入浅出。比如他解释“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简明扼要,极为形象。“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了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现在的译文简化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的自己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那时候,老家招远县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经常出现老版本的列宁著作,如《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有些是竖排的版本,一毛六分钱一本,我用省吃俭用的零钱买到后,这些书成了我熟读的课外读物。

上大学时,我的政治课老师、政治系主任王国洪教授问我,是否读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我就把我买的那本纸质已经变暗黄的老版本递给他。我以为他是在找这本书备课。他发现书里面有很多我划过的重点线,个别地方还有小点评,就对我说:“这课还是由你来讲吧?”“我哪敢?哪有学生给自己讲课的?”他见我胆怯,鼓励我说:“我发现你的马列学习有功底,希望能够结合八级工资制等问题向同学们介绍。”

当时,我们英语系同一年级两个班的同学正在烟台罐头厂学工实践,其中安排了一个下午要我在工厂附近西南河的仓库里讲那堂课。两个班的同学和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听课,课后有些反响。给另一个班上课的邹芙林老师对我说:“今天下午的课,你讲得太好了!”多少年后,我有个同班同学说起那件事,问我:“你那次给同学讲课,上半场连一口水都没有喝,你还记得下半场讲课时,是谁给你端上一杯水放在讲桌上吗?”尽管当时我没有注意到,但恰恰就是那个把水端上讲桌的女同学,毕业后成了我的恋人,也就是我现在的老伴。

上个世纪末,我在烟台师院(现鲁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的那段时间,由于有一点学马列的基础,中国经济出版社拟出版一套《读马列学原著》五本丛书,我有幸被推荐为丛书副主编和执行主编。丛书发行量较大,对于推动当时全国学马列读原著起到了些许作用。

拜谒列宁墓

上个世纪末,苏东剧变后,我校语言学专家张志毅教授到俄罗斯做访问学者,返回时请来了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布洛夫来学校访问。

张教授邀我参加了那次座谈会。我当时请布洛夫谈谈苏东剧变的原因,还特别问及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地位。布洛夫先生及其夫人都回答说,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苏联解体后,列宁墓仍然有卫兵仪仗队守护,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大亮点。尽管苏联解体了,但总有人到红场去瞻仰他。

列宁墓资料图

2007年冬季,我与学校招生办冷主任到莫斯科大学等高校联络招收留学生等事宜时,特意去红场拜谒列宁墓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病逝,遗体被防腐处理后放进水晶棺,置于后来建好的列宁墓中。

列宁墓是莫斯科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克里姆林宫的红场西侧,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

通过红场走近列宁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守护列宁墓的卫兵仪仗队。他们换岗的慢正步动作彰显着庄严。两位卫兵身着礼仪服装立正,犹如钢铸一般。

列宁墓的结构是下大上小的梯形建筑,陵墓的上方用金色镌刻着列宁的俄文名字。走近水晶棺,可以看到列宁身上覆盖着国旗。列宁的遗体由特别的灯光辉映着,清晰而安详。不管是俄罗斯人民还是俄罗斯政府,仍然把列宁作为历史的伟大象征彰显在世人面前,以至于这里成为世界人民络绎不绝的瞻仰打卡地。

当我凝视着列宁遗体时,仿佛时间暂停,静默片刻后,我向列宁三鞠躬,耳边犹如听到列宁当年演说尾声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列宁逝世100周年了,他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实在是名副其实。他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他的英名和事业终将永垂不朽。

你可能还想看:

社长时年二十九 | 宋世民

怀念哲夫先生 | 尹浩洋

老烟台“四大名栈”今何在?| 冷永超

千年牟平城,城外还有三座“城”?| 刘甲凡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