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四位志愿军军长

 虛怀若谷 2024-04-17 发布于浙江

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 损失了4位军级领导, 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战员。4位军级领导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饶惠潭

67军军长李湘

李湘, 原名李湘林, 又名李秀里, 1914年2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路上, 李湘数次受伤。突破湘江时, 腿部负重伤不能行走, 首长发给他10块银元, 叮嘱他“留在当地治病或回家当老百姓”。但李湘在老百姓家只休养了3天, 敷上药包扎好伤口, 用5块银元雇请了一副担架追上了部队。

1935年3月21日红军第4次渡赤水河时, 李湘的两只手又中弹负伤, 失血过多, 不能行动。组织上劝李湘留在当地治疗, 可李湘以惊人的毅力, 继续跟随部队行军作战。

1937年9月, 李湘奉命奔赴抗日前线, 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任作战科长。随后担任过营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 被誉为“坚定顽强, 机智灵活的优秀指挥员”。

1945年9月, 军委中央任命李湘为冀晋纵队第一旅旅长。接着, 历任晋察冀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师长、华北军政大学高干队队长等职务, 率部参加了石家庄、清风店、正太清仓、平津等战役。

1950年8月, 军委中央任命李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1月, 又被任命为六十七军军长兼唐 (山) 、秦 (皇岛) 警备区司令员, 李湘成为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

1951年6月, 六十七军受命出征朝鲜前, 李湘已带着几名参谋、警卫员及电台, 先于部队两个多月进入朝鲜。

8月31日, 六十七军正式接防金城以南地区沿三八线27公里的正面防务。美伪军的“夏季攻势”正处强弩之末, 志愿军英勇抗击, 致敌损失惨重。激战关头, 北汉江桥被毁, 前线粮食供应不上, 李湘等带头将吃粮标准每日降至4两, 辅以野菜充饥, 用实际行动鼓舞士气。9月21日, 美伪军向六十七军阵地发起以步兵、飞机、大炮、坦克同时进攻的所谓“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的立体攻坚, 李湘沉着应敌, 指挥部队勇猛回击, 歼敌1000余人。

10月13日, 美军以4个师的兵力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大举进攻。面对强敌, 李湘仍决心要“争取时间, 战胜敌人”。在接下来的十多个日日夜夜, 尽管敌人用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协同、步兵轮番攻坚, 但六十七军官兵在李湘的正确指挥下, 英勇顽强地彻底粉碎了敌军的“秋季攻势”, 创造了歼灭敌军17000多人的辉煌胜利。

其实, 自打入朝后李湘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大好。但作为一军之长, 他心里装的是4万多将士, 对自己则很少顾及。1952年春, 志愿军总部命令六十七军在剑布里东线构筑新的防御工事, 准备迎击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 不仅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秋季攻势”的规模, 且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

李湘受命后, 一面带领作战参谋及军领导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前沿侦察地形, 制定作战方案;一面组织部署防疫。而就在发动攻势前夕, 李湘病倒了。尤其是敌人使用的化学武器, 使得李湘被细菌感染, 病情迅速恶化。大家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 但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可他的病很快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 脸部肿得非常厉害, 虽经抢救, 仍于发病后的第八天, 即1952年7月8日13时牺牲, 时年38岁。

李湘也是朝鲜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

50军代军长蔡正国

蔡正国, 1909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9年参加革命,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土城战斗中, 颈喉肩窝部被一颗子弹钻进, 在没有任何治疗条件的情况下, 他被战友按在门板上, 用刺刀挑出了弹头。蔡正国从昏睡中醒来时, 在铺板下面发现了几块大洋, 立刻知道是首长让他留下养伤, 但他决心追赶队伍, 就是死也要死在部队。他曾在自传中写道:“幸好伤位打在颈喉肩窝部, 自己勉强咬紧牙关, 忍受痛苦, 跟队前进, 部队每日走六十里我可走四十里, 部队若停止休息一两天, 我又跟上部队, 每晚宿营时靠到哪个部队就到他们那里去换换药, 如果是伤在腿上, 就很难想像。”

抗日战争时期, 蔡正国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等著名战役。

1945年9月, 蔡正国担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参与指挥了新开岭、“四保临江”、兴城、塔山阻击战等。辽沈战役后, 蔡正国任四野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师长, 先行入关接管北平, 后来又作为入城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检阅。

1949年7月, 蔡正国任第四十军副军长, 参加了衡宝战役和广西横县以东战斗, 紧接着又强渡琼州海峡, 于1950年4月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10月19日, 蔡正国等奉命率四十军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不到10天, 蔡正国便指挥一二一师在两水洞一线拖住了两万余美军, 造成敌人温井、熙川的兵力空虚, 西线志愿军司令部迅速以两个军实行战略迂回, 两天内攻取了温井。“联合国军”被迫于11月3日全线撤退到清川江以南。使得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以歼敌5.2万人的胜利落下帷幕。

1950年12月26日, 蔡正国调任第五十军副军长。1951年3月中旬, 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因回国休养, 由蔡正国担任五十军代理军长。

“联合国军”于1952年1月25日开始, 在汉城以北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正面防御的五十军于27日上午10时, 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蔡正国提出“派遣爆破小组夜间潜入英军阵地, 炸毁敌人坦克的战斗方案。”午夜时分, 由一五二师组织的12个爆破小组, 借着月光接近英军坦克阵地。随着一声声冲天而起的爆炸, 英军的绝大多数坦克, 变成了一堆废铁。第二天清晨, 五十军向英军发起了进攻, 英军第二十七旅的官兵大部分被歼。

1953年2月下旬, 志愿军总部命令第五十军用8至10天时间, 在南岸构筑工事, 准备迎击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尾追。第五十军进入指定地点后, 被美军飞机侦察到。

4月12日晚上9时40分左右, 第五十军在坑道外军部驻地召开军事会议时, 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声, 并投下了一批炸弹。其中的一颗正落在开会的屋顶上, 弹片四溅, 击中了蔡正国和他身后的作战处处长。蔡正国由于失血过多, 于当晚10时牺牲, 时年44岁。

大家从蔡正国的上衣荷包里, 找到了一封他头天写给妻子的信。信中写道:自己在朝鲜前线一切都好, 部队打的都是胜仗, 让妻子不要挂念。等这次战役过去, 他就请假回来看她和6岁的儿子。没想到这封信成了蔡正国的遗书。

五十军军部被炸, 是志愿军入朝作战3年以来最严重的事件。彭德怀接到电报后, 惊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获悉, 立刻为之失声, 神情木讷好一阵, 才喃喃道:“蔡正国, 蔡正国, 不幸殉国, 又折我一员骁将!”

39军副军长吴国璋

吴国璋, 1919年出生于安徽金寨, 1930年11月参加红军, 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 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遭到敌人围追的情况下, 吴国璋强忍着手脚长满的冻疮疼痛, 随部队行军, 被誉为长征中的小英雄, 这一年, 他年仅14岁。他还但任第二十五军师青年干事, 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

抗战爆发后, 吴国璋随部开赴冀鲁边区, 任地方游击队负责人, 后调回三四四旅政治部任职。1942年4月初, 任河南省南乐县基干团团长, 率部在日军的铁壁合围中, 纵横驰骋, 连挫敌军, 受到根据地军民的交口称赞。1943年被冀鲁豫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还历任第十旅三十团、二十九团团长, 参加了长春阻击战、大洼反击战、三打靠山屯及大黑林子追歼战、昌图和彰武攻坚战等数十次有名的战斗。

1947年4月, 吴国璋任二纵五师参谋长, 翌年7月任师长。在辽沈战役中, 率部占领义县, 承担突破锦州城的主攻任务, 歼敌7600余人。12月中旬, 率部入关, 在平津战役中一次毙伤俘敌1.7万余人。过黄河, 渡长江, 参加了江西剿匪、湘赣战役、连克忻城、上林、宾城等地。

1949年, 吴国璋被派往越南, 参加援越抗法战争, 任军事顾问团顾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 吴国璋正在住院治病。恰在此时, 在战争年代失散了二十多年, 杳无音信的母亲有了消息, 吴国璋很想看望母亲, 而母亲也正急于见到儿子。但因赴朝参战的任务已经确定, 吴国璋作为部队的高级指挥员放弃了回家探望母亲的打算, 带病率部入朝。

吴国璋历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 参谋长, 副军长, 第一副军长, 参与指挥了一至五次战役。吴国璋和他战友率领的39军一直是志愿军的主力部队, 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以南, 战绩卓著, 英雄辈出, 创造了抗美援朝的多个第一:首创坑道工事、第一个突破“三八线”、第一个用步枪打下美军飞机、首创坑道战范例、首创一次战斗俘敌之最、第一个解放汉城、首创突围范例、第一个获最高荣誉等。尤其是在第一次战役中, 第39军大战云山, 这也是该军入朝后首次与美军交火。将士面对强敌, 英勇作战, 重创美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开国元勋师———美骑兵第一师, 并歼灭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大部。志愿军入朝初期, 尚有一些部队存在“恐美”思想, 云山之战为志愿军各部队做出了榜样, 并取得了同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

1951年10月6日, 吴国璋在去平壤志愿军总部开会, 乘吉普车返回军部, 车至平壤东北的成川郡附近时, 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吴国璋同志左肋处中弹, 不幸牺牲, 年仅32岁, 他也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的副军级干部。

吴国璋牺牲时, 警卫人员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份染上鲜血的账单, 账单上清楚地记录着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借的100元钱的开支情况, 连几角几分都未遗漏。

吴国璋同志牺牲后, 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 亲自将这位红军时期就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送回国内, 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3军副军长饶惠谭

饶惠谭, 1915年出生湖北省大冶县殷祖镇南山头。1928年, 参加大冶县手枪队。1929年6月27日, 参加震惊全国的“六·卅刘仁八起义”。7月12日, 参加红军, 做了一名司号员。1933年春, 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侦察员、班长、排长、连长、营政委等职, 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南方八省敌后抗日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饶惠谭所在的湘鄂赣边区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一支队一团, 开赴江南前线抗日。1938年, 时任一团侦察参谋的饶惠谭, 乔装打扮成当地群众, 和战友们一行三人潜入到日寇设在莫石潭的驻点, 生擒日寇中队长, 并用麻袋捆装扛回部队, 为部队提供了重要军事情报。10月, 饶惠潭被军部调回皖南参加著名的“繁昌战役”, 并被晋升为支队特务营营长。皖南事变中, 作为军部仅存的一支生力军———特务营, 饶惠谭奉命带领战士掩护军部机关人员突围。1942年夏, 饶惠谭被任命为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之后, 四团改为四十八团, 并被誉为威震苏浙皖抗日战场的“老虎团”, 饶惠谭担任“老虎团”团长。1943年4月, 匪军调集13个团包围新四军十六旅, 在这危险关头, “老虎团”承担突围任务, 歼灭敌挺进区第六团, 以掩护旅部和苏南行署机关安全突围。7月31日, 饶惠谭亲自带领三连进入敌军据点, 生俘汪伪清乡团长, 歼敌200多名, 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 饶惠谭任十六旅副团长兼参谋长, 参加和领导了七站七捷的苏中战役。1947年, 饶惠潭被调任渤海纵队十一师 (后改为33军99师) 副师长, 参加了著名的淮县战役、周村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其中淮县战役和济南战役都由饶惠潭部担任主攻任务。

1949年4月, 时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师长的饶惠谭, 负责配合我二十七军执行毛泽东“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的命令, 并担任首批渡江作战任务。4月20日午夜, 饶惠谭与战士一起乘上了第一梯队的木船, 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 突破长江天堑, 冲上江岸, 向前线总指挥部电告:“我军先头部队已占领荻港等地, 渡江成功!”成为第一个登陆长江南岸的高级指挥官。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 饶惠谭负责杨行、狮子林、宝山、吴淞口一线的阻击任务。饶惠潭带领战士在泥里爬, 水里滚, 奋勇出击, 迅速封锁吴淞口, 堵住了国民党军从吴淞口乘船逃窜的退路。此后, 饶惠潭负责杨浦发电厂、江湾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的保卫任务。

1952年, 饶惠潭主动要求赴朝参战, 被任命为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副军长, 负责军事后勤保障工作, 先后参加了全线战术性反击战等重大战役。

1953年3月中旬, 饶惠潭到下属各师检查弹药和粮草的供给情况, 奔波劳碌了一个多星期, 20日回到军部, 汇报和研究全军的后勤工作。次日凌晨, 敌机对我阵地进行轮番轰炸, 饶惠潭在朝鲜伊川郡谷南佐里壮烈牺牲, 年仅38岁。

【作者:颜梅生 来源:《云南档案》2014年11期,《旧报刊剪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