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了五次胃镜都没大问题,57岁阿姨转向中医院就诊,却被查出癌症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4-04-17 发布于湖北

杭州大健康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陈岩明 吴煜

“光胃镜就前后做了五次,更别说检查了,医生都没说大问题,可吃药又没效果。”坐在浙江省中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张骏主任医师诊室内的任阿姨(化名)越说越无奈。

原来,57岁的任阿姨这些年来一直饱受消化道不适的困扰,为解决这个老毛病,退休后的她曾做过一系列胃部检查,被告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医生告诉任阿姨,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种很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特征是胃黏膜萎缩,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但她的情况并无大碍,后给予药物治疗。可吃了一段时间药后,任阿姨的病症依然没明显改善,这才决定转向中医,来到浙江省中医院就诊。

在仔细了解任阿姨的情况后,张骏主任医师建议她再进行一次更为详细的胃镜检查。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起初,这遭到了任阿姨的拒绝,毕竟之前的五次胃镜经历让她有苦难言。

“检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得精,观察得细!”在张骏主任医师的反复开导下,任阿姨又接受了胃镜检查。

检查过程中,张骏主任医师在任阿姨的胃内发现了一块芝麻大小的白色区域,经验丰富的张骏主任医师怀疑这可能是癌变征兆,于是迅速安排病理送检。

正如张骏主任医师所料,病理报告显示:胃底腺型胃癌——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胃癌亚型,其特点为临床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且生长缓慢。

“这种癌症的生长方式和形态与其他类型癌症不同,同时也因其引起的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其他常见胃部疾病。”为此,张骏主任医师建议任阿姨进行ESD治疗,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是一个既能有效去除病变组织,又能把身体损伤降到最低的方法。

通俗点理解,就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将病变组织从胃壁上剥离下来,把病灶“连根拔起”,能有效地清除病变组织,大大降低复发的风险。目前,任阿姨术后恢复情况不错。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近两年来,不光是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都迷上中医药,若遇上个头疼脑热,都会想通过中医药来调理身体。但在此之前,明确诊断很重要,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骏主任医师提醒,盲目调理可能会延误病情,得不偿失。

此外,也有些患者认为,只要做了检查,就相当于是拿到了长期免检“证书”,直接开始调理就行了。

实则不然,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诊断的重要性,应根据病情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精细调整,否则适得其反。

张骏主任医师强调,在现代医学中,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疾病形成的早期阶段发现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以胃底腺型胃癌为例,这种癌症早期表现非常不起眼,但近几年,随着早癌筛查技术的提高,胃底腺型胃癌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医生特别提醒,对长期存在胃部不适或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