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新明【散文】秋游法门寺

 凉城文苑 2024-04-18 发布于湖北


秋游法门寺

文//张新明新疆石河子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距今约有一千多年历史,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寺院,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早就听说过陕西法门寺地宫和舍利子的故事,总想去看看。

这个夙愿,终于在1998年得以实现。那年秋季开学不久,受石河子教育局委派,我参加了教育部在陕师大举办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共有西北五省区各地校长40人,时间两个半月。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教育学,心理学,校长基本素质理论,并安排了赴延安开展党史革命传统教育等考察项目。星期天培训班组织历史遗址实践考察活动,参观游览了历史古迹法门寺。

西安距扶风县法门寺130公里左右,走西宝高速西行,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正巧,那天法门镇上过古会,气氛很是热闹。我们穿过一条挨次摆着香火、古玩、旧书及特色小吃等摊点的宝塔路,穿过一道题着宋徽宗御书的“皇帝佛国”字样的山门,再走过一个车辆星布、游人如织的大广场后,终于来到法门寺。

寺门朝南开,游人出出进进,络绎不绝。我们刚踏进大门,就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唐式建筑——天王殿(原为铜佛殿),殿正中是一个佛龛,据说供养的是毗卢遮那佛和菩萨两尊,东为骑狮观音,西为乘象普贤。十八罗汉依着墙壁环绕于佛龛周围。有一个香案放置于佛龛前,供放着香炉和果盘。来自各地的香客们依次在蒲团上虔诚地作揖叩拜,香烟袅袅,磬声悠悠,和谐自然,皆大欢喜。

穿过天王殿后门,一座雄浑高大的十三级砖塔扑入眼帘。塔身上刻着四个大字:“真身宝塔”,塔周有迥廓,廓内有云龙图案,中有金粉彩画。这就是法门寺的中心建筑物。塔是佛教规律性建筑,又称浮屠或佛图,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也作为收存佛经或放置佛像之处。相传法门寺塔为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意译无忧王)所修,所以称为“阿育王舍利塔”,它先后经历了木塔和砖塔两个时期:木塔有1502年历史,砖塔有372个春秋;从木塔到砖塔,坏了重建,重建起又毁,经历了近两千年。佛指舍利就在宝塔下的地宫内供奉着。

十许步之外,有两座谯楼,西边是钟楼,东边是鼓楼,门上都挂着大铁锁。夹在钟鼓楼之间,是一座大殿堂,上面挂着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金字牌匾:“大雄宝殿”。殿门两侧刻有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撰写的对联:“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大雄宝殿为七开间,是僧众日常举行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整体具有唐代宫殿风格,据说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大雄殿。刚进去,迎面的佛龛正中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两边并排列坐东南西北四方佛。香案前香烟缭绕,钟磬击响,经声不绝。

从钟楼旁边的走道往东去,穿过一道大门,便到了另一个院子,风景和刚才的截然不同。从主干道再往东边去,又见到一个建筑——“千佛阁”,高十米许,阁中树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刻成的如来佛塑像,周身一转圈全雕刻着容貌、神态、服饰、动作不同的佛像,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两旁靠墙各有一个楼梯,可以上到阁顶去,但是楼梯口被封住了,写着“谢绝登临”的字样,且门口有两个年轻和尚看守,让人扫兴。

千佛阁门前不远处是“救生池”:一个小池塘,哗哗地冒着喷泉,池塘上架着一座小石桥。过了桥便又是一个殿堂。不过,这个殿堂似乎建成时间不久,显得比较冷清,主要就是一个“卧佛”,据说长2米、重5吨,系用缅甸国宝大型汉白玉雕刻而成,其施造、运送均由香港永惺法师布施。卧佛像,睡态安详,脸盘丰满,感觉很像是唐朝侍女,据说这是释迦佛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形象。来到殿门前一看,匾上题曰:“卧佛殿”。

出了卧佛殿一看,离寺院大门不远了。然后,我们便原路返回,来到了舍利宝塔下。宝塔地宫是游众和香客进寺院朝拜的主要场所。从地宫剖面图看,该地宫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和秘龛七个部分构成,整个空间结构呈圆柱型。下漫道后进入地宫,中心是一个刻满佛像的高大立柱,绕立柱一圈是个大展厅。展厅中,首先看到的是安置于地宫隧道入口附近的曾经装放四枚舍利的三重塔棺。听导游介绍,三重棺塔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原本是彩绘的,后来由于地宫开发后,保护技术没跟上,上面的色彩被氧化掉了,之所以将它陈列于此,在于它们以实物形式,叙说舍利入华和中国式的供养方式。

隧道是地宫的主体,入口很小,基本呈正方形,刚好能容一个人爬着出入。我蹲下来朝隧道里面看,里面有灯光照射,可依次看见前室、中室、后室和秘龛,这四个部分之间都有两扇刻着雄狮的石门,据说四枚舍利子原来就是放置于这四重内室的。但现在,所能清楚看到的是前室两旁靠着的两道石碑:一道是《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简称志文碑),叙述了唐代六次迎佛骨的历史;另一道是《物帐碑》,它实际上是一个移交清单,由代表皇帝行事的高职朝官、宦官和高僧团向法门寺和凤翔府移交供养品的手续,该碑堪称唐代物主和交换人数最多的一个帐单,对地宫内文物的名称、重量、尺寸、制作工艺、质地、纹饰、配件数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载,而且帐物相符。地宫展厅墙壁及中心立柱上刻着的梵文字母、关于释迦佛传说的浮雕组图、天王力士彩绘像、金毛狮子等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佛教特有的神秘的、庄严的氛围。

从地宫出来,眼前春光明亮,清风徐来,感觉一下子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我向寺院西墙边的回廊走去。回廊的墙壁上全是一幅幅关于法门寺的历史图文资料,一路看过去,我脑子里便对法门寺的历史沿革,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也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桑田沧海,什么是世事无常。

多年过去,游览法门寺的情景依然记忆清晰。


—— 编审:粟贵贤 ——



作者:张新明,男,汉族,籍贯河南西平县,1949年1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69年2月分配兵团八师142团2营10连参加工作,1971年9月任教。1984年9月获得新疆广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1984年9月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8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先后在142团中学、南山煤矿中学、石河子织染厂中学(后改称石河子第十一小学)任职。曾任新疆石河子第十一小学校长、书记。2009年2月退休。2010年初,先后受聘老街街道五一社区关工委副主任、第十一小学关工委副主任、石河子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师市老军垦宣讲团成员。近年来曾经在《新疆经济报》 《石河子日报》《老年康乐报》《生活晚报》 《中国火炬》 《社区教育》等报刊发表散文、通讯120余篇。






点击右下方“在看”,发表你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