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为什么不参加淞沪会战?小学地理常识

 昵称15596056 2024-04-18 发布于山东
在有些淞沪会战的文章后边,不止一次看到,也写这类文章的博主特意发问:八路军怎么不参加淞沪抗战?
现在铺天盖地、起劲夸张淞沪会战中所谓的“德械师”,还有的大肆给某几派地方军队排座次比惨争功,不管在史实上多么缺氧,常识上多么站不住脚,都有人趋之若鹜奉为信史,等看到这一问,才明白,原来拔高一场惨败还有这个作用,真是曲线救国好衣钵,满腹心思不便说。
不过,老蒋要是活着,肯定要怒骂娘希皮:蠢才,有你们这样帮我的?快滚出去!
因为,八路军要是应该去淞沪而没去,首先要问蒋介石这个发号施令的大元帅,为什么不让八路军参战。
有道是抹黑热情虽高,奈何常识太烂,一把就能抹到自己脸上。
淞沪会战的时候,八路军在哪?八路军在山西,番号在太原会战的国军作战序列里,三个师全部开上了国防前线,在所承担的作战任务上打的还非常好,蒋介石和南京大本营嘉奖八路军战斗胜利的电报,不止平型关一封。多简单的历史常识。
只要稍微对抗战史有所了解,就知道中国分南北两个战场。先有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有八一三淞沪会战,全面抗战从北战场先打起来。日军的战略是首先占领华北。所以占领平津后,立即发起了华北会战。
八路军调的过去吗?
蒋介石在华北有难言之隐。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在日本逼迫下签订的《何梅协定》规定,国民党中央军退出平津,以后也不得驻扎。卢沟桥事变爆发, 只有西北军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抵抗,增援的中央军止步于保定以南。
而且,当时这些中央军的装备和最嫡系的中央军比还有差距,舆论纷纷指责蒋介石派的不是一流部队。在这样的压力下,再把华北的部队往南撤,这是要让全国民众骂国民政府不要华北,老蒋可没这么蠢。
一个基本常识,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是按战区指挥部队。淞沪抗战开始后,全国划分了五个战区。按所在省份:第一战区是河北和山东北部。第二战区是山西,察哈尔和绥远。第三战区是苏南和浙江。第四战区是广东福建,第五战区是山东和苏北。都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方向,和可能登陆的沿海地区。
图片
山西第二战区,是蒋介石明令必须确保的省份。因为山西是华北的屏障。日军从平津南下,主要是沿着三条铁路线。自东至西分别是津浦、平汉和同蒲,同蒲线全在山西境内。山西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主战场。
在北战场的部队,除了八路军,主要是国民党杂牌军,津蒲和平汉线上是西北军。在同蒲和平绥线上是阎锡山的晋绥军,此外还有东北军、杨虎城部西北军、陕军高桂滋部、滇军曾万钟部,川军邓锡侯部等等。西北军在卢沟桥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各路地方军随即陆续与日军激战,全国地方军队出兵抗日,怎么能以淞沪会战为标志,河北山西早就打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等多位军以上西北军高级将领战死,淞沪会战规模虽然大得多,同级别牺牲的将领只有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包括后来的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前有车辙,何来开路?
日军在华北受到顽强抗击。相关报导在当时的报刊上比比皆是,《津浦线大血战》、《北战场访问记》等战地通讯当时脍炙人口,不是只有中央军的南口之战打的激烈。
北战场的中央军主要是卫立煌和汤恩伯、关麟征几个军,这部分中央军也没有调到淞沪战场。
但是,8月13日当天,蒋介石就是想调八路军,也没办法下令。
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实现, 但经过反复谈判,蒋介石一直在红军改编后的领导权问题上做文章。国民党坚持八路军不设指挥机构,只设政治部,领导人由国民党派出,朱、毛出国。当时周恩来对他们说,国共是合作,不是一方被收编。如果再不予答复,红军将自行东渡黄河抗日。当时红军三大主力已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淞沪会战爆发后,一方面,战事极不顺利。不能再拖。另一方面,延安坚决要求红军改编后必须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蒋不得不放弃分割、溶化八路军的图谋。直到8月22日。也就是淞沪会战进行将近十天以后。才发表朱德、彭德怀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这一天,红军才叫八路军。
22日以前,蒋介石的命令怎么下?他愿意把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写在命令抬头上?
红军虽然劣马破枪,但,蒋介石在大本营战争指导计划里,八路军是作为机动兵力来部署的。具体到二战区,忻口战役的作战方案,是阎锡山和周恩来共同制定的。忻口防线左中右三个作战兵团,右翼军总指挥是朱德。这时让八路军隔着一、五两大战区调到第三战区的淞沪战场,就要和阎锡山商量商量,日本人快打到太原了,正在苦于兵力不足的阎锡山肯定要骂:瞎指挥,闹球甚了。
八路军在第二战区的任务和阎锡山商量过。就是利用八路军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从侧后打击日军的补给线和联络线。八路军总共不过三万人马。装备最差的129师步枪子弹平均不到10发,全师刺刀55把,6门迫击炮是重火力,装备之差和后来出川的邓锡侯部不相上下。打阵地战既非所长,也没有实力。
但八路军却接连打出了平型关、夜袭阳明堡、七亘村连续设伏等一串好仗。广阳战斗还第一次俘虏了日军。
组织战役调集兵力,正常情况下都是从后方往前方调,淞沪战场就是先从临近省份开始,地方军里面,先调的是湘军。从西南各省调兵,路途再远。,也都是大后方。哪有隔着两个战区,从一个主要战场往另一个战场调兵的,蒋介石还没糊涂到这个地步,反而当时下过令。,北战场的军队。谁也不许过黄河。
这时影射八路军,老蒋能不骂蠢材嘛。
八路军不能南调,是简单的地理常识。
民国时代,黄河还有个名字,天险。
大军行动过黄河,不分河段,不分季节汛期,想过就过那是做梦。部队的部署和机动,必须考虑黄河的阻碍作用。
当年黄河上只有三座大桥。一是兰州铁桥,是公路桥。二是郑州的平汉铁路大桥,三是济南黄河铁路桥,均建于晚清。郑州黄河大桥在中央军被日军追击时,自己炸掉了。日军打到北岸也就停下了,贸然前进,将处于不利态势。比如在敌前强行渡河,鬼子虽然疯狂,也是不干的。
图片
1938年兰封会战的日军十四师团,是从下游渡过黄河,沿陇海铁路向西攻击的。蒋介石调集的全是嫡系部队,不仅吃不掉这不到两万的鬼子,连郑州都保不住了,于是扒开了花园口大堤。,河水对着豫东皖北大平原冲决而下。造成了89万老百姓被淹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的惨案。准备沿平汉线南下的日军暂时被黄泛区挡住,但华中日军仍然沿长江进攻武汉。四个月后 武汉陷落。
图片
黄河是挡不住日军的,但抗战期间,晋陕交界的日军基本停在黄河东岸。,在河南一直停在黄河北岸,日军不是不想前进。而是兵力严重不足。1942年东京大本营有个五号作战计划。企图从东西两路进攻重庆,按照作战需要,侵华兵力必须从60万增加到90万。,要从关东军和南洋战场抽调,因太平洋战场形势逆转,这个计划胎死腹中。
日军也有过一个渡河进攻陕西的五十号作战计划,要过河深入西北腹地,至少要使用十个师团,华北派遣军没这个本钱。郑州黄河对面的的日军,除了1941年窜过河短暂占领过郑州外,一直缩在北岸,直到1944年集中了侵华战争以来的最大兵力发动豫湘桂作战,,才修好黄河铁桥,大举渡河发起豫中会战,养尊处优已久、忙于走私做买卖的汤恩伯部一触即溃。
蒋介石深知黄河的军事价值,以水代兵已成必取之策。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实行的重点进攻,在山东,想把华野赶过黄河以北;在陕北,想把中共领导机关和西野主力赶到黄河以东,最后把解放军压缩在黄河“乙”字形内圈加以消灭,山东与陕北之间没有兵力封锁,就依靠黄河来防御,声言一条黄河等于40个美式装备的整编旅。
于是,在1947年春,国民党强行在花园口抛石合龙,把黄河归故了。刘邓大军所依托的冀鲁豫根据地,正处在黄河的旧河道上,组织加修堤防、疏散群众费了大力气,机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渡河作战,则易受蒋军重兵围攻,时常处于背水一战的险地。于是,坚决敌前强渡,一举突破河防,在蒋介石山东陕北为两头,黄河为长柄的哑铃阵型中间,一刀扎去,离开黄河,逼近长江,让以水代兵落空,这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河上下,谋势斗法,厉不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