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象棋·兵卒神威,先求棋智,后学棋艺

 象棋残局解析 2024-04-18 发布于广东

公园观棋,凝神静气,先是想到了有几步变招,如果有三变,动炮,用车,挺卒。一般情况下我优先选择用兵卒。

对局中,兵卒属进攻形子类,既然是攻子,就要发挥作用,古语说:“爱兵如子”,“兵贵神速”,“兵行千里”。都是讲兵卒的妙用。兵卒在进攻形子力中力量最小,各有五子,数量又是棋盘中最多的子力。行棋中不能因“子多力小”而弃,兵卒力小其作用随局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开局时兵卒应利于马的出动,第一着走兵七进一,称“仙人指路”。中局阶段在其他攻子掩护下,一般以拼杀对方的士象为上策。进入残局,如对方的士象俱无,虽仅一兵,往往可决定胜负。兵阵的形态多种多样,对局中须与车,马,炮等攻子分别配合,“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是说兵卒的心态。身为兵卒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更要“跟对人”选好配合对象,方能发挥作用。

中兵有“将门之子”之称,如与中炮,盘头马配合挺进,可突破对方防线,不进则可巩固阵地。残局阶段更易迫近对方九宫禁区。

相头兵,又称三七兵。在走动一步后,受象的保护,其作用是预先为己方的马开路,并可控制对方马的活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三七兵有“进兵局”和“仙人指路”的称谓。

边兵,可为边马开路,兼有控制对方边马的作用。“景色虽不丽,气度自优游。”开局如挺边兵称为“九尾龟”。

高兵,兵过河后进入对方的卒林线,称为高兵,高兵对低兵而言,棋中有“老兵无功”一说,有炮留高兵,残局兵做炮架能取胜。底兵是弱兵,对头兵不能攻,兄弟兵称联兵,“手拉手,鬼见愁”,一兵杀孤将,“太监追皇帝”。“二鬼拍门”,“三仙炼丹”,“风摆柳”,“铁兵”都是用兵的招法。

中国象棋是一种高雅的益智运动。学习象棋首要的任务就是益智,而通过提高棋艺参加比赛,取得名次,则是第二位的内容。有人学习象棋在棋智和棋艺两方面采取二取一,偏向了棋智方面,以自己摆棋为乐。还有人以追求棋艺为目的,认真研究象棋技法,以对弈为乐,逐渐成为象棋高手。

(一)棋理

求变是象棋的根基,也与时代的特征相吻合,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

有关棋理的问题尚需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才能把握,棋理益智远比棋艺重要得多。行棋是棋子运动中的现象,棋子是运动中的元素。唯有棋理才能体现出象棋运动的基本规律,而棋理尚需从无形的变化中去感知,从心灵中去把握。

(二)棋艺

棋行每步从整体上讲是一种状态,攻是一种动态的状态,守是静态的。

状态是可以摸拟的行棋规律,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去把握,应用状态去模拟心境,这个状态就被定格化了。有人常说,输棋人不在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一种心境,它会影响棋路。行棋中要应用感知和反应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另一个是反复地熟读棋谱,在对弈中每走一步棋都会产生状态的变化。

(三)模拟

学好象棋先要摸拟前人和当代名家大师的棋艺,文字传承的棋谱都被定格化了,如果以胜负和名次判定一个人的棋艺那么棋路很长,很苦。

棋谚说:死子不急吃,得先还忌忙。都在告诫我们用心去求棋艺,久久为功,不急不躁才是学棋的最佳状态。有能力的人学棋艺,无力者增棋智。至于能否成为大师,往往是一件可欲不可求的事情。无论学棋还是对弈都是心境把握能力。由心境去模拟棋境是益智,由无形的规律求得有形的的棋局规律就是棋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