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校长的浙江乡党“四绝”,为何不敌主席“五湖四海”?

 兵说 2024-04-18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解放战争之初,我军实力尚弱,和蒋军差距很大。
仅仅4年后,看似强大的蒋家王朝就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当初的430万大军所剩无几,最后灰溜溜离开大陆。而我军在逆袭的同时,也从126万人一步步发展到500万人。
蒋校长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用人狭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连他最亲密的伙伴和助手陈诚,晚年时对蒋校长专用“浙江系”也颇有微词,认为蒋校长偏爱浙江系,阻断了其他省份优秀将领的上升通道和积极性,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和蒋校长任人唯亲不同,主席汇集了五湖四海的能人志士。    
【主席在抗大讲课】
我军的高级将领,既有四川、两湖、两广等南方省份的战将,也有来自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北方省份的战将,还有一些是来自海外的优秀归国华侨将领。
巧合的是,来自主席家乡湖南的高级将领,在开国将帅中也占了很大比重。十大元帅有其三,十大将有其六,57位开国上将有19位,177位开国中将湖南也走出了45位。
蒋校长的浙江系和出身湖南的我军将领,哪一方能笑到最后?    
【陈诚】
蒋校长偏爱“浙江系”,是尽人皆知的“秘密”。
以至于在敌军内部,都广泛流传着所谓的“四绝”现象:
奉化的总统,江山的军统,湖州的中统,以及青田的将军。
这四句话,实际上高度概括了蒋校长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家乡情结”。
在晚年反躬自省的时候,蒋校长也流露出不得已的苦衷:重用黄埔系,重用浙江系,重用陆大系尤其是陆大十一期的土木系,实在是因为其他地方派系都指望不上。    
奉化的总统,是指蒋校长父子,都出自宁波奉化溪口;
江山的军统,是指军统戴笠、毛人凤,以及毛森、毛万里都出自衢州江山;
湖州的中统,是指中统的创始人陈立夫、陈果夫都来自湖州;
青田的将军,是指蒋校长最为倚重的陈诚,来自青田。
实际上,所谓“四绝”不过是世人对于蒋校长偏爱“浙江系”的调侃而已。除了偏爱“浙江系”,蒋校长还特别器重黄埔系、陆军大学科班生,对其中的浙江将领更是宠爱有加。
蒋校长对“浙江系”的偏爱和倚重,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除了政、经、文领域,军事上也特别依仗浙江籍高级将领,比如陈诚:胡宗南、汤恩伯、李士珍、蒋鼎文、俞济时、俞飞鹏、孙元良、周至柔、邱清泉等等。
【戴笠】
蒋校长偏爱“浙江系”,有着复杂的背景。    
早年留学日本、混迹上海滩,浙江同乡给了蒋校长莫大的帮助。
正是借助几个拜把子兄弟陈其美、黄郛和戴季陶等人的大力扶持,蒋校长才积累了第一桶金。此外,浙江同乡周骏彦、张静江、戴传贤也给了很大支持,陈其美死后,陈立夫、陈果夫很快被扶上位,并开创了臭名昭著的中统组织。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绝”,经济大员朱家骅、翁文灏、蒋梦麟,有“文胆”之誉的陈布雷,都是浙江名士。此外,集报人、政客、银行大亨等多个角色于一身的吴鼎昌,说起来出生天府之国成都,但祖籍也是在浙江的吴兴。
由于蒋校长骨子里的“乡党情节”,除了军统四巨头“三毛一戴”都是浙江人,就连侍卫长王世和、蒋孝镇、蒋孝先也都是浙江人,侍从室主任俞济时、林蔚,也是浙江人。
蒋校长偏爱“浙江乡党”,最大原因还是地方派系的离心离德。
像曾经一个战壕里的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或者面和心不和,或者由于利益关系反目成仇,或者一直同床异梦。总之,没有一个能给蒋校长安全感。    
【胡宗南】
反观主席身边,则聚拢了五湖四海的人中龙凤。
十大元帅,有4个来自四川,有3个来自湖南,还各有1个来自湖北、广东和山西。至于开国大将、上将、中将爱那个和少将,则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可以说是群贤毕至。    
就拿湖南的开国将帅来说,完全可以碾压蒋校长的“浙江系”。
在大西北战场,彭总和“西北王”胡宗南的对决,彭大将军完胜“天子一号门生”,最后,贺老总又在成都痛打落水狗,协助刘邓大军给了当初不可一世的胡宗南最后一击。
在华东战场,汤恩伯先是在山东被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孟良崮地区硬生生打掉了敌军重点进攻的绝对主力整编74师。仅仅2年后,这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已经完全不是粟裕的对手,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有“邱疯子”之称的邱清泉,在解放战争初期率领第5军击退华中野战军攻占淮南、围攻定陶的晋冀鲁豫解放军,风头一时无两。可是,在豫东战役,邱清泉眼睁睁看着区寿年兵团被歼,只能在开封城内彷徨观望,以至被蒋校长痛骂贪生怕死。
到了决战淮海,这个蒋校长的死忠粉救援黄百韬兵团无功而返,最终在陈官庄地区全军覆没,邱清泉本人也在逃往张庙堂途中被我军乱抢击毙,最终“杀身成仁”。
【淮海战役战场】    
除了胡宗南、汤恩伯和邱清泉,浙江系鲜有表现的机会。
像蒋校长“五虎上将”之一的蒋鼎文,曾任黄埔一期二队区队长。在早期的军阀混战、“围剿”苏区和西安事变中,表现非常突出。但是,抗战时期的豫桂湘战役一溃千里,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压力下被迫引咎辞职,后来弃官从商,旅居国外。
解放战争后期,蒋鼎文被重新启用防御东南,只是垂垂老矣,福州失守后逃亡孤岛,退役前好歹混了一个陆军二级上将。
黄埔一期的俞济时,和蒋校长同为奉化老乡。但是,解放战争时期出任军务局中将局长、总裁办公厅主任,掌管禁卫部队,也远离了一线,所以,一直没有和我军对垒。
和陈赓同在黄埔一期学生三队一区队的孙元良,淮海战役摆在粟裕手下,兵团全军覆没,只身化装逃脱。但是,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随后在四川什邡被贺老总、杨勇等部四面合围,被迫战场起义。可是,几个月后孙元良再次孤身逃亡孤岛。
“浙江系”和我军湖南将领对决,唯一有些优势的可能是周至柔。
由于我军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空军,所以建国之前的周至柔对我沿海地区形成了很大威胁。但是,随着我军空军的组建和逐渐强大,周至柔横行无忌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头。    
【蒋氏视察部队】
自负的蒋校长,喜欢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自比。
可是,他所信赖的“浙江系”终究没有成为刘邦的“彭城帮”和朱元璋的“淮西帮”。而笑到最后的还是“海纳百川”的主席,依靠来自五湖四海的千万将士迎来了新中国。
参考资料:
1、《蒋介石传》,杨树标、杨菁著,浙江大学出版;
2、《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著,团结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