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当“本报评论员”山西工人报 岳燕林

 汾河图书馆 2024-04-18 发布于山西
我当“本报评论员”
出版日期:2024-04-10   A01版●要闻一   山西工人报  

岳燕林

“本报评论员”是我颇为珍视、颇为自豪的一个身份。

从2006年开始写言论,到2009年被冠以“本报评论员”发稿至今,我很荣幸地作为一名主要撰稿人,参与了《山西工人报》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和其他言论的撰写工作,代表报社在一些重要节点、重大事件以及涉及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的重大问题上发声。

在此之前,我已经在“本报记者”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10年,完成了从一个青涩大学毕业生向一名成熟报人的转变。那时的新闻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是一个令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那时的《山西工人报》也不简单,不仅在省内业界,而且在全国工人报刊业内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星期天》周刊备受读者欢迎,一度成为火车站报刊亭的“热销”报纸。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受熏陶、得到教益、迅速成长,在领导的导引、老师的指点、同事的帮助下,靠着一腔热爱、一分执着、一身勤奋,逐渐成长为采访主力和高产记者:连续多年上省两会采访,先后与三任省总主席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对工运事业的思考、对工会工作的谋划、对职工群众的关切,用文字记录下我省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举措和成就;持续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当年清徐暖气片厂领不到工资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太谷县黑砖窑的打工人、万柏林区红花沟矿遭遇矿难的职工都牵动着我的心,《组织农民工入会迫在眉睫》《最低工资标准在我省蹒跚前行》《就业援助莫忘新生代农民工》等稿件,记录了我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工会该如何担当、如何作为的思考,这些思考可能还很稚嫩,情感却是炙热而纯粹的。我始终以一名新闻人的责任和敏感,关心关注舆论焦点、社会热点,《西气东输分给山西的蛋糕有多大》《山西传统名牌在迷茫中对接未来》《一条监督热线温暖万户千家》《供热改革:表面热闹难掩其中隐痛》等记录下我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同步的足迹;我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本职,坚持为工会工作摇旗呐喊,《建会应杜绝工会组织 “一头热”》《为劳模成长培一片沃土》《劳动关系复杂化凸显工会作用》《工会经费地税代征是双赢之举》等承载了我围绕工会中心、服务工作大局,在我省工运事业波澜壮阔的时代实践中成长的历程。

这些宝贵的采访经历,淬炼了我作为一名新闻人的政治敏感、采访技巧和扎实作风,丰富了我的社会认知和人文底蕴,锻炼了我的思想力、观察力、写作力,为我日后成为“本报评论员”蓄积了丰富的营养。

评论一直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报社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本报一贯重视评论工作,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如“五一”、省工会代表大会召开等,都要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并长年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声音” “工运新论” “新民街杂谈”等言论栏目,在其他版面还有“鸣笛”“企业论坛”等。不同的评论栏目有不同的定位,它们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共同构成了本报的评论格局。

为了加强评论工作,2009年,报社专门成立了评论部,由我担任评论部主任。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又内心忐忑。在我心目中,能担纲评论工作的须是资深成熟、技高一筹的报人,而自己的思维、学养,特别是评论写作的经验,与工作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必须拿出十分的精力、付出艰苦的努力,方能不落人后、不辱使命。

“影响别人思想的人,首先得自己有思想,且要有快人一步、深人一层的思想。”“写评论需要锤炼洞察力、判断力,最根本的是要有高远的站位,涵养大局观,形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全面能力。”“积累越厚,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走出局部而抵达整体真实。”我把前人的经验总结作为座右铭。为了写好评论,我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不仅重温了大学的专业课本,而且抓住培训、会议、讲座等资源 “专业学”,抓住新闻联播、领导讲话、学习强国等渠道“领会学”,抓住领导批件、文稿修改、每周评报等机会“用心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厚度、拓展自己的实践宽度、增强自己的文笔锐度,在评论岗位乃至以后的总编办、全媒体评价中心等岗位上,始终坚持用正面、理性、精准、鼓劲的评论作品,为山西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舆论助力。

宣传党的政策。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的新闻媒体的政治属性,也是《山西工人报》的政治自觉。作为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山西工人报》始终坚持自觉找准定位、站稳立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评论工作自觉贯彻这一思想和原则,坚持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领袖对山西工作、对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殷殷嘱托,作为首要任务。2019年,省委、省政府以“两办”文件出台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 《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建立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长效机制,在全国具有先导性、示范性意义。作为一名报人和工会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十分激动,提前备战撰写评论。为了把这篇评论写好,我事前做了大量采访、调研、学习工作,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政策和领导讲话要求,学习了解全总有关精神和省总有关思路,并通过查阅大量报刊资料了解兄弟省市有益做法,在此基础上反复研读了我省《意见》原文,经过细致咀嚼、琢磨,这个重要文件出台的创新意义、核心举措、重大利好、深远影响就在头脑里成型。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评论员文章《全力打赢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与本报消息同时见报,迅速在工会界和职工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客户端纷纷转载报道我省做法,此文也荣获当年的山西新闻奖二等奖。

凝聚职工思想。作为工会新闻宣传主阵地,工人报始终牢记政治责任,用正确的舆论、优秀的作品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评论工作更是如此,要亮出鲜明立场、鲜明观点、鲜明态度,站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最前沿,发出“工”字号舆论最强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撰写评论 《“共同约定”打造“山西信心”》等,匡正职工群体中一些模糊思想,向企业和广大职工传递了“不裁员、不减薪,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收入”的主张,凝聚了企业和职工战胜金融危机的强大信心;2014年省委工会工作座谈会后,快速策划推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履行政治责任》《服务中心工作大局促进转型跨越发展》《把握良好机遇实现新的飞跃》等5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评论员文章,及时宣传阐释,放大政策影响;聚焦职工群众的重大节日和省总工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点举措,推出时事性社论。2015年《山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颁布后,撰写评论员文章《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热潮》。《山西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后,撰写评论员文章《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唱响劳动旋律。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力量汇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业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建功立业,是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工人报的工作主线。本报评论工作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既突出“大主题”,又坚持“小切口”,做了大量的舆论引导、宣传阐释工作。连续多年撰写 “五一”社论,《在转型发展蹚新路中唱响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主旋律》(获山西新闻奖三等奖)等稿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针对采访中发现的弘扬劳模精神与关心爱护劳模、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与激励保护、组织劳动竞赛与培育强大信心等现象,进行深入调研、深刻思考,撰写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续写“五小”大文章》(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为山西技术工人喝彩》《厚待劳模,就是要让人“眼红”》《重奖: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等,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全省职工主人翁精神,在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鼓与呼,壮大舆论场。

讲好维权故事。工会的基本职能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本报始终坚守这个基本职能,主动拿起舆论武器,积极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山西工会从源头上维护、机制上保障、措施上落实、行动上温暖的维权服务工作历程,也主动融入、全身心投入其中,用一篇篇评论作品,为维权服务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和安全权益,撰写评论《莫让职业病维权再走“开胸验肺”之路》 《“高温津贴”莫成“纸上津贴”》 《昆山粉灾之祸让我们思考责任的含义》;促进国企改革中兼顾职工权益,撰写评论 《也谈民企掏钱办福利》《不要把我们像包袱一样甩开》《国企改制,谁替离岗职工说话》;为了促进农民工更好融入社会、体面劳动,撰写评论《“被就业”:画饼为充谁之饥》《就业援助莫忘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在撤并校中大量辍学现象亟需正视》(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 《别再让农民工子女 “二次留守”》 《不要等出现 “民工荒”才想到善待农民工》《农民工为何热衷于通过 “行为艺术”讨薪》《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障碍多》;呼吁社会关注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撰写评论 《为 “算法”中的劳动者解困》(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引导基层工会适应新时代职工群众的新特点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升维权服务能力水平,撰写评论《工会干部要多给职工一些情感关怀》《帮扶莫忘 “心理帮扶”》 《自主创业渴望扶持》 《工会要做职工创业的 “思想启蒙人”》《赋予职工文化更高品位》等。

促进改革创新。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工会改革创新步履不停。本报始终紧跟省总重大部署、重点工程、重要举措,强化舆论宣传,发挥舆论助力。评论工作乘势发力,这些年来,我先后撰写了《从 “送奖到岗位”看工会工作改革新意》(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深化工会组建要充分发挥“网格化”优势》 《工会工作要善于借势、造势、谋势》《调研不妨走走 “弯路”》 《工会干部 “下派”益处多》 《以法治思维主动作为再发力》等评论文章,为省总的各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鼓与呼,为基层工会的首创之举、创新做法宣与赞。

评论工作提升了我的政策、理论水平,锻炼了我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倒逼我丰富学养、精进业务,并形成贯穿我日常工作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还是要感谢报社,给了我迎接挑战、收获成长的平台,让我知不足后而能奋力前进。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站在本报创刊4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把做评论工作的经历做一个小结,是自己的一段注脚,也形塑了本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截面。《山西工人报》承载了我的梦想、刻录了我的成长、包容了我的不足。我始终都以自己是一名“山西工人报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她的明天也充满向往、期待与信心。衷心祝福报社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系山西工人报社党委委员、全媒体评价中心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