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简史|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理

 丹儀 2024-04-18 发布于湖南

点击关注“迈希设计教育”置顶公众号

让我变成你进步的得力助手

艺术考研|手绘培训|设计软件|学历提升

图片

今天带来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美术(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整整理。

名词解释

1.谢赫“六法论”

【简析】

谢赫所著《画品》提出的“六法”。此题须解答“六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1)六法论《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晶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陶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损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述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经节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选型基础,主要指构图,布局;

    “传移模写”则是指给函的临摹和复制。

2.唐三彩

【简析】

此题须解答唐三彩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其制作是在白色黏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钴等的釉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熔剂,经低温烧制后,所呈现釉色多以白、黄、绿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因流行于盛唐至中唐时期,故称唐三彩。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冥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其中殉葬的俑、驼和马是三彩中的精品。唐三彩是唐代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种类之一,它的出现将陶塑艺术的发展推向顶峰。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简析】

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此题须解答张躁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朝画家张璟,张璟在水墨一派的山水画创作中卓有成就,作品多以水墨作山水松石,意趣追王维,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代表作有《松石图》、《寒林图》、《松竹高僧图》等。

 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结合,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

4.吴带当风

【简析】

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此题须解答吴道子的绘画风格。

【参考答案】

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平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三百余壁,用以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这种风格被形容为“吴带当风”。

5.曹衣出水

【简析】

此题须解答曹仲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笈多朝造像的特点,同时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的作品早已不存,但从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

6.“气韵生动”

【简析】

此题须解答“气韵生动”的概念。

【参考答案】

“气韵生动”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书。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绘画“六技法”,分别为:“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位之首,足以见得“气韵生动”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当中的重要地位。

“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对中国绘画理论及品评标准产生深远影响。

7.《历代名画记》

【简析】

是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绘画通史著作。此题须解答《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

 (1)《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阐述、绘画的鉴识收藏、画家传记。

(2)第一部分,“叙画之源流”一节论述了绘画的起源及功能。张彦远在书的叙论部分集中阐发了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论画六法”一节对谢赫“六法”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也指出了古代绘画中的疏密二体以及唐朝以来的师承关系。

(3)第二部分,涉及鉴藏、著录、画价、装裱等问题,丰富、完善了画史的研究。

(4)第三部分,汇集了自古史传说以来至张彦远成书之时,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作品著录以及相关品评。集中提供了绘画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有分寸地评价了画家的成就得失。《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基础上,以当时的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归纳。

(5)《历代名画记》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编撰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长期以来就被认为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著作。

8.敦煌莫高窟

【简析】

此题须解答敦煌莫高窟的发展概括及主要类别。

【参考答案】

洞窟开凿和寺院的兴建日盛,形成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而成的莫高窟。莫高窟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两千四百余身,壁画约4.5万平方米,洞窟内的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隋、唐、宋、西夏、元代的作品。

莫高窟现存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等洞窟36个,窟型有三类∶一类是中心柱窟,平面长方形,后部设中心方柱,前面多为人字坡顶,中心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二类是平面方形覆斗顶窟,正面开一大龛塑像;第三类是主室两侧开僧房的禅窟,主室正壁开龛塑像。这些洞窟由于完整地保存了建筑、雕塑和壁画,是系统了解佛教艺术发展脉络的宝贵遗产。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一般于四壁上层及顶部画平集、飞天及天宫伎乐,下层为药叉等,中部除千佛外主要画说法、本生和因缘故事。

9.《古画品录》(《画品》)

【简析】

谢赫所著《画品》提出的“六法”。此题须解答“六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谢赫是南齐著名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主要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画品》先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并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之后提出了绘画品评的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并以此为依据。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各论其优劣得失。《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10.青绿山水

【简析】

展子虔、李思训父子的山水画石青石绿为主的重彩填色,突出表现锦绣山川的壮丽。此题须解答青绿山水的绘画特点、代表画家的绘画风格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青绿山水画是工笔画,设色以青绿为主,浓艳明丽。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宋代王希孟、清代袁江和袁耀是其代表。

(1)以细笔勾斫,并以石青石绿为主的重彩填色,而突出表现锦绣山川之壮丽,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山水样式被称为“青绿山水”,代表画家如隋代展子虔,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等,则被称为青绿山水画派。

(2)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山水画卷,以青绿勾填法描绘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李思训的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笔格遒劲,勾斫之法画树石,以青绿为质,金碧为文,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奠定了山水画工整严谨一派的基础。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李昭道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用线落笔甚粗,石与山都先以墨勾成,上加青绿。代表作为《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画面中对唐明皇的细节描绘,使重点人物与情景得到了突出。

11.吴道子

【简析】

此题须解答吴道子五方面的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

①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三百余壁,涉及到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菩萨以及释梵天众等,并绘制有道教中的玄元像、五圣图,杜甫看后题诗云∶“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扬。”“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他能在巨大的画幅中以其高度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情景和气氛,笔下的千佛形象千变万化,“奇踪异状,无一同者”。他画的地狱变相最为著称,被描写为“图中无一所谓剑林、狱府、牛头、马面、青鬼、赤者,尚有一种阴气袭人而来,观者不寒而粟”。图中虽未描绘任何恐怖事物,却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人在情绪上受到震动。他有着极为熟练的技巧,能够凭借记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三百余里的壁画;画丈余大像,可以从手臂开始,也可以从足部开始,同样能够准确画出动人的形象。

②成熟时期的技法则更具有豪放特点,这就是所谓“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的作品,有的用色不是那么绚烂,而是“浅深晕成”“敷粉简淡”,也有不着色的白画。他的线条的运用被描写为“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因此他用以组成形象的线条,一向以富有运动感、富于强烈的节奏感,而引起评论家们的特别注意。

③不论是较工细的密体,或是较粗放的疏体,吴道子在使用表现手法时,都注意了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

④吴道子把自己的技术方面的经验,形成所谓“手诀”以其授弟子,而且在绘制壁画的实践工作中,以合作的方式使弟子受到训练。同时,吴道子又以各种个人独创的图像样式、生动的艺术效果,吸引着周围的画手。所以吴道子在唐代宗教画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⑤经变是吴道子画作中较常见的题材。敦煌第172窟的净土变是盛唐时期具有鲜明特点的作品,它已不同于初唐青碧浓绿、庄严肃穆一体,而更富于生趣,在细密中有疏放,在青碧中呈现疏淡。敦煌第103窟的维摩变,可视为白画经变,是了解吴画维摩变及其白画的重要参考。他的风格技巧也直接影响到雕塑方面。他的弟子有王耐儿、张爱儿、卢楞伽等。

12.陵阳公样

【参考答案】

陵阳公样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唐太宗时,窦师纶组织设计了许多锦、绫新花样,如著名的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为窦师伦被封为“陵阳公”,故这些纹样被称为“陵阳公样”。用对称形式结构的纹样,也是唐代织锦中经常采用并有特色的图案形式。主要花式有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在传统大蜀锦织造艺术基础上,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图案繁盛隆重,庄严华丽,上身为凸显主人浓厚的经济实力与礼仪修养。

13.周昉

【简析】

此题须解答周昉的绘画特点、各种题材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周昉: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画的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所画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他又是著名的肖像画家,不但善于准确刻画人物形象,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性。他的这种感受和追求足以概括出盛、中唐人物画的特征。周防所生活的年代是唐代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阶段。周明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

14.展子虔

【简析】

此题须解答展子虔的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展子虔历北齐、周、隋,他的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可为唐画之祖,擅长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1)以青绿勾填法描摹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2)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能部分地做到了,这正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了。

15.《簪花仕女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周昉《簪花仕女图》的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①《簪花仕女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唐代宫中妃嫔闲适安逸,百无聊赖的生活。全卷共分为六个人,有的戏犬,有的赏花。人物身披绸缎轻纱,头饰繁缛,姿态各异。人物表情刻画细致,曲眉丰颊,但却不似盛唐时期欢愉的气氛,所描绘的妃嫔神情均闷闷不乐。

②该画为绢本设色,画面不设背景,线条简劲有力,设色艳丽沉着,以工笔重彩的手法进行描绘,画面构图安排巧妙,人物看似不相干却又相互关联。对后世仕女画以及佛教艺术产生极大影响。

图片

16.《游春图》

【简析】

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此题须解答《游春图》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参考答案】

《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从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图片

17.《步辇图》

【简析】

作者阎立本,此题须解答《步辇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宋摹本)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表达出唐代肖像画创作的成就。《步辇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唐代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18.《虢国夫人游春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宫廷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画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作品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衬托出春天的气息。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唐代是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9.王羲之

【简析】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此题须解答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史称“王右军”。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2)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重要贡献是对楷书、行书、草书的革新,成就集中体现在行书和草书上,被后世尊为“书圣”。

(3)王羲之与其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宛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和行书,成为一代风范。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姨母帖》、《寒切帖》、《快雪时晴帖》等。

(4)《兰亭序》是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传真迹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兰亭序》行笔流畅自如,字体遒媚劲健,神清骨秀,字间气脉连贯,章法似正反欹,浑然一体,这种行云流水般的韵致,充分体现了东晋书法的“尚韵”精神。入唐以后,尤其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爱重。

20.《画云台山记》

【简析】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此题须解答《画云台山记》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参考答案】

《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同时他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1)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2)强调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3)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1.《鸭头丸帖》

【简析】

此题须解答《鸭头丸帖》的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人官至中书令,世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

《鸭头丸帖》唐摹本,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全文2行15字,现藏上海博物馆。系其致友人之便札,本幅无款。此帖全文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从帖中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将求教。

《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燥润相杂。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变化。此帖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

22.《职贡图》

【简析】

萧绎的代表作品。此题须解答《职贡图》此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绘画作品,《职贡图》,描绘外国使臣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朝的对外关系。传为他的《职贡图》有宋摹本传世,残存的画卷上《职贡图》萧绎有12个人物,他们分别来自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白题国、末国等国,均作恭立半侧面状,服饰、肤色、脸型、气质神情有异,旁有榜题介绍该国风物人情。

图卷比较写实,各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人物的表情神态也各有不同,但都作为使者的恭敬和喜悦的情态。人物比例准确,运用铁线描为主,间施兰叶描手法,线条遒劲流畅,敷色高古,以分层次加以晕染。同他的卓越造诣一样,都是体现了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水平。《职贡图》在一定程度上赞颂了中外各族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对研究南北朝的中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与文字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研究南北朝绘画也有着重要意义。

23.《唐朝名画录》

【简析】

《唐朝名画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体例的绘画史著作。此题须解答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一书在裁定画家等格上大体沿用唐李嗣真《画后品》、张怀瑾《画断》分品列传的方式,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因而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也称作《唐画断》。

作者朱景玄,主要活动于唐宪宗到唐武宗会昌年间,著述态度严谨,对于本朝画家画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对采录入书的画家,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所提供的许多绘画史料真实可靠,对画家的品量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唐代的绘画理论特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在中国绘画史籍的编写上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五代两宋乃至明清时期的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的基石。

图片

24.《洛神赋图》

【简析】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同名诗篇而作,此题须解答《洛神赋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洛神赋图》∶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画卷多为宋摹本),是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画卷为连续图画形式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意,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25.龙门石窟

【简析】

主要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此题须解答主要洞窟的石窟造像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跨越朝代多,是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其中著名洞窟有最古老的古阳洞(代表作:《始平公造像铭》)、最为著名的宾阳洞(代表佛像:《怒目金刚》)、以及莲花洞等。雕塑艺术风格具有中原风格,优雅端庄。古阳洞窟龛旁大多刻有造像铭,字体为“魏体”,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选自古阳洞。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26.大小李将军

【简析】

唐代的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人称“大小李将军”。此题须简述李思训与李昭道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 山水画创立者。用笔工致严整,得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祖。

李思训:

①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②继承并发扬了展子虔的画法,能通过致密描绘,勾勒出动人的意境。他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其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③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成功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

李昭道:

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是“ 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现存《明皇幸蜀图》表现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27.“画圣”

【简析】此题须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

①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②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③吴道子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道子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28.《画山水序》

【简析】

此题须解答《画山水序》的主要内容及绘画观点。

【参考答案】

宗炳及《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即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他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山水以形媚道”,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他在文中论及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作了明确而精辟的概括。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其“畅神说”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质和意境创造的领悟,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2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简析】

此题须解答《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其中以南京西善桥墓砖画制作最精细,保存最完整。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七贤是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也是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顾恺之、戴逵、史道硕及陆探微等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画面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隔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与传为顾恺之的作品可相比较。

图片

30.《女史箴图》

【简析】

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的而创作。此题须解答《女史箴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的而创作,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通过对当时宫中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神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31.“二王”

【简析】

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此题须分别解答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被称为“二王”。

(1)王羲之∶被称作“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王羲之的成就之一是与从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宛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和行书,独创一代风范,后代奉之为“书圣”。《兰亭序》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修楔,“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书法精品。代表作有《官奴帖》《姨母帖》《奉橘帖》《黄庭经》等。

(2)王献之∶能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他的才华特别表现在行、草书上。《鸭头丸帖》为行草,秀媚飘洒,灵动自然,宛转妍媚无不得体适中。《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32.陆探微/秀骨清像

【简析】

陆探微是刘宋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此题须解答陆探微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和佛画。谢赫《画品》将他列为第一品第一人,称其绘画能“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2)陆探微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他创造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况。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述张怀瓘的评价,称之为“秀骨清像”。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样式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如龙门石窟中的北魏后期造像不少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衣褶稠密,形象优雅端严,显示出石窟艺术的进一步本土化。

(3)陆探微师法顾恺之,其绘画笔迹周密,属“密体”画风。后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为“六朝三杰”,有“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之说,可见各自风格。

33.《兰亭序》

【简析】

此题须解答《兰亭序》的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兰亭序》:亦称《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等,是著名的行书法帖。《兰亭集序》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更是书法艺术中的杰作,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盛誉,对后世书坛影响极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可以说是采天地之灵气,集人间之精华。在如画的山水风景中,与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兴之所至,一挥而就,宛若天成。据说兰亭盛会以后,王羲之又写过几幅想分赠亲友,但再也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兰亭集序》这幅书法极品自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唐太宗独具慧眼,指出其“若断还连”与“如斜反直”两大特点,甚为精彩。《兰亭集序》的“若断还连”是指这幅书法作品的总体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宜,在连断的处理上很有特色,整幅作品呈现出断续之美,因而在章法上具有生动活泼的气韵。“如斜反直”是指《兰亭集序》中每个字的大小、斜正均有变化,其中不少字均以侧势取胜,常常是左低右高、貌似倾斜,单独看一个字似乎难以接受,然而放在整幅作品之中却恰到好处,呼应对比,变化无穷,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骨力劲健的气势和特色。当然,《兰亭集序》的成功之处,关键还在于人格的风韵与书法的风韵。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34.初唐四家

【简析】

指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此题须分别解答四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初唐四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书法大家: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欧阳询:由隋入唐的书法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笔画瘦硬,结体十分严谨,能体现总在笔先,文向思后”的意味。行书《梦奠帖》仍有细硬刚劲的风格,字字皆有神韵,外露筋骨,精神洒落,但却缺少通篇意趣。《卜商读书帖》则方劲严密,风力振拔,布白有序。

(2)褚遂良:楷书在六朝书法之上加以变化,奠定了唐楷的面貌。《伊阙佛龛碑》,楷书方整挺拔,含有北碑风韵。《雁塔圣教序》,书体字画俊秀,而章法严谨,字体舒展而富顿挫抑扬的节奏,是褚遂良书法中最能代表唐楷精神的作品。

(3)虞世南:广学智永、“二王”书,经陈、隋入唐,为太子中舍人,颇受太宗重视,官至秘书监。《孔子庙堂碑》,楷书谨存拓本。结体圆劲内敛,而含刚柔,遒丽秀美,形体常见奇拔变化。行草书《汝南公主墓志铭》草稿,圆活自然,不断被收入各种丛帖之中。

(4)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人。其书风多得于褚遂良秀劲绮丽,传世作品有《信行禅师碑》。

35.龟兹石窟壁画

【简析】此题须解答龟兹石窟壁画的主要代表石窟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至今库车、拜城一带尚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杂哈等多处石窟遗存。其中克孜尔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开凿较早,库木吐拉石窟部分洞窟中还保存有唐代中原风格的壁画。

龟兹石窟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龟兹石窟群比较集中,洞窟形制类型完备,壁画题材内容丰富。随着佛教东渐而出现的东西文化交融现象也有脉络可寻。龟兹石窟影响着西域和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此,龟兹石窟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亚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

36.传神写照

【参考答案】

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了“传神写照”,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而如何能画好传神,做“到神仪在心”呢?顾恺之在其《传神论》中又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方法。“迁想”和“妙得”是因果关系。意思是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把主观的情思投入到客观对象中去,使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迁想”,离开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是不可能获得传神的艺术形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情感注入十分关键,只有作者情感的真实才能与客体去交流,这是画好“传神”的关键。

图片

37.四大石窟

【简析】

指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因分值较小,此题仅解答四个石窟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敦煌莫高窟:

洞窟开凿和寺院的兴建日盛,形成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而成的莫高窟。莫高窟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两千四百余身,壁画约4.5万平方米,洞窟内的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隋、唐、宋、西夏、元代的作品。

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的秦岭西端,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姚兴时期,后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以至宋元以下各代开凿和重修,现存窟龛194个,层层雕镌在一峰独起、望若麦积的悬崖绝壁之上。石窟造像以泥塑为主,共计有三千多尊,其中北朝的塑像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的精华。

云冈石窟∶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依山体分东、西区,现存洞窟45个,大小造像五万余躯,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

云冈石窟: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依山体分东、西区,现存洞窟45个,大小造像五万余躯,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

38.邢窑

【简析】

此题须解答邢窑白瓷阿德陶瓷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唐代是邢窑的盛烧期,五代时仍烧造。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是“半倒焰式”的“馒头型窑”,烧成温度可达 1300℃,而且易控制升降温的速度。

邢窑产品造型规整,制作精细,胎质坚硬,胎色灰白。釉色洁白是其主要特性,器形有碗、盘、壶、瓶 、罐、盆、盒、盂、灯、钵、托盏以及动物瓷塑等。邢窑不仅烧造细白瓷,也烧造粗白瓷和青瓷、黄釉瓷、黑釉瓷、酱釉瓷及至三彩釉陶等;不仅以烧造素白瓷闻名于世,而且也有简单的纹饰,还成功地烧造了仿银器高足杯、印花菱形盘、印花圈足盘等作品。

39.县窑五窟

【简析】此题须解答昙曜五窟的造像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由沙门统县窑主持开凿5所,就崖雕造佛像,“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指的就是今天的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规制宏大,平面呈椭圆形,立面为穹隆顶,造像多为三佛,设计别具匠心。五个窟主体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了“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尊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雕像粗壮雄伟,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处理也比较简洁质朴,显然受了西北地区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40.昭陵六骏

【简析】此题须解答昭陵六骏的雕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阙的一组纪念性浮雕。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拳毛弱、白蹄乌、特勒骠、青雅和什伐赤等。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医治的瞬间,具有情节性。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41.云冈石窟

【简析】

此题须解答云冈石窟建造时间、佛教造像艺术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大同。石窟始于北魏,大部分雕凿于北魏中后期,唐代以后仍有小规模营建。石窟依山开凿,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云冈石窟主要由皇家修建,汉化趋向明显,逐渐从以形体表现为主转向以服饰表现为主。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重要见证。

42.唐代仕女画

【简析】

主要指仕女画家张萱和周昉。此题须简答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绘画题材及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仕女画是中国画的一类。“仕女画”原意为以士大夫与贵族女子为题材的人物画,后专指以古代女子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中国的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繁荣兴盛于唐代。

其代表画家有张萱、周肪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他们用工整的笔法,艳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43.顾恺之

【简析】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此题须解答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他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善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等。

顾恺之的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他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于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健是描绘眼睛,所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他为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官寺三绝”之一。

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另外,顾恺之还是一位早期的绘画理论家,其传世画论有《论画》和《画云台山记》。

他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观点,对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44.《列女仁智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列女仁智图》的题材内容及绘画特点。

【参考答案】

《列女·仁智图》: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人物为对象,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卫灵夫人一段,表现卫灵公与夫人夜坐,听到宫门外有车响,卫灵夫人认为是贤臣遽伯玉,卫灵公使人察见不差,但却证称不是其人,卫灵夫人向夫君道贺说庆幸国中还有另一位如遽伯玉般的贤臣。图中画卫灵公与夫人对坐,衬有屏风和灯烛,另一侧有遽伯玉乘马车,车后又有一遽伯玉谦恭地行走。这种表现方式比较原始,带有更多的汉画痕迹,可能有依据的早期稿本或受其影响。该图人物神态情节关系却颇为生动,勾线循忽超逸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魏晋之际的绘画水平。

45.张旭

【简析】此题须解答张旭的书法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张旭:世称张颠。书写全凭自身意气,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源流,无一点画不合规矩。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等。

张旭草书笔法通畅,深厚沉着,字法劲古,笔势雄健,具奇状逸势,并善假于物,将个人情感寓于书法点画线条之内,故其书法能够神逸韵足,气象万千,如得神助。

张旭草书打破了原有的规范,开创了一种更具抒情意义的新体——狂草。其风格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超前代书法家,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所以,张旭这位“草圣”能与“诗仙”李白齐名,成为盛唐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46.《祭侄文稿》

【参考答案】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47.颜筋柳骨河

【参考答案】

盛唐书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革新楷书的颜真卿、柳公权和以狂草著称的张旭、怀素。

颜真卿:

(1)颜真卿,盛唐书法家,字青臣,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后被封为鲁郡公,又称“颜鲁公”。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后又一位书法大家,他在初唐楷书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使楷书达到巅峰,为“尚法”书风的典范人物。

(2)其楷书用笔雄强有力、浑厚刚劲,结体宽博大度、方正端严,布局茂密、气度非凡,颇有庙堂之气。存世作品有行草书《祭侄文稿》,晚年有《颜家庙碑》。

(3)其中《颜家庙碑》为颜真卿72岁时所书,是其晚年用力至深之作,可谓年高笔老,炉火纯青,充分体现了唐代楷书的“尚法”精神。

柳公权,中晚唐书法家,字诚恳,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人,以楷书著称。其书法与颜真卿齐名。与颜书筋肉丰满、雍容雄浑的风格不同,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顿挫转折明确、刚劲挺拔、又遒媚得体,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其存世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48.迁想妙得

【参考答案】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迁想”比“联想”更广泛,更有目的性,画家的想象力出于“迁想”,也是画家“神思”的基础。

49.《捣练图》

【简析】

此题须解答《捣练图》的绘画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捣练图》系唐代画家张萱绮罗人物画的代表,现所见为宋摹本。

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从事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全卷用三段描述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的劳动过程。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突出特点,故被称为“绮罗人物”。

人物动作神情自然、细节生动,如扯绢者用力时的微微后仰,熨练者在熨练时的细心与恬静,无不表现出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使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线条工细道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50.金碧山水

【参考答案】

习惯上我们把用泥金、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颜料的山水画,称为“金碧山水”。而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最辉煌的一种。开卷之时满目金碧辉煌、富丽逼人,隐隐间大有天潢贵胄之气。

在墨线钩勒出山石等形体后,赋以浓艳的石青、石绿等色彩,再以泥金色重钩山石的轮廓,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景物显得金碧辉煌。

存世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是青绿山水,更是金碧山水。近现代还有大家熟悉的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

51.古阳洞

【简析】

属于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此题须解答龙门石窟古阳洞的造型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正面主像为圆雕的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各三层,每层四个大龛(惟右壁下层仅有二兔),各龛中有释迦佛坐像,或弥勒交脚坐像,或释迦、多宝并坐像。佛像造型都是笑容可掬的秀骨清像,衣褶稠叠而有规律。龛楣和佛的背光都有极其精致富丽的浮雕装饰,有的还有佛传故事和维摩变等浮雕。古阳洞的大小佛龛旁,大多刻有施主的姓名、职衔、造像原因和年月的“造像铭”,字体为典雅的“魏体”。有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十九品选自古阳洞。

52.麦积山石窟

【简析】此题须解答麦积山石窟彩塑造像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天水麦积山。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北魏至清代均有开凿。西崖开凿时代较早,以万佛堂、天堂洞等洞窟最有价值东崖开凿时代稍晚,以涅槃窟、千佛廊、七佛阁等最为精美。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其塑像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等特点(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显现出汉民族的特点)。麦积山石窟是我国保存泥塑造像数量较多的石窟,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53.《叙画》

【简析】

《叙画》为王微的代表作品,此题须解答《叙画》的主要内容及理论主张。

【参考答案】

 《叙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中国南朝宋王微所著,约成书于440年,是一部可与宗炳《画山水序》相提并论的早期山水画论。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叙画》主要阐述山水画原理、功能及各种表现技法,最重要的是将山水画视为独立画科并重视山水画抒情作品。王微在文中指出山水画的作用在于“效异山海”,并回答了为什么山水画同真实的山海之景给人的感受不一样,是因为山水画创作“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画山水画,不但是画家手头上的活动,而是倾注了画家的思想,才产生了画的情趣。

54.阎立本

【简析】

此题须解答阎立本的绘画特点及人物画特色,名词解释无需阐述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①阎立本是初唐的著名画家,他最著名的题材是人物画和政治题材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他的画面线条稳健,设色沉着,人物面部神态刻画细致。

②阎立本代表作:《秦府十八学士》《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职贡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表现出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形写神”的强化与夸张。

③是唐代人物画发展的先驱,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人物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初唐时期人物服饰及历史具有的重要史论价值。

55.颠张狂素

【参考答案】指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张旭,世称“张颠”,书写全凭自身意气,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源流,无一点画不合规矩。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等。释怀素,草书别创一格,自称草书受夏季云气涌动、变化万端的自然气象的启发。其书势若惊蛇走龙,骤雨狂风,时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自叙帖》,融会他种笔体而有创新,不古板而刚劲有力,一气呵成,神采流动。《食鱼帖》《苦荀帖》笔墨飞舞,精绝动人,是怀素草书中的精品。

56.经营位置

【简析】此题须解答“经营位置”的概念。

【参考答案】

“经营位置”是谢赫“六法”中提出的。谢赫六法出自于其《古画品录》,是绘画的社会功能及品评绘画的六个标准;其中“经营位置”指的是构图,即绘画的结构布局,恰到好处的构图可以使得作品结构完整,整体和谐。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57.以形写神

【参考答案】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但“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以达到形神兼备。

58.张家样

【参考答案】

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象人之美,张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59.《画山水序》

【参考答案】

《画山水序》中,除了论述了山水画艺术与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的关系外,还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宗炳认为“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画家眷念山川,饱游饫看。自然山川的“万趣”应于目而会于心。若能用笔巧妙地表现出来,“类之成巧”。则观画时“目亦同应,心亦俱会”。“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此文还论述了有关景物远近与视觉关系的透视学原理。

60.永字八法

【参考答案】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趙,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61.《历代帝王图》

【参考答案】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62.《五牛图》

【参考答案】

《五牛图》传为唐代画牛名家韩滉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近景式构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