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贾作光:时代的丰碑

 顺其自然h 2024-04-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贾作光(1923年4月1日—2017年1月6日),辽宁沈阳人,满族,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家、理论家、教育家,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享有“草原舞王”“东方舞神”之美誉。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会长兼终身荣誉主席、北京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内蒙古艺术剧院院长等职。一生创作了150多部舞蹈作品,代表作品有《牧马舞》《鄂尔多斯》《海浪》《雁舞》《马刀舞》《鄂伦春舞》等。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304期,内容有删改。

贾作光先生是中国舞蹈艺术界彪炳史册的重要人物。他创造了蒙古族新舞蹈风格样态,创作了诸多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舞蹈作品。他一生追求真、善、美,创作的作品总是充满正能量,激励人们永远向上。他用毕生心血与深情挚爱证明了:生命不息,舞蹈不止,探索不止。他是当之无愧的“草原舞王”“东方舞神”,是时代的丰碑,是一个注定被后世尊敬的人。

图片

贾作光肖像

无忧无虑是童年

1923年4月1日,东北沈阳一座小有名气的贾氏宅院内,焦急与喜悦之情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

霎时,清脆而洪亮的啼哭声响彻整个宅院——贾氏家族添了一名男丁。满怀殷切期望的长辈们为这个刚出生的男孩起名“作光”。而命运也证明,未来的他就像光一样无比闪耀。他将影响中国舞蹈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舞蹈史上一个永恒的坐标。

图片

少年时期的贾作光

小小贾作光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一天天长大着。当时,祖父经营着一个菜园,兴旺的生意为贾氏家族创造了富足的生活。父亲属于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子女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视。母亲谦和善良,在子女的教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德育角色。

贾作光从小就活泼好动,具有非常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3岁时,他就迷上了看秧歌,并把秧歌的动作学了个八九不离十,一招一式俨然就是一个小秧歌角儿。上小学时,他已经是班中的文艺骨干。看过他表演的人,几乎都认为他表演力极强,跳舞跳得“有点儿意思”。

然而,平静祥和中,一场巨大的灾难却正在悄然来临,它将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图片

赵士英速写——贾作光代表作《海浪》

国破家亡双泪暗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当荷枪实弹的日本侵略者冲进沈阳城,黑土地上的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东北沦陷。

原本生活殷实的贾氏家族很快衰落下去,雪上加霜的是,贾父又突然病逝。少年贾作光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段灰暗经历。可是,纵使有诸多心酸,他也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而是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图片

青年时期的贾作光

为了维持生计,贾母开始给人做保姆,做针线活,少年贾作光也开始做学徒工和佣工,以此补贴家用。但是,这些工作收入很少,还特别没有尊严。贾作光知道,这种活法仅仅是不死而已,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后来,贾作光听说日本人成立了一个叫“满映”的地方,专门招中国孩子,进去主要是学舞蹈,交完三块钱的学费后,管吃管住,而且连续管吃管住好几年。“连续管吃管住”对当时为难于生计的贾作光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他打定主意后,找二姐拿了三块钱,决定报考“满映”。

图片

贾作光表演《鄂尔多斯

忍辱负重习本领

从身体条件来说,少年贾作光其实并不占优势——铲子脚背,罗圈腿,弹跳力也不够。然而,他偏偏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他给自己的腿缠上绑带,每天坚持绑1小时左右,强行把腿练直;他又在学校门口找到一条宽约2米的河,反复练习从上面蹦过去,在饱尝无数次落水的失败后,终于能很轻松地跳过那条河了。多年后,当青年贾作光在牧民面前表演第二版《牧马舞》时,没有人会想到他曾经是一个弹跳力那么差的人。

图片

贾作光表演《嘎巴》

当时,在“满映”授课的老师有日本一线舞蹈家石井漠、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喜等。按照“满映”的课程要求,所有学员要独立选择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并且能够以完整的作品形式进行汇报演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度的情感体验能力,贾作光在这一阶段很快脱颖而出。

他的第一个作品是《迷途的羔羊》,通过表现找不到自己家的羊,映射当时沦陷区群众的困惑和迷茫。这个不同寻常的小习作让石井漠大加赞赏。随着对于创作内涵的逐渐明晰,他又创作了一个新的作品《渔光曲》。作品取材自电影《渔光曲》中的渔民形象,表现了国土沦陷后渔民的凄苦生活。

图片

贾作光表演《牧民见到毛主席》

《迷途的羔羊》《渔光曲》均是贾作光满怀抗日救国的情怀而创作的。如果说之前的《迷途的羔羊》寓意比较隐晦的话,那这次的《渔光曲》就彻底刺穿了日本侵略者虚伪的面具。于是,日本人要求贾作光对舞蹈进行修改。但是贾作光硬扛着就是不改。在他看来,舞蹈是要反映真实的生活的,而不是为了讨日本人的欢心。

“硬扛事件”过去几年后,贾作光终于完成了“满映”的课业,学得一身本领,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

图片

《雁在说:贾作光自传》封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

刚踏入社会,贾作光便在鬼门关走了几遭。他先是险些被侵略者抓走当壮丁,后又被侵略者强征去挖战壕。挖战壕在当时是九死一生的事,贾作光想方设法地逃跑,幸运的是,一身瘀青的他最终逃了出来,并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逃离了沦陷区东北。

为了生计,贾作光与一些同样沦落的人组成了小剧团,以跑江湖的方式艰难谋生。1947年,贾作光在舞蹈先驱吴晓邦先生的引导下到达了内蒙古解放区。正是在这里,贾作光完成了真正的蜕变,彻底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

图片

贾作光在内蒙古草原留影

来到内蒙古草原后,贾作光加入了内蒙古文工团(今内蒙古艺术剧院),开始跟团为牧民演出。由于自身的“过客”心理,贾作光起初并没有对草原生活进行深入了解。迫于演出任务,他将自己学过的《西班牙舞》改名为《牧马舞》,以跟牧民的生活沾点边。但是,对于这个戴着大草帽、不停扭胯的舞者跳的“牧马舞”,牧民们根本不买账。

这是贾作光第一次被观众哄下场。为何牧民会这么抵制他的舞蹈呢?他寝食难安地反复琢磨这件事。后来,贾作光遵从组织的安排,开始帮助推进土地改革,这促使他真正地、深度地融入了牧民生活。

图片

贾作光表演《雁舞》

贾作光脱掉了让他看起来很帅气的西服,穿上了组织配发的军装。帽子上红色的五角星,意味着他已经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了。这一阶段,他亲身参与了肃清流匪等行动,学会了骑马、放枪,还帮群众盖房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慢慢地被他体悟出来。

贾作光惊喜地发现,牧民生活中的很多动作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创作元素,比如骑马、套马、挤奶、梳头等,蒙古族的摔跤和其他一些民族运动形式也有着不一样的精神气质。他开始认真反思首版《牧马舞》演出失败的诸多细节,不光把舞蹈从头到尾都进行了修改,还亲自设计、制作了牧民风格的演出服和马靴。

图片

赵士英速写——贾作光舞姿

当贾作光带着全新的《牧马舞》回归“舞台”时,牧民们均喜出望外。是的,牧民们很喜欢这支《牧马舞》,这次他们都看懂了,这里面有他们熟悉的生活,也有他们熟悉的精神面貌。“《牧马舞》事件”是贾作光舞蹈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称赞道:“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终于被改造成人民的舞蹈家了。”

1957年,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内蒙乌兰牧骑成立。贾作光在担任内蒙古艺术剧院领导期间,不遗余力地支持推广乌兰牧骑,助其不断发展壮大。

图片

贾作光表演《牧马舞》

一生为人民而舞

1955年,贾作光考入北京舞蹈学校(今北京舞蹈学院),在苏联功勋艺术家查普林执教的编导班学习舞蹈编导。

贾作光一生扎根于民众,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20世纪40年代的《迷途的羔羊》《渔光曲》《牧马舞》《马刀舞》《鄂伦春舞》《雁舞》,20世纪50年代的《鄂尔多斯》《希望》《哈库麦》《挤奶员舞》《灯舞》,20世纪60年代的《盅碗舞》《嘎巴》,20世纪70年代的《鸿雁高飞》《喜悦》《彩虹舞》,20世纪80年代的《海浪》《任重道远》,20世纪90年代的《鱼趣》……150多部舞蹈作品,宛若150多颗恒星,闪耀在舞蹈艺术的天空中。

图片

2010年,87岁高龄的贾作光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随着音乐跳起《鄂尔多斯

在数十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贾作光遵循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结合自己热情奔放的舞蹈特点,创作了以蒙古族舞蹈艺术为主体风貌的民族舞蹈,提出了“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的舞蹈十字要诀,创造了自己的舞蹈艺术风格,并最终形成了“贾派舞蹈”的文化现象。

晚年时期,贾作光依旧热衷于对舞蹈的推广,笔耕不辍,对年轻一代的舞者总是倾囊相授,家中访客络绎不绝。在他眼里,舞蹈教育、文化传播才是艺术生命延续的根基。因此,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舞蹈家和编舞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和教育家。2011年,88岁高龄的贾作光荣获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图片

2011年,贾作光(左四)荣获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贾作光一生强调舞蹈艺术应该将情感和技巧有机结合,强调情寄于舞,舞表于情,情舞交融,形神兼备,随心表舞。他在一系列作品中给予观众积极的引导力量,他认为舞蹈要反映生活,要鼓舞人民,这样才是真正的“为人民而舞”。

2017年1月6日,“人民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璀璨光芒依然照耀着后人,每一个中国舞蹈人身上都有他留下的灿烂遗产。他将恒久地凝望着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永远和舞蹈事业在一起,和我们在一起。

图片

贾作光代表作《牧马舞》《鄂尔多斯》《海浪》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作品奖

图片

戴着红领巾的贾作光

图片

贾作光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学生上课

图片

贾作光为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做完讲座后准备离开,大家前来送别

图片

贾作光与河北拉花艺人即兴起舞交流

本文经贾作光先生大女儿莎妮娅、二女儿玛妮娅、三女儿索莉娅审阅,特别感谢三位老师对本文给予的大力支持。

(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