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博采与雅聚

 胡洪侠 2024-04-18 发布于广东

林凯龙画室观音图壁画(局部,林凯龙绘)。

汕头画家林凯龙老师画室的空气好像能治病。今晚我登门参观,在榻上小坐片刻,喝了几杯单丛茶,感觉神清气爽,体轻腿健。莫非是画室里处处佛像、面面观音的缘故?又或者我小腿皮肤忽然有些不爽,他取古早秘制药酒一瓶教我即刻外用涂抹的缘故?说不清楚。但我总算清楚了皮肤发痒的原因,那是因为他请我晚餐我吃多了汕头“毒药”生腌虾。那白白胖胖的鲜虾,店家腌得那么入味,哪里忍得住不吃?谁知这一“犯病”,倒见识了林老师画室神神奇奇的妙处。

早知林老师的岳父是著名书法家,没想到他岳母大人也写得一手好字。画室里挂有老人家亲书一联,我喜欢。尤其喜欢其中“万卷藏书”四字。

吴南生老人生前很赏识林凯龙的才华,曾亲笔在他一幅画作上题跋,墨迹颇为珍贵。

吴南生的墨迹我在汕头李春淮主理的持恒书屋也见到过一款,写的是“潮汕美食”。下图是几个月前黄挺老师在持恒书屋为合盛读书会录制评述灯谜的视频。

吴南生的墨迹,我最喜欢的还是2001年他给深圳博雅开业20周年的题词——“博采翰墨,雅聚群英”。

“博雅”二字藏头,其宗旨与功能亦包含在八字之内。大字左侧那五行小字也精彩:

“1980年筹建深圳特区同时举办博雅,是时百业待兴,而文化先行,盖有望于未来也。匆匆二十年矣,感创业之艰辛,喜特区之兴盛,因记并以志庆。”

之前我曾写过:

吴南生是建立深圳博雅的首倡者与拍板者,也是最早预测特区文化必然兴盛的深圳领导人。如今细读这五六十个字,不能不生出一些感慨。原来,当初筹建经济特区与筹办博雅是“同时”的;深圳当年“百业待兴”时文化就已担当“先行”的角色了;“举办博雅”是“有望于未来”的。

我明知现在的博雅早已不是当年的博雅,但是去年他们请我去讲“博雅的诞生”,我还是去讲了。结束之后李总拿出一个扇面让我写几个字,我又端详了一眼身后挂着的吴南生墨迹,一时不知从何写起。

昨天我在公号里提到当年的深圳古籍书店,说三十年前我南来深圳之后,如果没有遇上姜威等一帮爱书的朋友,没有赶上深圳古籍书店还在营业,没有机会创刊并主编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周刊,没能在当时的深圳市文化局王京生局长感召下加入共襄深圳读书月盛举的行列,我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种读书写作的生活状态。我竟然忘了列上深圳博雅,这会儿必须隆重补上。

博雅是我来深圳后最让我惊喜莫名的书店。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格局的书店:是艺术书店、古籍书店、外文书店、文史书店、音乐书店的合体,还卖各种乐器、各种原版碟片、各种笔墨纸砚。博雅有一种特别的气氛,让你觉得仿佛到了异地乃至异域。后来我才知道,虽然1992年我开始逛博雅,其实我已经错过了博雅的黄金时代。1980年代博雅刚开张那几年,你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明河版金庸武侠,还可以买到英文日文原版画册,更可能买到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原作。我来迟了,赶上博雅繁华的“长尾”,也买了不少原版画册与木板刷印的线装词集,还有当年“深圳书市”残剩的境外图书。

深圳应该多的是这样的书店,是和内陆任何一种书店业态都不同的书店,是面向世界乃至就在世界之中的书店。可惜啊可惜!这样的书店不仅不多,就连博雅也早不是原来的样子,失去了原来的格局与品格。吴南生老人的“博采翰墨,雅聚群英”的期许,只能在回忆中旧梦重温了。

此次来汕头,参访林凯龙画室虽是第一项日程,参加合盛主办的金庸武侠文化研讨会才是正题。深圳博雅曾为金庸武侠文化在内陆的传播立下过绝大功劳,本应成为今日“博采江湖、雅聚群英”的重镇。可惜,又让汕头抢先了。汕头籍的吴南生先生若还在世,不知还如何题词以表达他的“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