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好找工作吗?待遇如何

 清心荞麦 2024-04-18 发布于广西
最近我分享了一些我从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时,到毕业工作后的一些见闻,运气好被一群感兴趣的人看了。 好多人在评论区留下“孩子物理成绩不好,适合该专业吗”、“孩子在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读,不知道毕业后是否好找工作”、“老师,我正在读大四,不知道考研选哪个方向好,有推荐的吗”之类的问题。 看到这些留言我感到很惭愧,我既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老师,也没有专门调查过相关信息,文章里所写的内容全部是我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感想,只是闲暇时间的无聊创作,当不得权威信息参考。 因为没做专门的研究,给不出专业的意见,自然也就当不起“老师”的称号,本着不耽误大家远大前程的思考,遇到这类问题我大都一视而过,不是不想说,是真怕自己说错了被人嘲笑。 虽然文章所写内容只是个人经历,当不得重要参考,但我保证都是真实事件,这点不会掺假,之所写出来,一个是满足自己的倾诉欲望,另一个还是希望能对一部分人有用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好找工作吗?这个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应届毕业生,一种是有着几年丰富工作经验的电子工程师先说下应届毕业生吧! 我个人觉得刚毕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届生不好找工作,不管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是普通大学毕业生都不好找工作。 名牌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锚定目标不一样,通俗点讲就是各自的参照物不一样。 名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预期一般是知名大厂、国企、外企,除了要求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外,还要求单位规模大、待遇好、发展上限高。 普通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预期则是专业对口,如果能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加上单位规模大、待遇好、发展上限高其中的一个就最好不过了,如果能同时包含几个,那绝对是撞了大运。 这种心理锚定的产生是有根据的。 一般来讲,往年毕业生中那些优秀师兄师姐的工作选择,会被正在学校的学弟学妹们当作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参照。 名牌学校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进知名大厂,后来的学弟学妹自然要向他们看齐。 当然了,不是每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很优秀,知名大厂也容不下那么多毕业生,但大家在选择工作时往往会忽略“优秀”两个字,只看到名牌大学这一条件,于是争相往知名大厂挤。 挤的进去的同学当然开心了,那意味着自己过去几年的努力将会得到很好的回报,挤不进去的同学就要伤心了,虽然说凭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不愁找不到工作,但终归是进不了心仪的大厂,难免有种失落感。 普通大学毕业生就没这个烦恼了,他们烦的是如何能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应的单位一般是电子厂,也就是实业。 大部分做实业的企业有一个特点,即人力密集,而且是倾向于劳动密集。 翻译过来就是,做实业的企业人多,成本高,利润薄,这种性质决定了做实业的企业虽然人多,但是研发人员比例却很低。 我毕业十几年,工作过两三个单位,陆陆续续去过十几家单位面试,给我的感觉是这些企业虽然人多,但研发人员真的少(这里单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应研发人员)。 通常一个上百人的电子厂,如果单纯的以生产电子相关设备为主业,他们的研发人员不会超过十位,这十位当中还包括电子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外观设计人员。 就算那种上千人的电子厂,如果单纯的以生产电子相关设备为主业,他们的电子类相关研发人员也就十几到二十几人。 这件事看着离谱,其实背后的逻辑很正常。 毫无疑问,产品最大的成本产生在研发阶段,这段时期公司需要较大的投入,比如招聘有相关设计研发经验的工作人员、不断的测试打样,最终定型。 整个研发过程中损耗非常大,失败的样品非常多,我在参加展会时听有的老板说过“我们研发过程中光失败的样品就能装满一个集装箱”,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研发过程确实要耗费不少资源。 一旦产品定型后,日常的生产和维护的成本就很低了,这时候不再需要去做未知的探索,最大的成本就是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原材料的损耗。 电子厂有个特点,一旦产品定型,后面的改动升级都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就可以,难度不会太大,也不需要太多的研发人员,这时候只要保持较少的维持人员就好了。 与这个特点相反的是计算机专业,客户对软件的需求是无限的,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升级,而且软件的开发不涉及硬件成本,最大的支出就是研发人员的工资,所以这类公司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比较旺盛。 大家看国内的知名大厂,比如华某为、比某亚迪、小某米,表面看他们做的是实业,生产的产品是通讯设备、汽车产品、手机设备这些,背地里其实更像个互联网公司。 我敢保证这些大厂内部研发人员占比中电子研发类远低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类,如果再加上生产人员,那么其研发人员比例将更低。 这种现象导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看似火热,其实真正的市场需求并不大。 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其实并不好找,要想找个称心如意的就更难。 再说下有多年工作经的电子工程师 以上是针对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面言,如果对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从业者来说,换个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而且这行与互联网不同的一点是,电子类研发岗位很少有35岁之说,通常是工作时间越久,工作经验越丰富。 前面我说过,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这其中就包括招聘有相应工作经验的电子类研发人员。 招聘有相关产品工作经验的电子工程师看似投入大,其实是研发产品过程中最节省的一种方式,凭着他们的工作经验,在开发过程中能少趟很多没必要的坑,不仅节约硬件投入还能节省时间成本。 大家看小某米汽车发布前其它车企集体降价阻击,其中以极某氪最为积极,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小某米造车前挖了他们的人才。 这么大的企业想要跨行做产品时都要挖竞争对手的人才,除了有节约时间成本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产品研发成功的概率。 所以说,有工作经验的电子工程师再找工作是很容易的,格某力空调领导以前也说过“某竞争对手放言,格某力公司出来的工程师跳槽到他们公司工资直接翻倍”,可见这行就这样,工作越久,工作经验越丰富,个人待遇越吃香。 不过有个问题就是,这行做的时间越长越觉得没意思,每年都在重复着差不多的工作,干久了难免感到厌烦,这时候转行吧又不太现实,挻无趣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作多年后薪资待遇如何?谈待遇前先说下工资来源吧! 有句话说“一个公司唯一创收部门来自销售部”,我不知道这话对不对,但对大部分公司来讲事实确实就这样。 假如一件产品的售价是固定的,该产品售出后刨去该产品的硬件成本便是利润,相对来说硬件成本会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而上下浮动,这里我们就当它是固定的吧! 成本固定,售价固定,那么利润就是固定的,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分配这部分固定的利润吧。 产品是销售售出的,相关销售人员从该利润中拿一部分提成不过分吧?确实不过分,大部分公司也是这样运行的。 产品生产时需要工人组装、售后人员现场维护,生产人员按件领工资,售后人员按出差天数要补贴,这点不过分吧?确实不过分,人家按劳分配,没话可说。 老板说我开办公司就是为了赚钱,产品销售出去了,他拿利润中的大头这不过分吧?确实不过分,毕竟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都是老板一人承担,这时候拿大头也是应该的。 好了,剩下的蛋糕就该轮到行政、财务、研发共同分配了,至少分配的多少,那得看剩下多少,剩得多就多分,剩得少就少分,没剩余那就不分,就这么简单。 这些利润分配中,老板拿大头毫无疑问,也无法反驳,剩下的这群人中销售最重要,公司要靠他们去产生收入,老板一般不会动他们的蛋糕。 生产和售后人员都是按劳分配,做多少拿多少,都是看得见的支出,老板想省也没办法省。 最后行政、财务、研发这群人最不好确定支出与产出,给多给少老板心里都没底,给多了觉得自己亏了,给少了又留不住人。 公司效益好时倒无所谓,养着就是了,也不差这一份工资,要是哪天公司效益不好了,不好意思,最先砍掉的就是这部分人。 如果要排序的话应该是先砍掉研发,接着是行政,最后才是财务。 财务管着老板的钱袋子,这个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砍。 行政帮忙处理公司日常运营,可以砍,但这部分人工资不算高,留着也可以。 头痛的就是研发这群人,不仅工资高产出见效还慢,现在公司经营困难干脆砍掉算了,反正少了他们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等效益好时再招就行。 这就是电子研发人员的真实处境,都说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可企业一旦遇到困难最先砍掉的就是研发,这种情况就可以看出电子工程师的待遇。 这也不仅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工科专业都一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还算好的,比这差的多了去了。 有个不同的工科专业就是计算机,对,我很喜欢拿它来举例子。 计算机相关企业有个特点,他们的产品没有硬件成本,只要研发出来后便可以近乎无限次数的销售,销量越大平摊的成本越低,最后趋近于零成本。 那省出去的硬件成本去哪了呢?答案是分给了程序员。 这也是为什么计算机这一行普遍薪资较高的原因,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坏处,即35岁危机。哈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最后给个我这些年结合招聘新人、同事跳槽、同学聊天中得知的薪资待遇说下我对电子工程师各阶段的薪资吧!(这里只针对普通一、二本院校毕业生) 一般应届毕业起步5~8K,显有超过这些的,两到五年工作经验10~25K,五年以上基本到顶,大概在30K左右,然后是14薪,普遍就这么个条件,偶尔有超越这个条件的都算是行业上层了。 以上只针对上海地区的工作条件来讲,其它地方自己行判断。 计算机中1K等于1024Byte,谈薪资时1K即1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