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勤丰 | 不如见一面

 聚力阅读 2024-04-19 发布于河南

总第2362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20世纪80年代,焦群是安徽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20年,通过微信群我们相识,这些年来有了一些互动。2024年烟花三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去芜湖参加一个文学活动,特意到该市弋江区金域蓝湾小区拜访了焦群夫妇。

星期天上午,一群文学爱好者参观了芜湖古城。钱庄、古县衙门、安徽省第二监狱,展现了当年金融与政治中心的风貌。萧家巷诞生了铁画,儒林街深藏着吴敬梓潜心写作《儒林外史》的古民居,潘玉良的居住地至今仍飘荡着一代美术大师的魂魄。芜湖江染坊,年轻人正潜心制作江染工艺品,传统艺术有望得以延续与发展。米店的巨幅照片与算盘隔墙,提醒人们芜湖作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曾经有过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观即将结束,我匆匆赶到酒店,简单收拾好随身物品,就打车向焦老的住处赶去。我带上一些从古城购买的俄罗斯特产,像大列巴、巧克力,牛扎乳,希望他的小孙女能够喜欢。

焦老夫妇已经在小区正对大门的小型广场上等我。一进入小区,我就看到一对老年夫妇正在向门口张望,我连忙挥手向他们致意。走到他俩身边,我紧紧地抓住焦老的手,心中非常激动与欣喜。他与爱人身材不亮,可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来之前他叮嘱我,文人见面可以空手。见我带着礼物,他有一些抱怨,我连忙解释道,是给他小孙女准备的。焦老夫妇周一到周五要去小女儿女婿处接送孙女上小学。小女儿女婿平常工作太忙,亲家母身体不好,亲家公要照顾她,焦老夫妇身体还算硬朗,接送孙女上学还是忙得过来。周末孙女由小女儿女婿陪着照应着,两位老人可以回到自己金域蓝湾小区,享受一份两人世界的自由与清闲。

到了饭点,焦老连忙让夫人将我带的礼物送回家,然后夫妇俩领着我来到一家酒店,我点菜,他们买单。等待与就餐过程中,焦老和我便一见如故地聊了起来。

焦群老人祖籍是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沟村,那里山清水秀,绿树环绕,长寿老人很多。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焦老就考取了屯溪一中读高中,离开了他深爱的故土。由于他作文能力超群,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他颇为赏识。他一方面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一方面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成绩出类拔萃。高考那年,凭他的成绩,他完全可以考取上海的复旦大学,可由于家庭成分高,他只能填报合肥师范学院,读了中文系。

虽然读不了理想的大学,但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失落中略感欣慰。大学期间,他以文学史为线索,广泛阅读了中外古今的文学名著,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大学毕业后,正是国家经济上最困难时期,焦群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了一名山区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对文学的热爱转化为他对语文教学的巨大热情,即使十年浩劫时期,学校教学受到了冲击,他的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依然让他受到周围人的敬重。

1978年,知青身份的妻子返城回芜湖,两个女儿随母亲获得城市户口,焦老很快以解决两地分居为由调到了芜湖市。

1981年,焦群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期待》投寄给《安徽文学》,很快得以发表。主编还写信给他,鼓励他潜心创作,写出更多佳作。焦群不负众望,接连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中短篇小说,一篇小说还获得安徽省年度优秀小说奖。他1982年成功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后来又当选为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尽管发表作品带来了一些稿费收入,可对于养家糊口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妻子在乡下当民师,回到城里只能进企业当普通工人,一个月只挣30多元。自己大学毕业二十多年,月工资只有70多元。两个女儿要养活,还要在城市置房安家,缺钱的地方太多了。于是,已过不惑之年的焦群开始拼命挣钱,在学校带课,到校外培训机构带课,到部队军校预科班带课,带课赢得了远超文学创作的丰厚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初,焦群终于在芜湖市有了自己的一处房产,两个女儿分别考取了一所专科院校与一所中专学校。

整天为生计打拼,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创作。毕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风花雪月的文学真的解决不了许多生活问题。只是,偶尔拿起一篇小说或一篇散文,沉浸于阅读的快乐中,他猛地想起自己曾经的写作经历和写作梦想,心中便涌上一些难言的酸楚。

焦老的叙述,引起我情感上深深的共鸣。20世纪80年代,文学如火如荼,我曾经想过投入全部身心进行文学创作,可后来为了教学,为了生计,为了挣钱,我不也是轻而易举放弃了对文学的追求吗?

56岁的焦老毅然在学校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只身来到深圳蛇口区一实验中学,成了一名出色的高中语文老师。他发现,深圳教师的月工资是内陆八倍多,还有各种奖金与福利。巨大的差距让他惊愕,让他兴奋。两年后,爱妻退休了,应聘到蛇口区某知名小学当语文老师。虽离开讲台许多年,可早年当民师的功底还在,她经受住高知如云的家长们的挑剔,成了受人尊敬的优秀语文老师。

2005年,焦老夫妇选择回到芜湖,他们在芜湖最高档的小区买了一套大房子,耗资30多万。小区离芜湖的母亲河青弋江不远,而青弋江发源于徽州山区,那是焦老的家乡。小区前有一座很大的公园,里面绿树葱茏,花团锦簇。两位老人每天傍晚坚持到公园散步一小时。充足的运动量让他们八十多岁了仍然耳聪目明,反应灵敏,语言连贯,动作敏捷。他们的大女儿女婿在深圳创业成功,小女儿女婿就在两位老人身旁,住得不远,平常相互都有个很好的照应。

焦老对我在他老家沟村附近的养老小区——黄山互助公社买房很感兴趣,他问我怎么会在黄山脚下买房?怎么遇上的机会?我告诉他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广告,联系了售房公司,实地做了一些考察,没有多少犹豫就买下了。与省城相比,黄山房价真的太便宜了,那里得天独厚的优质空气与水源真是无价之宝。退休后我们打算每年在黄山脚下住上一段时间,洗肺养心,那对健康会大有裨益。当然,秋冬时节我们还是要回到家乡,亲情友情还是要兼顾。黄山西站建好后,有了高铁,从合肥老家到我们在黄山的住处也只需两个小时。

焦老告诉我,他们在黄山区区政府附近的一高档住宅区也买了一套房,孙女放暑假两位老人可以带着她一同回家乡住上一段时间。我忙说,今年暑假我们肯定在黄山,届时可以相互到家里做客。焦老满口答应。

86岁高龄的焦老如今又回归了文学,一些小说与散文在一些微信文学平台上发表,依然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文字优美,让人爱读。文学,使他永葆一颗年轻人的心。因为文学,我俩结缘。

饭后,我忙着去芜湖站赶动车,焦老夫妇为我叫来出租车,于是我与两位老人紧紧握手,依依道别。

作者简介

张勤丰,张勤丰,中学教师,文学学士,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勤丰 | 小姨的命运

张勤丰 | 情殇

张勤丰 | 青春的魅力

张勤丰 | 那一年我走上讲台

张勤丰 | 怀念你,家乡的完中

张勤丰 | 乡中七年

张勤丰 | 一个自行车摊位的守护者

张勤丰 | 希望不灭

张勤丰 | 四个自考好友的沉浮人生

张勤丰 | 灰色人生

张勤丰 | 领悟自然之道

张勤丰 | 贵客来访

张勤丰 | 悠悠岁月里的一支动听的歌

张勤丰 | 命若浮萍

张勤丰 | 老欧其人

张勤丰 | 最温馨的记忆

张勤丰 | 归途

张勤丰 | 烛照心灵的师长

张勤丰 | 一个女孩的成长

张勤丰 | 拯救灵魂

张勤丰 | 我的文学情结

张勤丰 | 发现与拯救

张勤丰 | 天边那抹红

张勤丰 | 严寒里的温暖

张勤丰 | 收音机、手表和自行车

张勤丰 | 永不褪色的记忆

张勤丰 | 隔壁老舅

【高考季】张勤丰 | 风行者

张勤丰 | 现实与远方——读胡敏长篇小说《琴行》有感

张勤丰 | 感谢生活

张勤丰 | 与手电筒有关的乡村生活

张勤丰 | 怀念一只兔子

张勤丰 | 与手电筒有关的乡村生活

张勤丰 | 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张勤丰 | 一次特殊的母校之旅

张勤丰 | 期待中的嬗变

张勤丰 | 写作的意义

张勤丰 | 美丽的眼睛

张勤丰 | 六月飞绿

张勤丰 | 老刘的文学情结

张勤丰 | 明信片与贺卡

张勤丰 | 东城明珠和睦湖

张勤丰 | 爸爸的誓言

张勤丰 | 同学情

张勤丰 | 西服翩翩

张勤丰 | 闪光的幸福

张勤丰 | 诗意地栖居


主编:风雨薇、绿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