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母为何执意要把黛玉接来贾府?内中有何隐情?

 liuhuirong 2024-04-19 发布于湖北
说是隐情,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可是“隐情”一词也不假——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大家都不会说出来。
《红楼梦》第二回有这么一句话:“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这个没出场、没戏份的孩子,为什么要专门交代一句?难道曹雪芹用大半辈子写作删改的《红楼梦》,还会留下一句没用的废话吗?
当然不是。“去岁”死了儿子,“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又死了妻子。这个四口之家(林如海还有“几房姬妾”,但是在古代,当然不算数的),两年之间,居然减员一半。
几年以后,林如海也死了,大概不到五十。估计他的身体也不太好。黛玉多病更是明显。这样看来,这一家子的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
如果黛玉夭折,林如海当然伤心,但毕竟是成年人,还能支撑。但如果,万一,林如海早死呢?抛下年幼的林黛玉,“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如果遇到狠心的亲戚宗族,说不定还会谋财害命,把小小的黛玉虐待致死呢。《醒世姻缘传》里,不就有这样的故事吗?
《醒世姻缘传》里的故事是这样的:小琏哥父亲死后,继母卷逃,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只剩下“三十多亩没典出去的地”和一所房子。同族的晁思才收养了这个孩子,按规矩和惯例应该立下字据,“等孩子大了,或是怎么交给他才是”。
晁思才当然不肯把财产交还,于是打定主意,在小琏哥长大之前,要把他虐待而死:“日间直等吃剩的饭与他两碗,也不管甚么冷热;晚间叫他在厨房炕上睡觉,也没床被盖。六七岁的孩子,叫他大块的扫地,提夜壶,倒尿盆子,牵了个驴子沿了城墙放驴,作践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有一次孩子想跑,晁思才“将小琏哥拉夺回去,把手里拿的条子劈头劈脸的乱打,打的那小琏哥待往地下钻的火势”。结果“消不得半年期程,你一顿,我一顿,作祟的孩子看看至死,止有一口油气”。
贾敏死的时候,黛玉也只有六岁。几年后林如海去世,黛玉不过十岁左右。她又是女孩子,又先天体弱。如果落到想谋夺财产的族人手里,不用像晁思才那样明显地虐待小琏哥,只要不够体贴入微,或者假装无心地言语刺激,就足以断送黛玉的一条小命了!
当然,这悲惨的后果,一定建立在林如海早逝的基础上。我们读者知道,林如海的确是早早死了。贾母也料到这可能性,连林如海自己也想到了。可是毕竟,在贾敏死的时候,林如海还没有病倒,谁能把“林姑老爷恐怕会早死”这样的话说出来呢?
贾母和林如海是按“林如海早死”来安排黛玉的,但所有人都不会把“林如海早死”说出来。这,就是隐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