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入柏林后,斯大林放弃黄金赔偿,却把几百车皮工业设备拉回苏联

 数字人生6688 2024-04-19 发布于山东

墨忟轩
关注
2024-03-05 22:54
来自湖南

波兰“旧账重提”,要求德国赔偿在二战期间因为侵略、占领波兰对波兰造成的损失,其中包括折合约9.5万亿人民币的赔偿款,以及要求归还波兰的文化财产等共计9条内容。

众所周知,德国接连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后被索赔了一个“天文数字”,直到2010年才将赔款偿还完成。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攻入柏林之后,斯大林放弃了向德国索要黄金赔偿,而是从德国运走了几百车皮的“废铁”当做赔偿。为什么斯大林会放着黄金不要,要废铁呢?

攻入柏林,计划索赔

1945年4月,苏联集中了三个方面军、250万兵力以及大量飞机、坦克、火炮,展开了柏林会战。

在朱可夫等苏联名将的指挥下,苏军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终于在4月25日对柏林形成合围。

4月30日,苏军向德国国会大厦发起冲击,他们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终于在当晚将苏联红旗插在了国会大厦的楼顶。

苏联方面拒绝了德国谈判的要求,斯大林指示道,他们只接受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无奈之下,德国在5月9日正式向苏联及其盟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宣告着德国的彻底战败。

在德国战败后,二战也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此时的苏联来说,如何处置纳粹德国、重建国际秩序,如何进行战争索赔等问题成为了苏联和盟国最为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付出了2960万伤亡(包括死亡、失踪、被俘、伤病等)以及1740万平民伤亡的巨大代价,才将国家从危亡的边缘拯救了回来。

并且,是苏军第一个攻入柏林、将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顶上,自然苏联也就成为了当时世界大国中对于德国索赔最为积极的那个。

其实,苏联对于向德国索赔早已有了准备:早在1943年11月,苏联就成立了对德索赔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设计对德国索赔的目标、制定对德国索赔的方案。

苏联方面认为,向德国索赔,主要是为了让削弱德国的经济、工业以及综合实力,使其没有能力再对苏联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而并非是要将德国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此外,苏联当然也需要从德国获取一笔赔偿金,用于苏联国内的建设和经济恢复,让苏联的经济实力尽快恢复。

最初,赔偿委员会向斯大林提出了高达230亿美元的高额赔偿要求,而且,苏联的赔偿“优先级”还要排在英国、美国等前面,也就是说,要先给苏联赔偿,再赔偿给其他国家。

不过,斯大林等人认为这一方案的数额过于巨大,美英等国不可能会同意,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索赔委员会将索赔金额降低到了100亿美元。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正式开始商量如何向德国索赔,此时,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站在同一战线上,坚决反对斯大林提出的索赔方案。

无奈之下,苏联只能与美英不断讨价还价,三国好不容易才对索赔的大方向达成一致:德国的实力需要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军事工业,战后只能发展轻工业、农业,以免其再次获得发动侵略战争的能力。

此外,德国有义务进行战争赔偿,但这需要在德国能够独立生存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不能够一次“掏空”德国,使之失去生存能力。

可有人说,当斯大林在好不容易才和美国、英国对于赔偿问题达成初步一致之后,却拒绝了德国“真金白银”的赔偿金,而是转而从德国拉回了几百车的“废铁”,这是为什么呢?

拉回来的真的是“废铁”吗?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要说斯大林放弃折合成黄金的赔偿款、将德国的几百车“废铁”拉回苏联,都是一个“标题党”,因为斯大林拉回苏联的根本就不能说是“废铁”。

在波茨坦会议上,苏联、美国、英国三国还商量了如何提取赔偿的问题。

当时,美国先提出,三国应该从各自的占领区中“提取”赔偿,但是大家也可以“互通有无”,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赔偿。

但这一方案对于斯大林来说是“吃亏”的,因为苏联所占领的东德地区,主要发展的就是农业和轻工业,而德国当时领先世界的重工业、军事工业几乎都位于西方占领的西德地区。

在谈判中,斯大林就提出了一个索赔要求,他们打算从东德地区盛产的食物、原材料等物资来换取西德地区15%的设备,这也就是所谓苏联从德国拉回来的“废铁”。

但这些真的是“废铁”吗?当然不是!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德国的科技水平、工业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上。

德国是老牌工业强国,科技实力、工业基础都十分不凡,在二战前,德国的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占到了全世界的13.2%。

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考虑到德国的面积大小,这个产值其实已经十分“恐怖”了。

而在德国发起“闪电战”横扫大半个欧洲之后,他们“整合”了法国、比利时、捷克等国的工业能力,其工业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例如工业实力排在世界第五位的法国,其工业能力几乎都在为德国服务,也就是说,德国整合了大半个欧洲的工业之后,其工业实力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

数据显示,在二战期间,光是德国就拥有 170万台机床——这还不包括其他被德国占领的国家所拥有的机床数量——让德国成为了全球拥有机床最多的国家。

相比之下,当时美国拥有的机床数量还不到100万台,等到美国正式参战后,其机床数量才暴增到170万台,而到了这个时期,德国的机床数量已经达到了210万台。

而且,德国当时还拥有许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们为德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前14年里,德国科学家总共获得了18个诺贝尔奖,是美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5倍之多,可见,德国科技实力之强大。

在科技和工业实力的结合之下,德国率先研发出了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虎式坦克、STG-44自动步枪等远远领先于盟军的武器装备。

而且,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同样十分“可怕”,因为就算德国在不断受到空袭的情况下,德国的产能依旧在不断上升。仅1944年一年,德国所生产的武器装备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45个装甲师。

这足以看出德国当时的国力,因而,位于德国的工业设施、生产设备,怎么看都不可能用“废铁”来概括。

如果真的有人要说这些东西是“废铁”,可能只是因为这些设备大多都是钢铁所制造,而且,因为战争和轰炸的缘故,这些设备产生了一些损坏。

也有可能是在苏联将它们拆解、并带回苏联的时候,产生了一定的损坏,但要说它们是“废铁”,苏联可第一个就不答应。

在苏联与西方的“协定”之下,他们将德国的先进工业设备拆解、装车,从德国千里迢迢运回了苏联。

数据显示,德国一共有2195家企业被苏联“拆迁”,其中1000多家企业的设备被运往苏联,在高峰时期,每天就有800多车皮的设施设备通过铁路运往苏联。

那么,到底为什么斯大林会宁可放弃黄金赔偿,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德国设备拆除、装车,带回苏联呢?这就体现出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之处了。

斯大林的深谋远虑

斯大林选择带走德国的设施设备,最主要的目的当然就是获得德国的先进设备。

如前所述,德国在二战时期拥有极为发达的科技和工业,而当时的苏联虽然是世界第二强国,但其与美国尚有很大的差距。

这个时候选择将德国的工业设施拆迁带走,意味着苏联可以获得德国的工业技术、工业能力,也可以很快对其进行模仿甚至超越,这对于苏联来说,远比真金白银来的更加重要。

发展重工业,工业设备很重要,人才同样重要。最初,苏联虽然带走了大量的德国设备,但由于装运、保管不当,许多设备在运输途中就产生了损坏。

而且,苏联还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导致许多设施无法进行安装调试、当然也无法真正投入生产和使用。

于是,苏联又向德国提出“劳务赔偿”,即征用德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让他们前往苏联,为苏联进行工业设备的安装调试。

数据显示,包括科学家和其家属在内,苏联总共从德国“征用”了20万人,这让苏联的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这笔“赔偿”折算成美元大约价值33.4亿元,也正是因此,苏联在1950年时同意德国减少50%的赔偿款。

这也就相当于德国用工业设备、科学家和科学技术,抵消了一半的战争赔偿。

后来,这些德国装备被运用到苏联的不同的领域中,苏联科学家也在不断研究这些设备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原理,这让苏联的重工业水平迅猛提升,也让苏联在美苏争霸的道路上迅猛向前。

从此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斯大林看中的并不是德国一些可以说是“老旧”的设备,而是德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这就是他深谋远虑的地方。

当初杜鲁门同意苏联用食物换取德国“西占区”的工业设备时,绝没有想到斯大林是存有这一心思,如果有的话,相比美国和英国怎么都不可能答应。

此外,斯大林选择用德国的设施设备来抵债,还有一重考虑,那就是如果让德国用黄金,或者说用现金支付战争赔偿,可能产生其他问题。

例如,如果要让德国用等价的黄金来支付赔偿金,德国多久才能付完赔偿金?很显然,短时间内德国是不可能偿还完战争赔款的。现在我们知道,德国直到2010年才真正将战争赔款清偿完毕,而苏联甚至都没有“活到”2010年。

也就是说,当时斯大林选择将德国的工业设施带走,其实是让苏联“最快”从战争赔偿中得益的方法。

尽管后来大规模的设备拆迁导致德国苏占区内经济凋敝,苏联不得不将索赔方式改为在东德组建“苏联股份公司”,这些公司利用德国的原材料、设备和工人来进行工业生产,所得产品全部无偿运往苏联“抵债”,但这同样也让苏联十分受益。因为这些公司都是由苏联管理的,他们当然可以从中学到德国的技术和经验。

再例如,如果苏联选择让德国用现金支付战争赔偿,那么高达数十亿的现金赔款,很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到时候,战争赔款不仅不能让苏联受益,更有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令苏联得不偿失。

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当时斯大林在对德国设备进行拆迁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只带走了德国的军工设备、重工业设备,而忽略了轻工业设备,导致苏联的轻工业一直十分落后,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确实,苏联带走的大部分都是他们认为德国“不应该拥有”的重工业设备,但其实,当时苏联对于纺织、造纸等轻工业设备同样十分感兴趣,也往国内运了不少。

只是后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美苏冷战、两极对峙,苏联急于在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胜过美国,而着重于重工业发展、忽略了轻工业发展,才会导致苏联“两条腿不一样粗细”,最终还走上了解体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联忽视轻工业,并非斯大林一人之过,他当时选择要德国设备的决定无疑是正确,且具有长远眼光的。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