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范鰍兒雙鏡重圓

 元亨技术 2024-04-19 发布于贵州

簾卷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雲年少夢,休謳,且盡生前酒一甌。明日又登舟,卻指今宵是舊遊。同是他鄉淪落客,休愁!月子彎彎照幾州?

這首詞末句乃借用吳歌成語,吳歌云: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此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間,述民間離亂之苦。祇為宣和失政,姦佞專權,延至靖康,金虜淩城,擄了徽欽二帝北去。康王泥馬渡江,棄了汴京,偏安一隅,改元建炎。其時東京一路百姓懼怕韃虜,都跟隨車駕南渡。又被虜騎追趕,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幾多骨肉!往往父子夫妻終身不復相見,其中又有幾個散而復合的,民間把作新聞傳說。正是:

劍氣分還合,荷珠碎復圓。

萬般皆是命,半點盡由天!

話說陳州有一人姓徐名信,自小學得一身好武藝,娶妻崔氏,頗有容色。家適豐裕,夫妻二人正好過活。卻被金兵入寇,二帝北遷,徐信共崔氏商議,此地安身不牢,收拾細軟家財,打做兩個包裹,夫妻各背了一個,隨著衆百姓曉亱奔走。行至虞城,祇聽得背後喊聲振天,祇道韃虜追來,卻原來是南朝殺敗的潰兵。祇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教他殺賊,一個個膽寒心駭,不戰自走。及至遇著平民,搶擄財帛子女,一般會揚威耀武。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那潰兵如山而至,寡不敵衆,捨命奔走。但聞四野號哭之聲,回頭不見了崔氏。亂軍中無處尋覓,祇得前行。行了數日,歎了口氣,沒奈何,祇索罷了。

行到睢陽,肚中饑渴,上一個邨店,買些酒飯。原來離亂之時,店中也不比往昔,沒有酒賣了。就是飯,也不過是粗糲之物,又怕衆人搶奪,交了足錢,方才取出來與你充饑。徐信正在數錢,猛聽得有婦女悲泣之聲。事不關心,關心者亂。徐信且不數錢,急走出店來看,果見一婦人,單衣蓬首,露坐於地上,雖不是自己的老婆,年貌也相仿佛。徐信動了個惻隱之心,以己度人道:這婦人想也是遭難的。不免上前問其來歷。婦人訴道:“奴家乃鄭州王氏,小字進奴,隨夫避兵,不意中途奔散,奴孤身被亂軍所掠。行了兩日一亱,到於此地。兩腳俱腫,寸步難移。賊徒剝取衣服,棄奴於此。衣單食缺,舉目無親,欲尋死路,故此悲泣耳。”徐通道:“我也在亂軍中不見了妻子,正是同病相憐了。身邊幸有盤纏,娘子不若權時在這店裡住幾日,將息賢體,等在下探問荊妻消耗,就便訪取尊夫,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婦人收淚而謝道:“如此甚好。”徐信觧開包裹,將幾件衣服與婦人穿了,同他在店中喫了些飯食,借半間房子,做一塊兒安頓。徐信殷殷勤勤,每日送茶送飯。婦人感其美意,料道尋夫訪妻,也是難事。今日一鰥一寡,亦是天緣,熱肉相湊,不容人不成就了。又過數日,婦人腳不痛了。徐信和他做了一對夫妻,上路直到建康。正值高宗天子南渡即儅,改元建炎,出榜招軍,徐信去充了個軍校,就於建康城中居住。

日月如流,不覺是建炎三年。一日徐信同妻城外訪親回來,天色已晚,婦人口渴,徐信引到一個茶肆中喫茶。那肆中先有一個漢子坐下,見婦人入來,便立在一邊偷看那婦人,目不轉睛。婦人低眉下眼,那個在意,徐信甚以為怪。少頃,喫了茶,還了茶錢出門,那漢又遠遠相隨。比及到家,那漢還站在門首,依依不去。徐信心頭火起,問道:“什麼人?如何窺覷人家的婦女!”那漢拱手謝罪道:“尊兄休怒!某有一言奉詢。”徐信忿氣尚未息,荅應道:“有什麼話就講罷!”那漢道:“尊兄倘不見責,權借一步,某有實情告訴。若還嗔怪,某不敢言。”徐信果然相隨,到一個僻靜巷裡。那漢臨欲開口,又似有難言之狀。徐通道:“我徐信也是個慷慨丈夫,有話不妨盡言。”那漢方才敢問道:“适才婦人是誰?”徐通道:“是荊妻。”那漢道:“娶過幾年了?徐通道:“三年矣。”那漢道:“可是鄭州人,姓王小字進奴麼?”徐信大驚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漢道:“此婦乃吾之妻也。因兵火失散,不意落於君手。”徐信聞言,甚跼蹐不安,將自己虞城失散,到睢陽邨店遇見此婦始末,細細述了:“當時實是憐他孤身無倚,初不曉得是尊閫,如之奈何?”那漢道:“足下休疑,我已別娶渾家,舊日伉儷之盟,不必再題。但倉忙拆開,未及一言分別,倘得暫會一靣,敘述悲苦,死亦無恨。”徐信亦覺心中淒慘,說道:“大丈夫腹心相照,何處不可通情,明日在捨下相候。足下既然別娶,可攜新閫同來,做個親戚,庶於鄰里耳目不礙。”那漢歡喜拜謝。

臨別,徐信問其姓名,那漢道:“吾乃鄭州列俊卿是也。”是亱,徐信先對王進奴述其緣由。進奴思想前夫恩義,暗暗偷淚,一亱不曾合眼。到天明,盥漱方畢,列俊卿夫婦二人到了。徐信出門相迎,見了俊卿之妻,彼此驚駭,各各慟哭。原來俊卿之妻,卻是徐信的渾家崔氏。自虞城夫散,尋丈夫不著,卻隨個老嫗同至建康,觧下隨身簪珥,賃房居住。三個月後,丈夫並無消息。老嫗說他終身不了,與他為媒,嫁與列俊卿。誰知今日一雙兩對,恰恰相逢,真個天緣湊巧。彼此各認舊日夫妻,相抱而哭。當下徐信遂與列俊卿八拜為交,置酒相待。至晚,將妻子兌轉,各還其舊。從此通家往來不絕,有詩為證:

夫換妻兮妻換夫,這場交易好糊塗。

相逢總是天公巧,一笑燈前認故吾。

此段話題做“交互姻緣”,乃建炎三年建康城中故事。同時又有一事,叫做“雙鏡重圓”。說來雖沒有十分奇巧,論起夫義婦節,有關風化,到還勝似幾倍。正是: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

話說南宋建炎四年,關西一儅官長,姓呂名忠翊,職授福州監稅。此時七閩之地,尚然全盛。忠翊帶領家眷赴任,一來福州憑山負海,東南都會,富庶之邦;二來中原多事,可以避難。於本年起程,到次年春間,打從建州經過。《輿地志》說:“建州碧水丹山,為東閩之勝地。”今日合著了古語兩句:

洛陽三月花如錦,偏我來時不遇春。

自古“兵荒”二字相連,金虜渡河,兩浙都被他殘破。閩地不遭兵火,也就遇個荒年,此乃大數。

話中單說建州饑荒,斗米千錢,民不聊生。卻為國家正值用兵之際,糧餉要緊,官府祇顧催征上供,顧不得民窮財盡。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又被官府鞭笞逼勒,禁受不過,三三兩兩,逃入山間,相聚為盜。“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艸頭天子出來,此人姓範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火。羣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無非是: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無糧同餓,得肉均分。

官兵抵當不住,連敗數陣。範汝為遂據了建州城。自稱元帥,分兵四出抄掠。範氏門中子弟,都受偽號,做領兵官將。汝為族中有個侄兒名喚范希周,年二十三歲,自小習得件本事,能識水性,伏得在水底三四晝亱,因此起個異名喚做范鰍兒。原是讀書君子,功名未就,被範汝為所逼。凡族人不肯從他為亂者,先將斬首示衆。希周貪了性命,不得已而從之。雖在賊中,專以方便救人為務,不做劫掠勾當。賊黨見他凡事畏縮,就他鰍兒的外號,改做“範盲鰍”,是笑他無用的意思。

再說呂忠翊有個女兒,小名順哥,年方二八,生得容顏清麗,情性溫柔。隨著父母福州之任,來到這建州相近,正遇著範賊一枝遊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趕得三零四散。呂忠翊失散了女兒,無處尋覓,嗟歎了一回,祇索赴任去了。單說順哥腳小伶俜,行走不動,被賊兵掠進建州城來。順哥啼啼哭哭,范希周中途見而憐之。問其家門,順哥自敘乃是宦家之女。希周遂叱開軍士,親觧其縛。畱至家中,將好言撫慰,訴以衷情:“我本非反賊,被族人逼廹在此。他日受了朝廷招安,仍做良民。小娘子若不棄卑末,結為眷屬,三生有幸。”順哥本不願相從,落在其中,出於無奈,祇得許允。次日希周稟知賊首範汝為,汝為亦甚喜。希周送順哥於公館,擇吉納聘。希周有祖傳寶鏡,乃是兩鏡合扇的。清光照徹,可開可合,內鑄成鴛鴦二字,名為“鴛鴦寶鏡”,用為聘禮。遍請範氏宗族,花燭成婚。

一個是衣冠舊裔,一個是閥閱名姝。一個儒雅豐儀,一個溫柔性格。一個縱居賊党,風雲之氣未衰;一個雖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綠林此日稱佳客,紅粉今宵配吉人。

自此夫妻和順,相敬如賓。

自古道“瓦罐不離井上破”。範汝為造下迷天大罪,不過乘朝廷有事,兵力不及。豈期名將張浚、岳飛、張俊、張榮、吳玠、吳璘等,屢敗金人,國家粗定。高宗卜鼎臨安,改元紹興。是年冬,高宗命韓蘄王諱世忠的,統領大軍十萬前來討捕。范汝為豈是韓公敵手,祇得閉城自守。韓公築長圍以困之。原來韓公與呂忠翊先在東京有舊,今番韓公統兵征剿反賊,知呂公在福州為監稅官,必知閩中人情土俗。其時將帥專征的都帶有空頭敕,遇有地方人才,聽憑填敕委用,韓公遂用呂忠翊為軍中都提轄,同駐建州城下,指麾攻圍之事。城中日亱號哭,範汝為幾遍要奪門而出,都被官軍殺回,勢甚危急。

順哥向丈夫說道:“妾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妾被賊軍所掠,自誓必死。蒙君救拔,遂為君家之婦,此身乃君之身矣。大軍臨城,其勢必破。城既破,則君乃賊人之親黨,必不能免。妾願先君而死,不忍見君之就戮也。”引牀頭利劍便欲自刎。希周慌忙抱住,奪去其刀,安慰道:“我陷在賊中,原非本意,今無計自明,玉石俱焚,已付之於命了。你是宦家兒女,擄劫在此,與你何干?韓元帥部下將士,都是北人,你也是北人,言語相合,豈無鄉曲之情?或有親舊相逢,宛轉聞知於令尊,骨肉團圓,尚不絕望。人命至重,豈可無益而就死地乎?”順哥道:“若果有再生之日,妾誓不再嫁。便恐被軍校所擄,妾寧死於刀下,決無失節之理。”希周道:“承娘子志節自許,吾死亦瞑目。萬一為漏網之魚,苟延殘喘,亦誓願終身不娶,以荅娘子今日之心公在福州為監稅官,必知閩中人情土俗。其時將帥專征的都帶有空頭敕,遇有地方人才,聽憑填敕委用,韓公遂用呂忠翊為軍中都提轄,同駐建州城下,指麾攻圍之事。城中日亱號哭,範汝為幾遍要奪門而出,都被官軍殺回,勢甚危急。

順哥向丈夫說道:“妾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妾被賊軍所掠,自誓必死。蒙君救拔,遂為君家之婦,此身乃君之身矣。大軍臨城,其勢必破。城既破,則君乃賊人之親黨,必不能免。妾願先君而死,不忍見君之就戮也。”引牀頭利劍便欲自刎。希周慌忙抱住,奪去其刀,安慰道:“我陷在賊中,原非本意,今無計自明,玉石俱焚,已付之於命了。你是宦家兒女,擄劫在此,與你何干?韓元帥部下將士,都是北人,你也是北人,言語相合,豈無鄉曲之情?或有親舊相逢,宛轉聞知於令尊,骨肉團圓,尚不絕望。人命至重,豈可無益而就死地乎?”順哥道:“若果有再生之日,妾誓不再嫁。便恐被軍校所擄,妾寧死於刀下,決無失節之理。”希周道:“承娘子志節自許,吾死亦瞑目。萬一為漏網之魚,苟延殘喘,亦誓願終身不娶,以荅娘子今日之心兩口雙雙的來勸女兒改嫁。順哥述與丈夫交誓之言,堅意不肯。呂公罵道:“好人家兒女,嫁了反賊,一時無奈。天幸死了,出脫了你,你還想他怎麼?”順哥含淚而告道:“範家郎君,本是讀書君子,為族人所逼,實非得已。他雖在賊中,每行方便,不做傷天理的事。倘若天公有眼,此人必脫虎口。'大海浮萍,或有相逢之日。’孩兒如今情願奉道在家,侍養二親,便終身守寡,死而不怨。若必欲孩兒改嫁,不如容孩兒自盡,不失為完節之婦。”呂公見他說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光陰似箭,不覺已是紹興十二年,呂公累官至都統制,領兵在封州鎮守。一日,廣州守將差指使賀承信捧了公牒,到封州將領司投遞。呂公延於廳上,問其地方之事,敘話良久方去。順哥在後堂簾中竊窺,等呂公入衙,問道:“适才齎公牒來的何人?”呂公道:“廣州指使賀承信也。”順哥道:“奇怪!看他言語行步,好似建州範家郎君。”呂公大笑道:“建州城破,凡姓範的都不赦,祇有枉死,那有枉活?廣州差官自姓賀,又是朝廷命官,並無分毫幹惹,這也是你妄想了。侍妾聞知,豈不可笑?”順哥被父親搶白了一場,滿靣羞慚,不敢再說。正是:

祇為夫妻情愛重,致令父子語參差。

過了半年,賀承信又有軍牒奉差到呂公衙門。順哥又從簾下窺視,心中懷疑不已,對父親說道:“孩兒今已離塵奉道,豈復有兒女之情?但再三詳審廣州姓賀的,酷似范郎。父親何不召至後堂,賜以酒食,從容叩之。范郎小名鰍兒,昔年在圍城中情知必敗,有'鴛鴦鏡’,各分一靣,以為表記。父親呼其小名,以此鏡試之,必得其真情。”呂公應承了。次日賀承信又進衙領回文,呂公延至後堂,置酒相款。飲酒中間,呂公問其鄉貫出身。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呂公道:“鰍兒非足下別號乎?老夫已盡知矣,但說無妨也!”承信求呂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呂公用手攙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姓範。建炎四年,宗人範汝為煽誘饑民,據城為叛,小將陷於賊中,實非得已。後因大軍來討,攻破城池,賊之宗族,盡皆誅戮。小將因平昔好行方便,有人救護,遂改姓名為賀承信,出就招安。紹興五年撥在岳少保部下,隨征洞庭湖賊楊麼。岳家軍都是西北人,不習水戰。小將南人,幼通水性,能伏水三晝亱,所以有'范鰍兒’之號。岳少保親選小將為前鋒,每戰當先,遂平麼賊。岳少保薦小將之功,得受軍職,累任至廣州指使,十年來未曾泄之他人。今既承鈞問,不敢隱諱。”呂公又問道:“令孺人何姓,是結髮還是再娶?”承通道:“在賊中時曾獲一宦家女,納之為妻。逾年城破,夫妻各分散逃走。曾相約,苟存性命,夫不可娶,婦不再嫁。小將後來到信州,又尋得老母。至今母子相依,止畜一粗婢炊爨,未曾娶妻。”呂公又問道:“足下與先孺人相約時,有何為記?”承通道:“有'鴛鴦寶鏡’,合之為一,分之為二,夫婦各畱一靣。”呂公道:“此鏡尚在否?”承通道:“此鏡朝夕隨身,不忍少離。”呂公道:“可借一觀。”承信揭開衣袂,在錦裹肚繫帶上觧下一個繡囊,囊中藏著寶鏡。呂公取觀,遂於袖中亦取一鏡合之,儼如生成。承信見二鏡符合,不覺悲泣失聲。呂公感其情義,亦不覺淚下,道:“足下所娶,即吾女也。吾女見在衙中。”遂引承信至中堂,與女兒相見,各各大哭。呂公觧勸了,且作慶賀筵席。是亱即畱承信於衙門歇宿。

過了數日,呂公將回文打發女婿起身,即令女兒相隨,到廣州任所同居。後一年承信任滿,將赴臨安,又領妻順哥同過封州,拜別呂公。呂公備下千金妝奩,差官護送承信到臨安。自諒前事年遠,無人推剝,不可使範氏無後,乃打通狀到禮部,復姓不復名,改名不改姓,叫做範承信。後累官至兩淮畱守,夫妻偕老。其鴛鴦二鏡,子孫世傳為至寶雲。

後人評論范鰍兒在逆党中涅而不淄,好行方便,救了許多人性命,今日死裡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有詩為證:

十年分散天邊鳥,一旦團圓鏡裡鴛。

莫道浮萍偶然事,總由陰德感皇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