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创新策略

 我的教育人生 2024-04-19 发布于北京

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创新策略

作者:李广生

创新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可以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创新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创新是企业和国家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科学技术到社会制度、文化形态,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向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个体、组织、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生活水平提高的“助推器”、人类智慧的“挖掘机”,但也正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因素,制约甚至扼杀了创新。制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创新的因素包括:
1.平衡各方需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承载着主管部门、基层学校、主持人及参与者个人等多方面需求和利益,既要追求个人发展,又要促进学校发展,还要实现区域发展,创新的动机不强。
2.管理制度固化:各级主管部门均制定了规范的严密的工作室管理制度,对活动形式、活动次数、活动内容、预期成果和资金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创新的空间有限。
3.教育文化桎梏:教育系统内在的对传统的偏爱和固守、对创新的怀疑和抵触一直存在,教育创新,包括改革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考试评价等一直步履艰难,创新的压力巨大。
4.功利思想束缚:功利主义是教育的天敌,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名”的错误理解和追求,导致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出现“圈子化”倾向,出现创新的导向偏差。

创新的动力不强、空间有限、压力巨大和方向偏差,其共同作用导致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在创新之路上举步维艰。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制约创新的因素也正是创新的切入点。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1.百花齐放转向一枝独秀: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举办者、主持人和参与者都期望成果丰厚、收获饱满,恨不得所有的问题都能在短时间一次性解决,导致任务重、活动多,疲于奔命,很多成果和成绩只能靠“凑”。如果勇敢的放弃“百花齐放”的美好愿望,本着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聚精会神“只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在追求“一枝独秀”的过程中,因为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更有可能催生出创新。
2.名人效应转向桃李效应:不可否认,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都希望借助名人效应促进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但也不可否认,在教育场景中名人效应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因为教育本身便是细水长流的慢功夫,名人效应的光环经不起岁月的磨砺和近距离的观察。但如果不完全依赖于名人效应,转向追求“桃李效应”,专注于做事而不是出名,更有可能出现创新的举措。
3.只做加法转向尝试减法:毫无疑问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是一道“加法题”,主持人和参与者都会因此而增加工作量,为本来就繁忙的工作雪上加霜,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如果工作室本身是“加法”,在工作室学到还是如何加强管理、如何加强教学等“加法”,加来加去便不堪重负。是否可以尝试做一些“减法”呢?如工作室可以讨论一下,学校管理机构哪些可以精简、学校管理制度哪些可以不要、教学管理哪些环节可以舍弃、哪些检查评比等活动可以减少等问题。这样一来,就有可能看到真正的创新。
4.专家知识转向实践智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都会搭建与专家对话的平台。专家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专家的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践智慧,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如果过于依赖专家知识,用专家理论和专家视角看到教育工作,可能会束缚而不是促进教师发展。事实上我们可以转换思路,关注校长教师的实践智慧,从生动有效的实践中透视理论的价值。

总之,以上四条策略是创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四种思路,具体工作中还需要主持人和参与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虽然艰难,但不是没有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