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博士”的农业之道:只有把规模做大,才有可能成功

 花果飘香 2024-04-19 发布于浙江

吴建明(左2)向大家介绍农场的运营情况
“去年的'秋月’梨卖得怎么样?”我问吴建明(江苏绿舟梨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3年9月上旬我在山东莱阳时,他从上海赶过来,跟着我看了山东省青青大地果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青大地”)和烟台青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农禾”)的“秋月”梨,最后订了青农禾的货。事后孟磊(烟台青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还特意向我夸赞了吴建明的从商之道。
“卖得还可以。”吴建明笑着说:“去年我拿得不多,几十万斤吧!收货价是5.6元/斤,比当时的行情价高1元多/斤。去年正常的价格是4.2~4.3元/斤。”

青农禾基地的“秋月”梨

“你是宁愿多花钱,要收最好的货。”当时他和孟磊在交流的时候,我就听出他的选品理念。
“我就是用最贵的价格收,然后以最贵的价格卖。如果做一般的货我怎么和别人竞争啊?别人还有2~3元/斤的,你没法竞争。所以去年做下来,整个市场都承认我的货好,当然也都说我的价格贵。我们只能这么做。”
吴建明2017年在家乡——江苏丹阳投资建梨园时也是这种理念,仅凭俞美良(江苏绿舟梨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指导)手机上的一张照片就选择了日本一字龙干水平棚架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因为技术难度大,不仅在国内罕见,在日本也少有规模化应用。吴建明大手一挥,一干就是600亩,还放出狠话:要种最好吃的梨。

一字龙干水平棚架

“你自己的'翠冠’梨卖得怎么样?”我这几年去绿舟农场基本上都在春天,还没有在果实成熟季去品尝过他的成果。
“我们零售价卖得也挺贵的,礼盒装是99元、119元和139元,比'秋月’梨稍微便宜点;附近散称的是6元/斤、8元/斤和10元/斤。我们到市场上,因为去年行情不好,嘉兴水果市场的'翠冠’梨就2元/斤左右,我们卖3.5元/斤,在整个市场也是卖得最高的。”
吴建明原来还有个愿望,一年能通过零售渠道卖掉100万斤。这个目标没有实现,2023年绿舟农场的100万斤梨中只有一半是以零售价销售出去的,还有一半走了市场。

绿舟农场的“梨博士”礼盒

“怎么想起来除了卖自己的梨,还去卖别人的'秋月’梨?”我好奇地问道。
“因为我们自己也种了120亩'秋月’,今年投产。我想先去开发一下市场,等我自己的货上来之后也好卖。”吴建明解释道:“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做品牌,把销售期延长,最好能做成全年的。”
“做这个行业难道必须要一年忙到头,中间有段时间休息一下不行吗?”我跟曾飞(果商)也聊过这个话题,看他周年忙碌,品类很杂,但真正能盈利却不多。

管理房上的宣传标语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喜欢有忙有闲的。”吴建明说:“但是对我养员工来说,对我的品牌建设来说,都不利。因为这段时间你停了,这帮员工怎么办?如果叫临时工,他的专业程度也不够,所以最好是一直有货在走,这样对我来说,管理起来就比较方便。”
我心中暗笑,这应该属于老板们的集体焦虑:为了不让员工闲着,自己也不能闲着。

“这七八年做下来,你觉得农业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大吗?”我不好意思直接问效益。本来大果园的盈利概率已经是凤毛麟角,而吴建明选择的赛道又是低附加值的梨。

规模果园的机械化作业

“那差别大了。”吴建明倒不避讳谈效益,直言道:“我们原本以为投资农业成本不高,弄个三五年就收回成本了。现在已经完全不考虑收回成本,只要能维持,有点盈利就OK。如果把零售算进去,我们前年稍微挣了点;去年没挣钱,但也没亏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追问道。
“我认为是农业跟工商业相比,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稳定性太差。”吴建明说:“比如,价格的波动,还有天气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控的。”
“是不是跟规模有关系?假如你种的量刚好够你零售的量,这样的效益应该还是不错的。”我在江浙沪一带见过的盈利果园大多是这种类型。

俞美良(右)在介绍一字龙干形的结果特点

同样种了几百亩“翠冠”梨的胡晓海(浙江新理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这些果园主挣的其实是中间商和零售商的钱,而不是种植端的钱。
“做到我现在这个样子,我倒希望我的规模能做得更大,我才有可能成功。”吴建明的观点正好与我相反,见我面露疑惑,他解释道:“因为我做品牌嘛,品牌是需要体量的。从这两年的销售结果来看,'梨博士’在市场上已经有一点点的品牌溢价,但是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果我把品质把控好,把体量做大,未来就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品牌溢价。”
我已经明白他的商业思路,“青青大地”就是他的目标,但我还是担心:“你刚才也讲过,在种植端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体量做大之后,怎么才能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每年6~8吨/亩的有机肥使用量

“我几乎是不用化肥的,每年6~8吨/亩有机肥,这样生产出来的梨不光是甜,还有一种香味,所以我不担心品质的稳定性,我担心的是产量的稳定性。”吴建明自我批评道:“可能是我们的技术还不够好。”
虽然没尝过“梨博士”当季的梨,但看他的树形,看他的土壤,看满地青翠的毛叶苕子,以及他在市场上卖的价格,我是相信他说的与众不同的品质和口感。
“扩大体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别人的基地合作,或者直接收购别人的果;一种是自己扩大种植面积,你会优先选择哪一种?”我把这种选择形象地比喻为去KTV点小姐和谈恋爱娶媳妇。前者是可以换的,这批不行换一批;后者是不能轻易换的,无论脾气好坏都得忍着。

蔺经(中)和吴建明(左)等人在果园探讨技术

吴建明的选择是优先去KTV点小姐:“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收购别人的货会来得更稳妥。等我的团队把技术打磨得更好,能解决产量的稳定性问题,我才有底气去扩大面积。”
“这里有个矛盾。如果优先选择收购别人的货,你如何保证品质的稳定性?”我追问道。
去年他之所以选择青农禾,而不是名气更大的青青大地,原因就是青青大地的“秋月”梨一部分是收购的。如果不是我牵线搭桥,青农禾的“秋月”梨大概率也要卖给青青大地。

正在兴建的产后处理场所

“对,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个问题。”吴建明说:“去年我接触了很多种'秋月’的人,他们的目标都是要种到8000~9000斤/亩,他们想多卖钱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听到他们这么说,我就怕了,明年我还能不能再收他的货,所以是矛盾的。”

“有没有想过去山东搞块地种植'秋月’梨?”我不知道吴建明这种种植模式下生产出来的“秋月”梨会是什么样的品质,之前跟江苏省的几位梨专家聊过,他们都认为江苏不是很适合发展“秋月”梨,尤其是苏南地区。
“有,有好地我当然想种'秋月’梨。”吴建明说:“虽然种植端挣钱很辛苦,但是你没办法,你要有稳定的核心基地。青青大地之所以能把品牌做得这么稳健,就得益于他有自己的核心基地。”

青农禾的Y字形种植模式

“如果在山东发展,你还会选择这种一字龙干形吗?”我笑着问道。花期是这种树形最漂亮的时候,一排排树体整齐划一,头尾相衔,仿佛正在等待检阅的阅兵方阵。
“这种树形看起来很炫,对品质和机械化都是非常有利的,唯一的缺点是不利于丰产。我们去年的平均亩产量是3000斤多一点,做到4000斤都很难。”吴建明说:“像孟磊做的Y字形很容易做到5000~6000斤/亩,兼顾了产量和质量以及机械化,所以我现在认为他这种树形会更合适。”
我很难肯定这种栽培模式就是最好的。青青大地去年全部采用不抹赤霉素的种植模式,虽然在品质上有所提高,但是因为错过了中秋节的消费高峰,很难说就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在市场浪潮中坚守匠心的种植匠人

在市场的浪潮中,情怀与效益,种植与营销,产量与品质,产地与技术……众多的影响因子汇集成一个理想与现实的大杂烩。就像吴建明说的:市场就是那么残酷,有的人会知难而退,有的人会坚守匠心,直到走出眼前的困境。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规律。

2024年3月3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