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是古人常规做法,没什么神秘的

 毕生谈 2024-04-19 发布于北京

昨天对一道作文命题提出了质疑,有朋友指出,那道题目的说法也是有来源的。还是先将原题贴于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句话出自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依人的心境,把时间分为刚日和柔日。他觉得,人在情绪高昂之时,是刚日,精神振奋适合读经典著作,养浩然正气;人在意志消沉、情绪萎靡之时,为柔日,适合读历史典故,以沉思明志。
以上内容对当代青年有着很好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以“刚与柔”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800字,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朋友指出,这种说法出自南怀瑾先生。网上的资料说,南怀瑾先生确有类似的表述:
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吃中饭,他家客厅挂了一副对子很正派,字也好,写的是 “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朋友晓得好,就是解释不出来。刚日是精神特别好、思想特别清明的时候,要读经,读四书五经,读佛经,读基督教的《圣经》都可以。
读经需要思想,哲学思想必须要头脑精神够的时候去研究;精神不够的时候,看看《红楼梦》,看看什么彩虹蓝天那些小说也可以。
所谓刚柔,代表抽象的观念,“刚日”就是指心气刚强的时候,这里看不惯,满腹牢骚,情绪烦闷。这时候就要翻一下经书,看看陶冶性情的哲理,譬如孟子的养气啰,尽心啰。
相反的,如果心绪低沉,打不起精神,万般无奈的时候,那就是柔日,就要翻阅历史,激发自己恢宏的志气。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南先生是佛学研究的泰斗,但他的国学底子并不甚深,此事早有人指出过。当然,这也不是批评南先生,任何研究都是一样的,既需要“专家”,又需要“博士”。博者未必能精,精者未必能博,又博又精是人们的美好梦想,但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刚柔十日的说法在古代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冷门的知识。我之前举《礼记·曲礼》的例子,那是经书,地位不同于一般的书,所以,它的解释很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古籍中还有很多这种记载,比如,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说:作本纪十二,象岁十二月也。作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王仲修宫词》有两句曰:“刚日小王封大国,玉堂学士进新麻。”这些说法都是就单双日而言,并没有什么“心气刚强”“情绪烦闷”的区分。南先生的说法于古无据,属于他个人的理解,我们是否同意他的理解,那是另一回事,我们想表明的是,他这种解释,古代没有,是一种“自我作古”。
其次,我们要明确,“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是古人常规做法,根本没什么神秘的。这句话不是曾国藩原创,最早是钱大昕说的,“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这种单双日读经史的方法早有,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元代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里就说:“只日之夜,令玩索《大学》。……双日之夜,倍读凡平日已读书一遍。”简单说就是,单日学新知识,双日复习背诵,这算什么新奇的读书方法啊。
比程端礼还早的,宋代的陆游有诗题为《子聿以刚日读易柔日读春秋常至夜分每听之辄》,注意,那个时候就提出来“刚日读易,柔日读春秋”,读的东西不一样,但分刚分柔是一样的。
再比如,张慎仪满江红·其三·题读书秋树根图》:“朝读向,秋阴底。暮读向,秋声里。分刚日柔日,读经读史。
这些说法都是古人常规操作,没什么神秘的。刚日,柔日,读不同的书,就让学生思考,学生能怎么思考呢?只能意淫出很多胡说八道的东西来了。我们前脚刚刚破除迷信,把妖怪鬼神送走,转身又大张旗鼓地把阴阳刚柔搞回来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解释方法,真的适合立德树人吗?更何况,这东西本来就没什么思辨的余地,硬要解释成很高大上的东西,真是“古宅闹鬼,树老成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