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白头发越长越多?你以为是老了,提醒:或是缺乏4种营养素

 bmtz 2024-04-19 发布于江苏
白发的生成,是生命个体渐进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它标志着岁月无声地在我们的发丝上留下了痕迹。
这种头发颜色的转变,实质上是由于发髓与发质中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或者被空气所取代,导致黑色素颗粒的缺失。造成生白发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先天与后天两大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头发变白往往被视为衰老的象征。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人到中老年,头发逐渐斑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我们不禁惊讶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出现了少白头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因素使得白发的增长似乎打破了年龄的界限?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关注。
图片
01
我们先了解一下黑色素的形成过程
头发,这一人体之外的天然装饰,是从深藏于皮肤下的奥秘结构——毛囊中优雅地生长而出。在毛囊的肌理中,居住着一群神秘而独特的细胞,它们被赞誉为色彩的制造者,我们称之为黑色素细胞。
这些珍贵的细胞拥有创造色素魔法的能力,它们将这些神秘的色素传递给毛囊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随着角质层的不断堆积,色素逐渐沉淀,最终赋予了我们的头发以深邃的黑色光泽。
然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种种变幻莫测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无情的攻击和损伤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导致它们的功能受损。
一旦黑色素的生成过程受到干扰,那些本应充满活力的色素便无法如期而至,于是,在我们的头发中,出现了那一抹难以抗拒的银白——白发。
这一生理现象不仅标志着岁月的流转,也悄然无声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值得被珍视和呵护。
图片
02
为什么白头发越来越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黑发渐渐地被白发取代,这是生命旅程中自然而然的生理现象。每个人白发增多的速度和程度都有所不同,这背后是复杂而独特的生理故事。
精神压力也是白发的重要推手。当精神受到重创,或是生活压力山大,大脑持续紧张,忧虑占据心头,白发便不知不觉间增多。为了对抗这一自然趋势,我们需要学会释放压力,让自己放松。轻柔的音乐、有氧运动都是舒缓压力的好方法,它们能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
遗传性白发,亦称少年白或早白,是一种家族遗传病,通常在20岁之前显现,有着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遵循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规律。
最后,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白发的发生。自身免疫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异常等系统性疾病,都可能成为白发的不请自来客人。这些情况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恢复头发的自然色泽和健康。
了解这些原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白发,对待白发,从而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维护我们的头发健康。
图片
03
黑米、黑豆、黑芝麻可以让白发变黑发吗?
很多人坚信通过食用诸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可以达到“以黑补黑”的效果,让白发重归乌黑。
但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观念并不成立。
黑米、黑豆和黑芝麻等食品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
花青素的颜色变化依赖于pH值,而与头发的黑色素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单纯摄入这些黑色食品,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白发,使之变成黑发。
图片
04
4种营养缺乏,白头容易出现
头发的色泽转变,从乌黑转为银白,往往与人体内黑色素的丧失不无关系。这一过程可能与几种关键营养素的缺失密切相关,尤其是以下四种:
1、蛋白质
作为构成头发的根本元素,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氨基酸是黑色素生成的关键。蛋白质的缺乏可能导致头发色彩的逐渐褪去,甚至变为白色。
如慢性蛋白质流失疾病患者,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表现为发丝脆弱、干燥,颜色转淡,并出现白发。及时补充蛋白质,便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
2、碘元素
碘不仅是维持甲状腺健康所必需的,也对毛发生长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例如,居住在内陆地区的人们由于碘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头发毛囊功能受损。
即便其他营养供应充足,若毛囊无法合成黑色素,女性也可能经历头发突然变白的情况。通过食用加碘盐、紫菜、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白发问题。
图片
3、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在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维生素B2、B6和B12,与白发问题紧密相关。
维生素B2促进细胞再生,维护毛发、皮肤和指甲的健康生长,通过食用肉类、蛋类和乳制品等得以补充。
维生素B6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涉及血红蛋白、白细胞的生成,对毛发生长有益,可通过摄入燕麦、菠菜、鳄梨、芝麻和坚果等来补充。
维生素B12则有助于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性,预防贫血,并减少白发生成,常见于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中。
4、微量元素
头发的颜色也与微量元素有关。黑色素颗粒中含有铜和铁,这两种元素是合成黑色素不可或缺的成分。铜和铁的缺乏可能导致头发中的镍含量上升,使头发容易从黑色变为白色。
通过补充铜和铁,可以改善这一白发状况。日常饮食中,铜的良好来源包括绿茶、大豆、花生、绿豆、香菇、芝麻酱和榛子等,而铁的良好来源则有动物肝脏、红肉、蛤、贻贝、牡蛎、鹰嘴豆和南瓜籽等。
图片
05
长白发患癌风险会降低?
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中,关于白发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其中一些论述甚至颇具吸引力,如“白发可以减少癌症发生的可能性”等观点,并引用了哈佛大学的研究作为支撑。
这一论断是否站得住脚?其真伪何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小九揭示了这一论述背后的真相。原来,那个被广为引用的“白发可以减少癌症风险”的研究,起源于2009年日本学者的一个实验研究。
该实验是在小鼠模型上进行的,研究者们发现,当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遭受DNA损伤时,并不会走向死亡,而是会成熟化,并最终导致这些干细胞的耗尽。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并不能持续产生黑色素,随着它们的逐渐衰亡,小鼠的毛发逐渐变灰、变白。研究者推测,人类头发的变白过程可能与小鼠有着相似之处。
图片
后来,哈佛大学的皮肤科学专家戴维·费希尔教授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戴维教授指出,当黑色素干细胞在DNA受损后,如果没有转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而是继续以干细胞的形式存在,这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戴维教授的分析本身是精确的,但在媒体的转述中,这一观点被简化为“白发是癌症风险降低的象征”,这无疑造成了公众的误解。
实际上,戴维教授是在比较黑色素干细胞“保持干细胞状态”与“转化为黑色素细胞”两种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非是在比较“黑发人群”与“白发人群”的癌症风险。
再者,如果白发真的意味着较低的癌症风险,那么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头发应该越来越白,而癌症的发生率却应该降低。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年龄增长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是同步的。这一事实,无疑对“白发减少癌症风险”的论断构成了直接的否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