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说||元宝(419): ​前前后后,不留一丝遗憾—再写合唱团

 金晓哲 2024-04-19 发布于北京

前前后后,不留一丝遗憾—— 张雨生《我期待》 
初二时,我因为正处变声期,暂离了附中合唱团,未能代表学校参加区艺术节同声合唱组别的比赛。虽然比赛结束后,我还提前“加入”了高中混声合唱团,参与了第一届合唱团校内专场演出。但是,未能亲眼见证这支强队备战比赛的全过程,搞清楚其能屡战屡胜的原因,我多少是有些遗憾的。
然而缘分真是妙不可言。记得中考出成绩后,得知我留在了附中,我久久不能平静。猛然间,我看到书架上的乐谱夹。我凝视着每一个音符,若有若无地哼鸣着,忽然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留在附中,就可以继续留在附中合唱团了。”经历了“我想唱却不敢唱”的初三一年,终于可以放声歌唱了。况且,区艺术节比赛是两年一次,初二时错过的,高一正好弥补回来。
去年九月,我回到了五楼音乐教室,再次站在了男高声部。不过物是人非,除了指挥周老师和钢琴伴奏倪老师外,其余的同学我大都是初相识。周老师从每个声部找出了两名特长生任命为声部长,他们不仅要在分声部练习时统一组织,还要负责排练考勤等琐事。不过有趣的是,我们声部长之一的X同学,演唱技法极为高超。但是他似乎对每周两次的排练不太适应,时不时就会迟到,问及原因就是“老师,我忘了”。这似乎已经称为经典,每当他姗姗来迟,我们都会和声打趣道:“老师,我忘了”。
去年年末,我得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即准备明年四月份的区艺术节合唱比赛。这次比赛的两首演唱曲目,初定为徐志摩诗歌改编的《山中月》和一首高难度的哈萨克族民歌《嘎俄丽泰》。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赛期的临近,排练次数也从一周两次加到了一周四次,两次在中午,两次在放学后。“我忘了”声部长,不仅每次都会准时到音乐教室,还会格外关注我们男高每个同学的歌唱技巧,有时还要给某些人“开小灶”,十分认真负责。
由于通知较晚,许多同学都已经确定了假期安排,因此寒假不能把大家聚集到学校排练。为此,周老师打破了往年的惯例,采用新方法。大家只要按照要求,自己打拍子识谱练习,将录音发在分声部的群聊中。这对于周老师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听全团小五十个人的录音,还要给每个人写改进意见,有时还要找某些人重复录音。各声部的声部长都十分给力,他们会帮老师统计,并发信息催促那些没有上传录音的同学。
终于,假期结束,我们离上场比赛又近了一步。有一天,学校特意请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和指挥家来指导。对于《嘎俄丽泰》,他说唱民歌要情感自然,节奏和强弱,要随着歌词的情感起伏,而不是完全照着谱子念,这样唱出来,更富有感染力。这番话令我印象深刻。而《山中月》,由于男高音声部始终处在一种吊着嗓子的状态,唱起来比较费力,已不是最佳选择。
于是,我们在赛前最后一个多个月更换了演出曲目,调整为了张雨生的《我期待》。这首歌我们之前只排练过几次。随机应变,是真正体现合唱团实力的时候了。一方面是《我期待》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全体合唱团同学的共同努力,仅仅一个月就唱熟了新歌。这里还要感谢钢琴伴奏的倪老师,据说她为了适应曲目调整,用了不少空闲时间加班练琴。
终于,在上周日,我们登上了赛场的舞台。至于结果是否能延续历史,还尚且不知。但是对我而言,比赛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曾经未能参赛的遗憾也已散去。我终于以亲身体验,破解了合唱团屡创佳绩的密码,--这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用大量时间、精力与热情投入所创造出的奇迹。

     

作者简介:金元宝,男,2007年10月生,高一“求知少年”。『小小少年说』公号创建者,周五专栏小作者。自2016年3月25日起,每周一篇,记录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