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梁端支座的上部纵向钢筋,不能放置于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

 zhangshoupen 2024-04-19 发布于广西

想要不错过讯息小伙伴们可以将『结构随手笔记』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会出现


问题

主次梁顶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上部钢筋位于主梁上部钢筋之上还是之下?对于中间支座,次梁上部钢筋在主梁内贯通,次梁上部钢筋位于主梁上部钢筋之上还是之下都可以,只是需要考虑主、次梁保护层厚度的变化。

对于端部支座,笔者认为次梁上部钢筋应该放置于主梁上部钢筋之下,原因为何?


相关规定

规范没有主次梁顶标高相同时,主次梁上部钢筋位置的相关规定,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中有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底部钢筋的位置要求。

5.4.8 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端弯折锚固。





图集《22G101-1》中也没有相关规定,在图集《18G901-1》中有主、次梁钢筋排布构造详图,主、次梁顶部标高相同时,有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上和之下两种构造做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上,次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不变,主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加厚,增加的厚度为次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径(笔者认为增加的厚度应为次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径减主梁箍筋直径),一般图纸中对因为主次梁钢筋位置排布造成的保护层加厚都没有交代,大多计算也没考虑,但主梁保护层厚度增加不多,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例如次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为20mm,主梁箍筋为10mm,主梁保护层厚度由20mm变为30mm。

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下,主顶部混凝土保护层不变,次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加厚,增加的厚度为主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径,次梁保护层增加较多,对次梁计算影响较大,此时计算应该考虑保护层的变化。例如主梁上部钢筋直径为25mm,主、次梁箍筋相同,次梁保护层厚度为45mm。


分析

图集《18G901-1》中提到主次梁上部钢筋位置,应根据楼层施工钢筋整体排布方案并经设计确认后确定,此为施工措施,没有考虑受力要求,可以理解若设计没有指定,次梁上部钢筋可以放在主梁上部钢筋之上,也可以放在主梁上部钢筋之下。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在主梁内受拉锚固的角度来分析在端部支座时,上部纵向钢筋应放于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下。
纵向受拉钢筋在混凝土内直锚时,锚固长度为Lab,此时钢筋受到的拉力全靠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来承担,纵向钢筋距离构件外边缘需要满足边距要求,否则混凝土会劈裂,钢筋失锚,具体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1条笫3款及条文解释
考虑有些情况无法满足直锚,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时,锚固平直段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Lab的60%,此时靠弯折段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和纵向钢筋平直段(0.6Lab)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共同承受纵向钢筋受到的拉力。因此次梁端部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锚固在主梁内的上部纵向钢筋距离构件外边缘需要满足边距要求。
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上时,上部纵向钢筋距离梁顶仅为28mm(次梁箍筋直径8mm),纵向钢筋平直段(0.6Lab)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图片

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下时,次梁上部纵向钢筋距离梁顶为55mm(主梁上部纵筋直径25mm,箍筋直径10mm)且上部纵向钢筋承受拉力时,主梁上部纵向钢筋对混凝土形成约束,次梁纵向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不会发生劈裂破坏。

图片



结论

建议次梁端部座,上部纵向钢筋充分考虑抗拉强度时,应放于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下。次梁中间支座采用哪种构造都可以,但应注意主、次梁的保护层厚度变化。
对于次梁受扭时,建议上部纵向钢筋也放于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下。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