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断耒师 第十九章 耒水中学实习

 闹市孤猴 2024-04-20 发布于湖南

情断耒师                 第十九章  耒水中学实习


  





       还记得当我踏进耒阳的第一脚,就是落在一个叫灶市的地方,它是耒阳的难大门。耒水一路逶迤北上,在灶市的这个地方来了一个洄游,逐水而居的人们在此栖息、定居,便有了这么一个集镇。灶市,耒阳的南大门之所在,乃通南岭、入广东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耒阳的交通重镇、商贸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从灶市逆水而上,南阳、红卫……沿途产煤重镇星罗棋布,更远可直到达郴州的永兴,顺水而下更是直达衡阳、长沙。耒阳乃至永兴的煤炭最初多是从灶市转运,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灶市到永兴的客运船还在运行中。这条水路不但是沿途居民的出行首选,也是永兴与耒阳两个县城的重要通途,上世纪初粤汉铁路的通行,中国的运输开始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其中的一个站,灶市见证了这段历史。


       77年的五月初,按照学校安排,我们结束了全部的学习课程,开始了为期四十天的实习。我们实习的地点安排在距离学校八公里的耒水中学,我们要去毕业实习的耒水中学正在灶市。学校要求我们必须全部住校,不经批准不能离校。五月五日我们整队出发,我发现我们班带队的并不是班主任欧阳老师,二十教务科的小王老师。每个人背上背着铺盖,肩上挂着装满学习用品的挎包,手里提着装满生活用具的铁皮桶。没有车坐,一路步行十五里,感觉有点悲壮。


       耒水中学的全称是:耒阳县耒水公司子弟学校,它是耒水公司的内部配属单位,是为解决本公司职工子弟读书的。当时是耒水公司是耒阳的一个大的国营企业,有八千多名职工。他公司的船只遍布耒水河上,远到湘江长江。耒水公司子弟学校也有八百多学生,设置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由于公司职工大部分在船上作业,长年累月很少回家,他们的子女无人看管,大部分在学校寄宿。所以学校设有学生宿舍和食堂。

       我们都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北到南穿过灶市街。再横跨过京广铁路,来到灶市南郊的山坡下的耒水中学。学校依山而建,四合院式建筑。有整齐的校门,正面两栋二层楼教室,左边是学校办公室,右边是学校生活区。中间是大操场,操场周围是跑道,中间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我们安排在教学楼一楼靠右边的两个教室住。男女生各一间,没有床架,都打地铺。我们自己带碗到食堂打饭吃,我感觉这里的伙食比学校要好,很多时候能吃到鱼,也许这就是耒水公司的特点。

      

      我们67班都安排在初中部教学,我们十二个人一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初中班,我安排在初二第一班。当时的初二就是初中毕业班,他们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我们去后基本上接管了他们的全部课程教学。白天我们按照课程安排轮流上课,不上课的就坐在后面听课并做好记录。晚上七点半钟开会,评议当天上课情况。散会后各自去根据评议修改教案,备好明天的课,还有批改作业,有的时候要工作到深夜。我由于兼任了班上的音乐课,不需要备课和批改作业,是最轻松的人。

      

       根据安排我们必须进行一次家访,我选择了班上最学习刻苦的一个女孩子进行家访。一是想了解她学习动力的来源,再是通过家庭看她以后的发展方向。她叫江波,是学校的寄宿生。她容貌俊俏,性格温和,生活简朴,学习刻苦。她问的许多问题都不是课堂上的,有时候还会把我难住,我很佩服她年纪轻轻所具有的知识面广阅历深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我和班上的一个同学去江波家进行家访。江波同学给我们带路,去江波同学父母的吃住的船上。走了不到三里路我们来到了耒水河边,首先看到了一个很大的修船厂,这都是耒水公司的。穿过修船厂就是一大片码头,码头上停靠着上百条大帆船。每条船上都竖着高高的桅杆,场面非常的壮观。江波很熟练的找到他父母的船,她父母很热情的招呼我们上船。一再的说他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让老师费心了。我们介绍了江波优秀的表现后,她父母也很高兴。后来她父母给我们讲起了船工的艰辛,我告诉他们我看过拉纤,她父亲说当船走上水时他们每天都要拉纤。当我好奇的问起为何没使用机动船,他脱口回答是没有柴油,还说告诉早几年买了五艘现在都躺着仓库里。



      不久我们告别江波父母回学校,他们站在船头很远还在叮嘱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路上我问江波今后的打算,她说反正是不想像她父母一样上船了,希望难找到一个医生或者老师的工作。我告诉她她一定行的,她开心的笑了。不久我们实习期满,告别他们又回到了学校。听说江波没有继续读高中,也和我一样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还以很好的成绩考进了衡阳卫校,也算是美好的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