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世不亡,国运久长 | 国学千字文86

 王肖杰 2024-04-20 发布于山东

中国历史似乎有一个规律,只要是能传位到第三代,国运一般比较长久。

比如秦朝建立了丰功伟业,奠定了中国版图,开创了百年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秦始皇是响当当厉害的主,但秦二世却亡国了。
汉朝,到二世时其实也很危险,汉惠帝个性懦弱,吕后专政,国家形势岌岌可危,但挺过了这一劫,大汉王朝延续了几百年国运。
三国两晋南北朝皇帝换得像走马灯,终于到了强大的隋朝,它开科举、兴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平定漠北,奠定了大唐版图,然而在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手里,隋朝戏剧性地亡了。
唐朝是李渊开国,二世是李世民,李世民是杀兄、逼父才上位的,其中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好在他坐稳了龙椅,开创了贞观之治,后来才有了让中国人骄傲的大唐。
接下来五代十国的乱世就不说了,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国,二世是他的弟弟赵匡义。兄弟两个交接班发生的“斧声烛影”是历史的谜案,谁也说不清楚弟弟对哥哥干了什么,反正哥俩喝了一顿酒,哥哥就死了。好在赵匡义是有手段的人,能把自己的大侄子安抚好,后来继位者都“合理”地死了,皇位只好传给自己的儿子,大宋江山风雨三百年。
简短截说,明朝二世是朱棣篡位;民国大总统是孙中山,二世当算袁世凯……
个中原因,我想有这样几点:
1.建国,前提是推翻前朝。这就给世人一种感觉:皇帝是可以轮流坐的,明天能不能到我家?五代十国基本上是这种念头的产物,赵匡胤实在没有推翻前朝的理由,只好假装醉酒,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也来过过当皇帝的瘾。而三代之后,这种观念就弱很多,慢慢接受了“某家天下”的既成事实。
2.开国皇帝一般比较厉害,其在世时,即使有人想造反,但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觉得没把握,所以暂时按兵不动。二世上台,往往是幼主或弱主,心怀二心的人觉得有机可乘,于是选择在这个时机采取行动。
3.开国之初,很多人经历过战场上的生死搏杀,这些经验可以移植到造反上。建立一个新王朝,无非是用武力推翻一个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这事看来也没什么太难,可以一试,于是就反了。而三代之后,那些驰骋疆场的人基本作古,新生代连人都没杀过,造反的念头自然就少很多。
4.造反需要武器装备,建国之初,武器在手,正好有便利条件。二世之后,绝大部分统治者会像秦始皇一样,收天下之兵,再要偷偷摸摸的制造武器难度就大多了,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便是死罪,风险太大。
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不同,大概也不知道汉家皇帝原来那么享受,到接受了汉家制度,二世早过去了,造反的最佳时机失去了,所以元朝和清朝二是接班比较顺利。
当然历史绝非如此简单,以上解释仅为一家片面之言。

好友需要,分享给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