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和丸中为啥使用连翘 | 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

 日月76nligx4bu 2024-04-20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留福德 培善根

和丸出自《丹溪心法》中的“积聚痞块”门类,并不在“伤食”门类中。

然而保和丸治伤食证几乎成为了医界共识,其缘由应该有两点:
一是《丹溪心法》中明确有“保和丸治一切食积”之言;
二是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医方考》就将保和丸编入了“伤食门”里,而非在“积聚癥瘕门”内。
如此一来后世方书随之咸将保和丸归于伤食证治方中,如《医方集解》就讲保和丸主治“伤食伤饮”,却对“积聚痞块”只字未提。思考这一张冠李戴现象的造成,可能是对《丹溪心法》中“保和丸治一切食积”的解读出现了问题,书中所言“食积”不是简单的伤食(积食),而是指饮食失节,内伤日久所导致的积聚痞块。此“积”不仅指对饮食的过度受纳,更重要的是指积聚痞块这种有形病理产物。
如《丹溪心法·积聚痞块五十四》开篇即言:“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可见此“食积”乃是积聚痞块的一种,“食”字则是指明了内伤饮食的病因。
朱丹溪长于内伤杂病,而内伤学说的建立当推李东垣,其内伤学说所论述的主要病因有4种,即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和劳役所伤,可见饮食所伤是内伤病的一大主因,脾胃内伤则百病由生,故知内伤饮食可导致的疾病众多,绝不是一个伤食证能概括的。
由此知《丹溪心法》所谓“治一切食积”显然不是治一切伤食证,因此确有学者提出保和丸绝非“治一切伤食”的观点,但若将“一切食积”解读为“一切因饮食内伤所导致的积聚痞块”便可豁然意解
最后一味连翘非为消食而设,因积聚痞块可使局部气血郁滞,郁久化热,故尤在泾有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用连翘散其痞坚,清其伏火。
《医方集解》讲保和丸用连翘是因“积久必郁为热”,但是仅伤食证则不至于“积久”,这便与其仅言治“伤食伤饮”而不提“积聚痞块”形成了矛盾。
亦有学者将此处连翘解读为止呕之用,然而连翘大剂量才有止呕作用,保和丸的用量在最小一列,且伤食证未必会呕,何况积聚痞块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