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希池:​未雨绸缪为抗战——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三)

 梅君小苑 2024-04-20 发布于河北

未雨绸缪为抗战

刘福堂,家境贫寒,十几岁就跑到东北沈阳当装卸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野兽般的残暴,在此期间,他秘密接触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地下人员,了解了日本要霸占全中国的狼子野心,明白了只有抗争,才能打败日本鬼子的道理。不久,他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义勇军,拿起枪同鬼子战斗。

1936年,因父母病重,刘福堂回到了家乡,但他始终忘不了日本鬼子的野心,武邑早晚也要被占领。于是,他经常地到村中各家同青年们谈话,同他们讲日本侵略的步伐、鬼子的暴行和抗日的形势,在青年们的心里种下了抗日的火种。后来,他同村长商议,组织一支武装力量,既可保村防盗,也可在日寇进来后保护村民。在刘福堂的动员下,五十多名青年报名加入,收到快枪十五支,猎枪八支,又购置了部分大刀长矛,做到人手一件。他给这支队伍起名叫“义勇队”,自任队长。队员分为三组,每天早晚在场院里练兵,同时他还给队员们讲战术,讲技巧,讲纪律,把整个队伍练得斗志昂扬,像模像样。

1937年,卢沟桥事件的消息传到这里,义勇队的操练更加紧张。一天,国民党杂牌军赵云祥的部队包围了操练场,以聚众闹事为罪名收缴了义勇队的武器。第二天,刘福堂找到赵部驻地同他们交涉,谁知他们包藏祸心,要收编义勇队。刘福堂严词拒绝,他们竟残忍地杀害了刘福堂。村民们把刘福堂的尸体拉回来,激起义勇队的极大愤慨,纷纷要杀到赵部驻地,为刘福堂报仇。赵云祥部的这一罪行,也引起了中共武邑党组织的不满,一方面派人谴责他们杀害民众的行径,一方面赶到小刘村,劝说义勇队不要冲动,引导他们压住怒火,坚持走抗日这一条路。后来,中共武邑党组织联合几个县的武装赶走了赵云祥部队,为全面抗战铺平了道路,也为小刘村报了仇。

1938年底,日本鬼子进入了武邑,杀民众,收汉奸,成立伪机构,一时闹得乌烟瘴气。义勇队想起刘福堂说的话:“不赶走日本鬼子,老百姓永远没活路。”队员们积极报名,当时有十几个参加了县大队和区游击队,轰轰烈烈地同日寇作战,有的还成了游击队的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一次次的伏击战、歼灭战,拔据点,烧炮楼,袭扰日军驻地,给予敌人以致命打击,实现了刘福堂抗战的夙愿。当时刘福堂的儿子刘凤阁年龄还小,也积极站岗放哨,递送情报。日本鬼子投降后,刘风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后,刘凤阁转业到银川,担任物资局局长,还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如此看来,刘福堂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本故事由村民口述,邢希池整理)

邢希池:“奇正兼备”王老万——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二)
邢希池:苦中求乐唱大戏——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一)
邢希池:锄奸记——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
邢希池:张刘氏育养干儿终得济(四十九)
邢希池:河水滔滔“摆渡”忙——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八)
邢希池:文化人陈寿山——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六)
邢希池:老爷庙里俩“周仓”——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七)
邢希池:老村长刘文兰——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五)
邢希池:我是党员——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四)
邢希池:炮楼下的抗日烈火——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三)
邢希池:神井——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