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的市中心竟然还有这样一家在百年前的客栈!

 cxag 2024-04-20
Image

古时候,绍兴古城内有很多知名客栈,历史上曾有各界名人光顾打卡,有的还留有诗词。譬如东亭、蓬莱馆,就是一家有文化有故事的宾馆,非常值得一说。

明代祁彪佳在《越中园亭记》中记有绍兴历代园林280余处,占据卷首的是“东亭”条:“东风亭、东亭,俱在府桥北,为饯客之地。宋之问有《夜饮东亭》诗,后史魏公浩改东亭为蓬莱馆。”短短几十个字,已基本讲清东亭的位置、功能以及历史沿革。

不过,东亭文献资料的可靠来源,当为宋《嘉泰会稽志》的相关记载:“东亭,府桥北,古为饯客之地。唐人如宋考功辈,皆有东亭诗。史魏公改筑蓬莱馆,然邦人犹谓之东亭。”

Image


Image

如今府桥遗址尚存,即今府山横街中段横跨府东河的那座桥。府桥原来的名字叫东亭桥,或因邻近东亭得名。《嘉泰会稽志》载:“府桥,在府门东,蓬莱馆前,旧东亭桥。”由于东亭临桥而建,又靠近府治,为水陆交通要道,得地利、人和之便,所以成了府城的迎来送往之地,当时来绍兴任职的官员、游历的文人雅士或富商大贾多选择在这里住宿。

东亭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至于为何取名东亭,或因位于府治东北的缘故,理由是《清一统志·绍兴府》载有西亭:“又有西亭,在府治西北。唐孙逖亦有诗。”据有关史料推断,东亭当建于唐代以前,因为初唐宋之问有《夜饮东亭》诗:“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公元709年,宋之问被贬为越州长史,这首诗歌即是他夜晚在东亭饮酒赏景时所作。

Image


Image

到了宋代,东亭终于迎来高光时刻。据记载,“高宗皇帝巡幸,尝泊御舟于此。吕颐浩奏事,尝曰:'臣等昨夕宿提刑司,在御舟旁数步。’即谓此也。”

靖康之难,建炎南渡之际,宋高宗赵构曾数次往返越地,并驻跸越州,绍兴作为临时首都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由于府山一带曾为高宗行宫,御舟停泊在距离行宫附近的东亭,完全有可能。

那么,东亭又是何时改为蓬莱馆的?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国子博士史浩知绍兴后,在东亭旧址改筑馆舍为蓬莱馆。为何取名蓬莱馆?或为府山上有蓬莱阁,为吴越王钱镠据中唐越州刺史元稹名句“谪居犹得住蓬莱”而建。从那以后,绍兴作为蓬莱仙居,闻名遐迩。一时之间,绍兴以蓬莱冠名的有很多,如与蓬莱馆功能相近的蓬莱驿,就位于古城西北迎恩门一带。

Image


Image

家住城西三山的爱国诗人陆游,在来府城沈园等地游览时,也曾经多次寓居蓬莱馆,留有《寓蓬莱馆》等诗数首。如陆游1192年7月所作《蓬莱馆午憩》:“驿门系马听蝉吟,翻动平生万里心。桥畔笛声催日落,城边草色带烟深。关河历历功名晚,岁月悠悠老病侵。忆戍梁州如昨日,凭阑西望一沾襟。”

诗人在午休时,听到馆外的蝉鸣、笛声,禁不住回忆起从军南郑的战斗岁月,并表达了岁月已晚、功业未成的感慨,无形中为蓬莱馆增添了一抹爱国色彩。

明代广东增城人,哲学家、“甘泉学派”创始人湛若水,与越地心学大师王阳明为同道好友。湛若水曾来绍兴游学,所写《访阳明洞天》一诗,前两句是“道经蓬莱馆,溪穷到阳明。”显然,当时蓬莱馆尚在,且是府城一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到明末祁彪佳写作《越中园亭记》时,东亭(蓬莱馆)条已被置于卷一《考古》篇中,说明此时蓬莱馆已经不存在。至于其消失的原因,因史料记载阙如,目前不详。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