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以来女子必读教材《女四书》,背后有哪些故事?

 写乎 2024-04-21 发布于四川

作者:许云辉

宝玉的寡嫂李纨“系金陵名宦之女”,家族中“男女无不读诗书者。”其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因笃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便不让女儿“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被老李指定为必读教材的《女四书》,与朱熹编撰的科考指定书目《四书》相对,由明末王相汇编而成。王相为何将不同朝代的四部书汇编成册?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背后有哪些故事?

(一)《女范捷录》 

老妪刘氏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写下最后一个字,郑重地把书稿交给侍立身旁的儿子王相,向历史交出一份厚重的答卷。

王相手捧书稿,感慨万千。母亲刘氏出身江宁书香门第,“幼善属文。”她与王集敬成亲后,琴瑟和谐,生下爱子王相。刘氏相夫教子,其乐融融。谁知丈夫而立之年突染暴疾,撇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刘氏悲恸欲绝,发誓自此守节,含辛茹苦抚育儿子成人。在“苦节六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她熟读各类女教读本,言传身教的孟母、孝感天地的缇萦、擂鼓助战的梁红玉......诸多前朝女杰名垂青史、熠熠生辉。刘氏被她们的事迹深深感染,毅然决定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于是,秋来暑往,历经磨砺,刘氏的书稿终于问世。

《女范捷录》共分统论、孝行、才德等十一篇,以宣扬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为宗旨,讴歌古代“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的光辉事迹﹐盛赞“《女诫》作于曹(班)昭”、“《(女)论语》成于宋氏”、“《内训》出于仁孝(徐皇后)”,表达对前人的景仰之情,并创作本书以表致敬。 

王相曾编辑注释过诸如《三字经训诂》一类的启蒙读本,轻车熟路将书稿定名为《女范捷录》。他敏锐意识到这本书的教育价值,便将它与对母亲影响极大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合订成册,取名《女四书》。考虑到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些作品的文字又过于文雅高深,他采用平实晓畅的语言,精心注释这些作品以扩大影响力。

1624年,多文堂合刻《闺阁女四书集注》问世,其后翻印时简称《女四书》,广传于世。这套对女子进行封建传统教育的教材,迅速成为明末清初女子开蒙教育之首选读本,《中国妇女史》称:“一直到近代,几乎每一个读书的女子,启蒙时都曾读过。”

(二)《女诫》 

东汉著名文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博学高才”,精通史学、天文学与数学,14岁出嫁曹世叔为妻。丈夫不幸早逝后,班昭自强自立育儿持家,“有节行法度。”兄长班固不幸身死囹圄后,班昭奉诏进东观藏书阁续写班固未完成的《汉书》等文史作品。她不负厚望,圆满完成任务,凭出众的德才被汉和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曹)大家(gū)。”

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的邓绥也曾是班昭的学生,她“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邓绥被汉和帝改立为皇后,在汉和帝驾崩后,相继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以“女君”之名 “凡临朝十七年”,形成朝廷“凡诏敕皆出邓后”的一言堂局面。

班昭作为邓太后的老师兼闺蜜兼政治顾问,在为邓太后采取强权手段取得丰硕成果深感欣慰同时,也为她重蹈章德窦太后临朝干政的覆辙而忧心忡忡。于是,她假托教训即将出阁女儿,创作《女诫》以讽谏朝政。

《女诫》共7篇,首先将女性定位为“卑弱第一”,苦口婆心训导女子出嫁后必须处理好敬顺丈夫、曲从舅姑(即公婆)、和顺叔妹(即小姑)这三大家庭关系。《女诫》最早确定“男尊女卑”主题思想,王相正是据此将不同时代的四本书合编为《女四书》。

(三)《女论语》 

中唐“宋氏五朵金花”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天性“皆聪惠”,在博学父亲精心哺育下“皆能属文。”宋若莘“教诲四妹,有如严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五朵金花“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她们曾在父母膝下发誓不愿出嫁,“愿以艺学扬名显亲。”她们才貌双全的美名传到当地节度使耳中,被他“表荐以闻”,五朵金花同时被“德宗俱召入宫”,成为中唐爆炸性新闻。 

五朵金花进宫后,顺利通过朝廷特意安排的“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面试,出色的才华使得朝臣们“深加赏叹。”唐德宗是个文艺青年,时常在“与侍臣唱和相属”时,令五朵金花即兴赋诗应对。五朵金花才思敏捷,文不加点,每首进献诗词“无不称善。”她们由此深受唐德宗“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为学士”的偏宠。

五朵金花的才华,在后宫得以尽情施展。 宋若莘“著《女论语》十篇”,宋若昭为本书注释,姐妹由此流芳百世。宋若莘辞世后,唐穆宗“复令(宋)若昭代司其职”;宋若昭“尤通晓人事”,在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自宪、穆、敬三帝,皆呼为先生,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为之致敬。进封梁国夫人”;宋若伦、宋若荀乏善可陈,“先卒”;四妹宋若宪寿命最长、命运也最悲惨:她在唐文宗时因遭奸臣陷害被幽禁赐死,死后,“帝悟其谗,追恨不已。”

《女论语》的创作目的在于“推明妇道所宜”,模仿《论语》问答方式,“以韦宣文君(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以德行著称的孔门弟子颜回﹑冉耕)”,分12章对女子进行出嫁前后的训诫教育,把抽象的三从四德具体化。 

(四)《内训》 

徐氏是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徐达长女,自幼凭借极高天赋,饱读经史子集成为博学才女,被时人尊称为“女诸生”。朱元璋闻知徐氏贤名,主动与徐达结成亲家。12岁时,徐氏入宫侍陪燕王朱棣,一起接受马皇后教诲。马皇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她“勤于内治”且“讲求古训”,曾“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马皇后的言传身教,为徐氏树立起光辉榜样。

徐氏与朱棣同窗共读三年后,正式结成伉俪,变身燕王妃。马皇后对她极为满意,当面夸赞她“此吾孝妇也”,且背后表扬“燕王妃所行足以仪范宫闱。” 徐氏随朱棣北上赴北平就藩,成为燕王府女主人,“内助藩国二十余年。” 作为贤内助,徐氏协助朱棣将藩国治理得“家政辑宁。”

“靖难之役”前,徐氏参与谋划朱棣起兵靖难。朱棣起兵南下后,徐氏亲任北平防御总指挥,协助世子朱高炽展开北平保卫战。她亲自登城督战,激励将士与市民誓死抗击朝廷大军,使朱棣“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

朱棣变身明成祖后,感念妻子功劳,开创明清两代册立皇后时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册立徐氏为皇后。徐氏从此踏上“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的皇后之路。

徐皇后牢记婆婆训示和教诲,以“母仪天下”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事上恭谨,不懈晨夕”,教育皇太子与诸王必须“孝亲恤民”,训教妃嫔与宫女们务必“恭敬和睦”,敲打外戚定要“奉法循理”。

她结合马皇后生前教诲与自身实践体验,创作《内训》20篇作为宫中嫔妃宫女的行为准则。书中系统论述女性德性修养、节俭孝顺等美德的标准与规范问题 ,并详细阐述嫔妃如何正确处理与君主、父母、舅姑、子女、外戚的关系。此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至清乾隆时被当做“孔孟之正传”入选《四库全书》。

《女四书》以男尊女卑为出发点,宣扬“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腐朽妇女观,成为千百年来桎梏妇女的枷锁和牢笼。“……中国之《女诫》、《女四书》,即教成女子倚赖幼稚、卑屈之男子之法之教科书也。”但是,古为今用,去其糟粕,无论时代发展到何时,书中歌颂的孝敬长辈、勤俭自律、奋发图强等中华传统美德及积极进步思想,依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