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唯洁

 文娱百科 2024-04-21 发布于北京

俞唯洁博士

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戏剧首席教研员

南洋艺术学院表演系主任兼表演艺术学校校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校外考官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戏剧社 艺术顾问

新加坡艺术剧场  戏剧顾问

新加坡国防部武装部队音乐戏剧文工团 监委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戏剧学院 访问学者

新加坡青年节“戏剧比赛”   主裁判

新加坡“文化奖”、“青年艺术家奖”、“艺术基金”  评委

新加坡《源》杂志《无名英雄》剧本创作比赛(2019)以及福建会馆剧本创作比赛(2015)评委

曾荣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国庆(公共服务)奖章”。

2011年和2016年,两次得到南艺颁发的“长期服务奖”。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音乐戏剧学院 博士学位

师从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张君川教授。

师从德国戏剧学以及音乐戏剧导演苏珊娜·菲尔教授。

俞唯洁的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戏剧,硕士论文是关于“哈姆雷特”的文本台词研究。在硕士课程学习的3年中,他全程参加了余秋雨给导演干部进修班开办的大师班课程,重新全面地认识了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化,进而进行跨文化戏剧研究。当时他还跟着导师成立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组织了中国第一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当时中国戏剧界以及国际莎士比亚研究圈,这两件事影响很大。


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欧美的实验戏剧及一些先锋戏剧刚被引入中国,他对此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地参与其在中国剧坛的介绍活动。


1986年毕业后,俞唯洁留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艺术研究所当教师。在留校任教的4年中,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活跃时期,他有机会参加了不少中外电视剧的拍摄、各类舞台剧演出制作以及相关的戏剧研究,为他之后在戏剧道路上的发展积累了许多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


回顾在上戏学习及工作几年的最大收获,他说:“首先是跳出了书斋,从舞台上真正认识了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其次,虽然研究的是西方戏剧史论,却重新对华语戏剧及至华族文化有了重新的认知。”

1990年,俞唯洁因一篇关于莎士比亚《麦克白》和中国昆曲表演的研究论文,被德国戏剧学教母费舍尔·里希特教授请到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做了1年的访问学者,从事跨文化戏剧的课题研究,至此开启了他11年的欧洲生活之旅。


刚到欧洲时,俞唯洁对于先锋戏剧仍然如痴如醉,业余时间曾参加大学的剧社,在维也纳地铁站内或是街头进行环境戏剧的先锋实验,包括演出高行健的实验戏剧《车站》。这是一次对艺术观、戏剧观的极大冲击。作为表演者,他当时感到使命感很强,彷佛在开拓一种全新的戏剧样式,是艺术发展的开路先锋,自觉似乎在进行拯救民众、开发民智的社会启蒙。但在普通观众或是路人看来,这样的街头演出有如闹剧,所谓启蒙者在旁人看来像一群疯子。当时,他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些人不懂艺术。但后来发现这些看似对街头先锋艺术不屑一顾的路人们,走出地铁站,便在剧院前排队购票看戏了。这种现象引发了他的反思:艺术离开了娱乐作用,变成小众的自我表达,自我发泄,终究是会被观众所不屑的。


俞唯洁的博士学位是在拜罗伊特(Bayreuth)获得的。这是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是德国上费兰肯行政区的首府,位于德国中部。该城市因每年一度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为瓦格纳的歌剧而举行的“拜罗伊特音乐节”而闻名于世。


俞唯洁在德国做访问学者1年后已掌握德语。他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攻读德国拜罗伊特大学音乐戏剧学院博士学位,师从德国戏剧学以及音乐戏剧导演苏珊娜·菲尔教授,进行瓦格纳歌剧革命和梅兰芳京剧革新的研究。眼界的开阔和阅历的加深,让俞唯洁从此走上了多维度的戏剧人生。

在俞唯洁读博期间,一直跟踪研究一家很特别的戏剧团体——鲁尔话剧院。该剧院的演出风格在整个德国上百家公共剧院中长期独领风骚,其独特的公私合资的剧院体制及其营运机制对于当时准备回中国创建私人演艺机构的俞唯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博士毕业后,他前往投考面试,在这家剧院得到一份3年的全职演员合约。


这家专业剧院是个轮换剧目演出制的剧院,每年演出260多场,每晚轮换演出不同剧目。合同工作量的另一半是作为总监助理,负责策划一个常年国际巡演项目,并担任日常3-4个轮换剧目的每次演出执行导演兼舞台监督,每周44个小时的上班工作量。这段时间他随着剧院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也有机会领略各国的人文景观和各类戏剧创作,这让他的视野更开阔,对戏剧的理解更深入。


在德国学习与工作期间,对俞唯洁来说是人生一段重要的时光,彻底改变了他的戏剧观乃至人生观。他以前觉得戏剧是用来表现自我、改造社会的工具。但是在德国,他意识到广大观众对主流戏剧的期待首先是娱人悦众。期间,他对那里的演剧业界进行了深入考察,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拥有全球最完美的演剧服务业和剧院机制,在那里公共剧院(各级政府用税收运作的剧院)工作的演职人员拥有全世界范围内戏剧从业者最佳的福利工薪待遇,所以这些主流剧院的营运目标应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是他在德国剧界学习考察的深刻感悟。“在德国,剧团用纳税人的钱来演戏,政府有非常具体的绩效指标:演多少场?有多少观众看?因为对政府而言,戏剧应该是演给所有纳税人看的,而不应该用纳税人的贡献来为少数艺术家脱离大众审美趣味的个人表达来买单。政府会评估所提供的演出资金是否运用合理,其中有着非常具体而合理的考绩指标”。当然,德国剧坛也有不少自我表达的先锋实验之作,或是通过对某些意识形态的宣传来抨击社会的政治戏剧。作为对于主流戏剧演出的补充,他对于这些艺术家的不懈精神和努力,还是相当钦佩的。

在德国剧院工作的第3年,中国各地展开了建立大剧院,发展文创演艺业的新一波热潮,他便与友人在海外设立了公司,准备回国大展拳脚。这时,有猎头公司找到他,推荐他前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谋职。经过几轮面试,他应聘前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担任表演艺术学校校长兼戏剧系主任。这对于他来说,是带来另一个维度的生活体验。


自2001年至今,俞唯洁一直都供职于南艺戏剧系。他觉得在南艺的这些年,无论是课程的定位、教学大纲的编制、课目的设计、考核内容和新生面试,抑或是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能够得心应手的工作,都得益于先前在与此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实践与积累。


近20年来,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坚持进行学术研究。根据他在不同领域的践行,其研究课题也不断变化与拓宽:从最初的莎士比亚研究到跨文化戏剧研究;从对德国演剧产业及其机制的研究到对华族戏剧的研究,均指向了其研究的多维度。目前他研究的课题又转向了新加坡戏剧和“全球戏剧高职教育与职业演员训练”。除了常年代表南艺和新加坡在设于北京的《亚洲戏剧教育研究联盟》年会上发言咨询,多年来也一直坚持在海内外各种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俞唯洁还曾多次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戏剧研究所的博士论文校外考官。前几年还受邀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校“艺术学士学位课程”国际评审团成员等职。


2009年,作为南艺首位“学术假”的获得者,他受邀参加德国联邦科学教育部委托德国戏剧学研究教母费舍·里希特教授组建的“交织表演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团队,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戏剧学院作了为期一年的驻地访问学者,探讨用“交织表演文化”的最新理论对“跨文化研究”课题的重新审视。


在本地,他多年来还担任了新加坡教育部主办的新加坡青年节“全国(英语/华语)戏剧比赛”主裁判,国家艺术理事会的各类拨款委员会和“文化奖”、“青年艺术家奖”评委,“艺术基金”评委,新加坡《源》杂志《无名英雄》剧本创作比赛(2019)以及福建会馆剧本创作比赛(2015)评委等职。常年来他也一直是新加坡艺术剧场的戏剧顾问团成员,还担任了近十年的新加坡国防部武装部队音乐戏剧文工团的监委,并于2016年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国庆(公共服务)奖章”。2011年和2016年,两次得到南艺颁发的“长期服务奖”。


谈到自己在南艺戏剧系工作20年的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看到自己培养的华语、英语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包括不少自己亲自从本地中学发掘的学生,走进业界,开始了各自的演艺生涯。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自己昔日的学生活跃在海内外。看到他们从舞台到荧屏,从微电影到大电影,从戏剧的小课堂,到人生的大舞台。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单一、有的繁复;有的平面、有的立体。俞唯洁选择了戏剧,因为只有戏剧,才是他的兴趣所在,才能给他多维度的生活体验,让他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