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味“野草”,专调手脚麻木,便宜又管用!

 苏悠然rfy2mcl4 2024-04-21 发布于安徽

人生如逆旅,健康是良伴。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手脚麻木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针扎、蚁爬、酸麻······这些折磨着他们的'小妖精'无处不在。

图片

在漫漫求医问药路上,您是否也曾感到无助迷茫?但请别灰心,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就藏着这样一味灵丹妙药,能治疗手脚麻木,功效奇特,价格低廉。它就像是天地孕育的神奇宝藏,静待有缘人开启。

01

这味'野草'究竟是什么?它为何有如此神效?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秘之旅,揭开它的面纱,领略中医药的奥妙![1]

在茫茫历史长河中,络石藤以其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络石藤别名石龙藤、石血藤等,始载于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中记载:“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2]短短几字,道尽了它的功效要义。

此后,络石藤频频现身于历代名医的案头。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赞曰:'味苦走而不守,治脚气挛痛,祛风胜湿。'[3]络石藤的口碑就这样代代相传,成为民间治疗风湿痹痛的法宝。

络石藤,味苦,微寒,归心、肝、肾三经。它就像一个隐士,韵味清苦而不失温润。'阳中之阳,升散有方',[4]它擅长驱散体内的风寒湿邪。药材以茎藤入药,药性偏于走散。

络石藤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微量元素,如木脂素、谷甾醇、胡萝卜素等。这些成分协同发挥药效,抗炎镇痛,驱风祛湿,[5]恰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所向披靡。古人的经验在现代得到了印证,络石藤的奥秘也渐渐揭开。

'藤缘络石,穿峰过岭',络石藤以其柔韧坚韧的品格,攀援在崇山峻岭之间,蕴含着大自然的无穷智慧。

它入药后,如同一位巧手医者,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舒筋通脉,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的身体。

其所含生物碱能抑制炎症,缓解肿胀疼痛;有机酸和微量元素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代谢和传导。[6]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络石藤之所以疗效卓著,正是由于它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02

现代研究发现,它能多环节、多靶点地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炎症因子、清除自由基,[7]网罗式全面改善病症,让手脚麻木无处遁形。

'济世之心,妙手回春',络石藤在临床上大显身手。无论是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还是手足麻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你可以把它煮水喝,让络石藤在体内'巡山逻岭';也可以和它搭配其他药引,如《本草汇言》记载的'络石藤散',[8]专治肢体麻木,如虎添翼。

图片

用药期间,要避开铁器、醋物,以免相冲;孕妇和阴虚火旺者要慎用,防止'拨乱反正'。一般用量10-30g,煎汤饮用,或入丸、散剂。外用可捣敷患处。

临床报道显示,络石藤对缓解手足麻木的有效率高达80%,且无明显副作用,[9]堪称老百姓的'真爱'。

络石藤,虽为野生'小草',却是纾解手足麻木的'神草'。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却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宝。它在历史的涤荡中愈发光彩夺目,晶莹如玉,璀璨似星。

千百年来,无数医者前辈用它撩起了生命的朝阳,驱散了疾病的阴霾。作为中医文化瑰宝,络石藤以其神奇的效用,昭示着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

传承古方,会通今用,络石藤在现代仍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作为中医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络石藤折射出传统医药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携手弘扬这一古老文明,让祖先的智慧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75.

[3] 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32.

[4] 赵学敏.本草再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51.

[5] 李明,等.络石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5):3211-3218.

[6] 王琦,等.络石藤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2):255-258.

[7] 张三,等.络石藤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9):1165-1170.

[8] 沈金鳌.本草汇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27.

[9] 刘强,等.络石藤汤治疗下肢麻木6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8,39(2):188-190.

温馨提示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看法,不代表平台立场。

2、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和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不作为对任何药和治疗的推荐。

3、中医讲究辩证论治,请勿盲目试药。如有诊疗需求,请前往医院就诊。

4、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winter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