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鲁南抗日劲旅—尼山独立营

 虛怀若谷 2024-04-21 发布于浙江

【历史】近代以来曲阜境内的历次战斗记录

【军史】聊聊我的老部队27军

【历史】兖州战役概述

【军史】1955年山东藉的开国将帅

【军史】全国姓孔的开国将军知多少

【军史】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

【往事】山东抗日根据地

【人物】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

【往事】八路军山东军区历史沿革

Image


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东的战略方针,提出“派兵去山东”。

罗荣桓政委率115师东进支队挺进鲁南地区,开辟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罗荣桓政委命步云亭率邹西独立营和邹西抗日民主政府挺进邹东地区,正式开辟了以十八盘山为中心的尼山区抗日根据地。

尼山区地处邹县、曲阜、泗水、滕县、费县、平邑、宁阳7县交界地带的百里山区,这里有大小山头数百个,群山环绕,是开展山地游击战的理想之地。

尼山区抗日根据地指挥部就设立在邹城市城前镇渔汪岭村的桃山前。尼山区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是七个县的行政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辖区内各县的县大队、八路军老三团、尼山独立营和各地游击队的抗日活动。

罗荣桓在尼山区先后指挥过三打白彦、第一次反“扫荡”、桃花山战斗、桃花山反顽战、剿灭刘桂堂、秦启荣、张显荣系列土匪等战斗,解决了当时尼山区“四多”问题:日军多、伪军多、土匪多、顽军多。

小山,位于邹东的田黄镇、城前镇与泗南山区交界处,海拔仅有340米。小山虽小却雄踞山口,是日军扫荡鲁南的必经之地。

1939年5月,八路军山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抽调四个主力连组成近千人的南下挺进支队,在司令员赵杰、政委汪洋率领下从莱芜出发,穿过敌寇一道道封锁线,最后到达十八盘山区小山一带开辟邹东、泗南抗日根据地。

敌人从沂蒙山区的日寇又增调了2000多人的兵力,于6月20日拂晓前分四路向小山一带发起围攻。我军二连和一个加强排及地方武装人员共178人扼守小山牵制敌人,掩护大部兵力绕到外围伺机歼敌,并指示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给敌以杀伤后迅速北撤向主力靠拢。不料敌军重兵围困小山,他们失去撤离战机,陷于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敌人调兵遣将,向小山轮番发起二十余次攻击均被小山守军击溃。午后,日军又从兖州调来了300名骑兵,向小山猛烈冲击。光秃秃的山顶,无遮无障;浓烟烈火,乱石横飞。夜幕降临,二连和加强排的83名战士壮烈牺牲。“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铭文记载了83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姓名。

在尼山区抗日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小山战斗、孙徐战斗、罗头伏击、长座突围等100多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3万多人。

1942年整个鲁南区就剩下了抱犊崮根据地和尼山区抗日根据地, 为我们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012年,文化部将“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及周边33平方公里处命名为“中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2015年,邹城市建立了尼山区抗日纪念馆,让后人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Image

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邹城市东北距邹城45公里的十八盘山之后,城前镇渠家庄东的苗子岭之巅。这里四面青山环绕,苍松翠柏掩映,环境幽静秀丽正面镌刻着当时鲁南参议长彭畏三同志书写的“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10个大字,金光闪闪,遒劲有力。碑阴面镌刻的碑文记述了鲁南尼山地区党政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共7行计407字,纪念碑两侧刻有166位抗日烈士的姓名、籍贯。

Image

尼山区抗日纪念馆位于城前镇渠庄村,分为序厅、党建厅、军事厅、红色记忆厅、胜利厅、报告厅等,陈列260件抗日纪念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详细地阐述了尼山区波澜壮阔的抗日革命历程。尼山区场景恢复区在抗日活动原址上,对抗日场景进行恢复,游客可身临其境感受活灵活现的革命氛围。

1939年3月下旬,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中共尼山工作委员会,直属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冯起任书记,中共尼山工委下辖:邹东工委;
邹西县委;
曲泗宁县委。

1939年5月,八路军南下,挺进支队进入尼山革命根据地,赵杰任司令员,汪洋任政委。后改编为尼山独立营,营长黄作军,副营长李克。

1939年6月6日,成立中共尼山特委,隶属山东分局,张岗任书记,冯起任组织部长。

1941年8月,中共鲁南第一地委(即尼山地委)鲁南第一行署成立(即尼山行署),地委书记:杨士法,行署专员:周蓝田;

机关主要办公地点:颜母庄村(颜母庄以前是属邹城市,1968年划归曲阜市)。

截止1944年6月,尼山革命根据地共有党员1465人,下辖5个县委,46个分区委,3035个村庄。

1944年秋,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改称为鲁南区行政主任公署,鲁南区第一行政公署(尼山行政公署)改为鲁南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公署专员周蓝田,公署下辖5个抗日民主政府,46个区公所。

1946年1月1日,中共鲁南第一地委(尼山地委)鲁南第一行政公署(尼山公署)由尼山革命根据地颜母庄村迁驻曲阜市南泉村。

Image

1940年9月,滕县顽匪申宪武纠集邹、曲、泗三县顽军及地主武装二千余人,向尼山根据地发动合围。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邹县县长步云亭所率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大队武装退守十八盘山,情况万分危急,火速派人到115师求援。

罗荣桓在城前镇的牛头峪村指示彭嘉庆率115师苏鲁支队二大队昼夜兼程赶来解围。(鲁南行署、鲁南地委、尼山区委、115师曾驻守城前镇的牛头峪村、许老村和碾盘桥村,牛头峪村凤凰岭上的堡子曾是115师的指挥哨所

敌人万万没有料到我军主力会从天宝山赶来,毫无戒备,一时溃不成军,纷纷逃窜。接着,苏鲁支队又先后剿除了曲阜、泗水的一些土匪武装,并在罗头、泉沟一带伏击了“扫荡”的日伪军,歼敌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粮食,保卫和巩固了尼山抗日根据地(随后,邹西、邹东的县委合设,并迁至尚河区碾盘桥村、许老村,根据地从此得以稳固

苏鲁支队进入尼山地区后,要求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共同度过难关。部队为了减轻当地群众的负担,决定不向当地群众筹募粮款,吃由部队统一供应,住则暂时借住在群众家里。

在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来到鲁南以前,张光中、步云亭、左瑞五等抗日志士已经在鲁南组建了一些抗日武装。

1940年,这些抗日武装和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被合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鲁南军区,由张光中任司令员,邝任农任政委。接着,原八路军第115师的一个团和尼山的一些抗日武装被合编为第一军分区,由王吉文任司令员。

鲁南军区一分区,又被一些人称为尼山军分区。这个军分区的核心主力部队,一直是以王吉文为团长的第3团。

同时,第一军分区的一些地方部队于1941年被合编为尼山支队。这支部队的前身主要包括泰宁大队泗水大队邹东大队,还有一分区的两个直属区队。据统计,全军共有数百人,由董鸣春任支队长,由杨士法任政委。

Image

尼山独立营第一任营长:董鸣春   枣庄峄城区1927年为找出路到张宗昌部第10军3营当传令兵。年底,由枣庄开赴江苏作战。战败被中央军俘去,在32军27师当兵。不久当班长。在旧军队1年多觉无出路回到枣庄,以出卖苦力为生。1932年共产党员领导枣庄煤矿工人罢工,他参加了这一行列,开始认识了共产党。1937年由李微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翌年3月,枣庄沦陷。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董鸣春和李微冬等人发动群众,组织起二百人的抗日武装,他任分个长,当年11月,他进岸堤军政干校学习。因原部队军事负责人投敌,他未毕业即返回部队,经过他的工作留下近百人,编为峄县保安大队,他先后任中队长、大队长。1939年9月,董鸣春领导的部队改为鲁南支队,他任第2大队长。1940年6月他随王六生等人到峄县支队工作,不久任支队参谋长。1941年6月,峄县支队和边联支队合编后,他调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一年后代理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6月,军分区撤销,改建尼山独立营,他任营长。未及1月,他又被调进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参加整风学习。1944年3月,董鸣春在党校学习结束后,被分配担任独立支队副支队长。同时为沛滕峄中心县委成员。同年10月任独立营营长。1945年8月他任山东军区警备8旅第16团团长。1947年1月,他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某团团长。同年7月他被调任第3纵队参谋处副处长。1949年1月第3纵队改为22军,他改任后勤部部长。

1943年,八路军山东军区进行精兵简政,尼山支队被改编为尼山独立营。这个营由董鸣春任营长,杨士法任政委,李克任副营长,赵洪干任副政委。

同年,董鸣春奉命来到了山东分局学习,原八路军第115师的一名团参谋长黄作军改任为这个营的营长。根据一些老前辈的回忆,尼山独立营一度下辖五个连和一个重机枪排。

同年7月,黄作军率领尼山独立营参加了赵家村战斗。经过数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全歼了两个中队的伪军,并且解放了十几个村子。

8月初,独立营攻克了泗南、安德等据点,同时将斗争的锋芒指向了城前、城后等日伪据点。接着,独立营参加了著名的反击李仙洲入鲁战役,该部先后打退了顽军的十几次进攻,并歼敌400多人。

Image


1944年8月,尼山独立营参加了著名的故安桥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独立营投入了两个连,在泗水县的故安桥伏击了日军的一支运输队。我军迅速击毁了日军的5辆汽车,歼敌5人,还缴获了200多袋大米和一部电台。日军随即投入了一个小队,前来寻找我军复仇。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我军大获全胜,一共击毙了29名日军。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11月,尼山独立营一共参加了大小战斗不下30次,摧毁了敌军的35个据点,消灭日伪军和顽军不下2500人。

在1943年8月反击李仙洲入鲁战役中,独立营2连在1连配合下坚守桃花山,先后打退李仙洲部十多次进攻,毙伤俘敌450人,战后2连被授予“桃花山反顽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

这支部队愈战愈勇,很快由建军之初的不到500人发展到了近千人。抗战后期,这支部队被改编为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即鲁南老三团)第二营,该营由黄作军任营长,赵洪干任营教导员。

Image


1945年2月,这支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泗水县城战斗。在当时,泗水县城守军主要为荣子恒的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由荣子恒任军长。

荣子恒原本是东北军的一名副师长兼旅长,他的父亲荣臻曾经是东北军统帅张学良的参谋长。抗战期间,这对父子相继投敌,荣子恒被任命为伪第十军中将军长。

在我军的屡次打击下,荣子恒的部队损失惨重,还剩下了不到3000人。1945年2月初,我军投入了一个主力团、两个独立营和一些地方部队,正式向荣子恒的残部发动了最后一战。

在这场战斗中,尼山独立营主要负责在泗水县城和曲阜县城之间构筑工事,阻击由西面来援的敌军。经过激战,我军全歼守军,还击毙了荣子恒。

1945年的春天,军分区的三个营参加了讨伐王洪九战役,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当年的秋初,鲁南军区一分区的三个主力营合编为山东军区第8师第22团。王吉文任团长,刘春任政委,率团挺进津浦铁路交通线。其中的第二营,其前身正是威名赫赫的尼山独立营。

军分区司令员由贺健接任。一地委县区武装力量雄厚,又新组建了14团、15团,授予警备第八旅番号,攻克了曲阜城。地委机关进城,迎接解放战争的新任务。

另外,尼山独立营的第二连和一些地方武装被合编为邹东独立营,继续战斗在尼山区的邹东一带。在解放战争中,第22团一直是山东军区第8师,也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的核心主力。

这个英雄团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泗县战斗、两淮保卫战、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津浦路破击战、平汉路破击战、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很不幸的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时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师长的王吉文,他壮烈牺牲于济南战役中。

Image


1949年2月,第22团被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2军第65师第194团。这支部队既是这个师,这个军,也是整个第三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团之一。

建国以后,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舟山群岛上,并且被改编为舟嵊要塞区的一个海防团。

据查证,目前的舟山警备区,其中有个海防第17团。这支部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尼山独立营的余脉。

建国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尼山独立营出了许多开国功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董鸣春上校,原舟嵊要塞区后勤部部长;
杨士法,未授衔,原上海市委副书记;
黄作军大校,原四川省军区顾问;
李克大校,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赵洪干,原空军五七零二厂副厂长;
吴健,原西藏军区副政委;
刘涛,原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局长。

Image


杜嗣存,东省泗水县张庄区东独角村人,1906年生,1939年9月入党。曾任泗南游击队队长、鲁南第一军分区泗南独立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尼山独立营4连连长。1949年8月在故安桥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故安桥在山东省泗水县城东南三十里,西故安村附近。当时,村子里有百余名居民,故安桥原为两孔石板桥,后改建为三孔石桥。河岸上有棵大槐树,树身上可以看见当年战斗留下的弹孔。

吴健,山东省泗水县柘沟镇人,生于1921年11月,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入党,历任山东四支队一大队五中队(曲泗宁中队)政治干事、 尼山独立营3连指导员、鲁南3团营教导员、华野3纵8师22团政治处主任、22军65师194团政委、南京军区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 副政委。2012年2月逝世。

刘涛,沂水县人,生于1919年4月,1938年8月入党。历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股长、尼山独立营4连指导 员、华野3纵8师24团营教导员、鲁中南纵队团政委、22军65师政治部副主任、温州军分区副政委、浙江省省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顾问委员会委 员。2012年5月逝世。

Image


尼山地区由于国民党92军入鲁和日伪顽军连续进行四次大“扫荡”,形势很严峻。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扫荡”是1943年2月18日,泗水城、苗馆、卞桥、邹县城、城前、城后、庞庄、位庄等据点的日伪军2500多人,拉网合围尼山抗日根据地。

尼山地区党政机关及主力部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是泗南独立团、第一行署公安局看押班和部分区中队被敌人包围。

在突围中,泗南独立团伤亡43人。为此,鲁南第一军分区决定撤销泗南独立团建制,将该团缩编为第一军分区第四大队,大队长杜嗣存,政治指导员萧剑秋。

同时,由于敌人对滋临公路以北的曲(阜)泗(水)地区连续大“扫荡”,致使曲泗北部全部伪化。曲泗县委、县政府、县大队撤至泗南、邹东活动。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同年3月18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115师决定,各区党委、地委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继续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兵团地方化。

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总队所属各旅、支队番号一律撤销,将所属部队整编为13个兵员充实、领导坚强的主力团,剩余部队充实地方武装。

鲁南军区主力3团、5团都取消了营的建制,三团直辖5个连;五团直辖4个大队;军区独立团缩编为独立营;军区特务营缩编为特务连。鲁南军区机关、部队的伙食单位由77个减少到36个。

鲁南第一军分区和尼山支队建制撤销,将军分区机关和尼山支队合并缩编为尼山独立营。董鸣春任营长,杨士法兼任政委,李克任副营长,赵洪干任副政委。

独立营辖4个连。
第一连连长傅秀亭,政治指导员先后为杨景月、王广力;
第二连连长陈广山,政治指导员先后为韩凤霞、赵昆山;
第三连连长先后为范有功、曹明盘,政治指导员先后为程再亭、吴健;
原军分区第四大队改编为尼山独立营第四连,连长杜嗣存,政治指导员刘涛。

Image


为加强尼山独立营的领导力量,鲁南军区派军区3团参谋长黄作军(熊天仁)任尼山独立营营长。7月12日,黄作军到达鲁南第一地委、第一行署、尼山独立营驻地——泗水县前等齐村他到任后,遵照鲁南军区和第一地委的指示,率领部队向日伪顽军展开了连续的进攻。

1943年10月上旬,在邹东北王村以尼山独立营营部警卫排的25人为骨干,又从尚河、辛庄、田黄、立山、香山等区中队升级85人,混编为110人的尼山独立营第五连,连长孙绍先,政治指导员程再亭。

Image


盘踞在曲阜、邹县地带的土匪司令巩振环既狡猾、又狠毒,对我解放区威胁很大。他们仗着日伪军的势力,指使手下三个支队,两千多名匪军,疯狂地残害我们党的地方干部和抗日积极分子。这对我尼山地委开展抗日活动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为替民除害,打通根据地向西扩展的道路,我军曾对巩匪发动了两次袭击,但都没有挫伤他的元气和嚣张气焰。

 1943年底,我方根据侦察员和内线情报得知,敌伪合流的挺进37纵队司令部,正在曲阜南辛镇曼山村过阳历年。我尼山独立营决定利用这一极好机会一举歼灭巩匪。

后又得知,巩振环的37纵队司令部及所属军政、军需、作战训练等八处与手枪警卫队住在中曼山;敌训练队与民团住在东曼山;第二支队住西曼山村,总共有九百余人。

另外,在曼山村东面的桑庄、白村、余村等村也住有一个支队共七百多敌人。

南面及西南面的大烟村、小烟村、彭庄村,东北部的南辛村也都有伪军据点。各村敌伪总数约有两千多人。

其中巩振环所固守的中曼山、东曼山村周围都有三米多高的石垒围墙,围墙四角及五个出口都筑有坚固的炮楼,加上这两个村的中心炮楼和西曼山村的另外三个炮楼,共有二十五个炮楼。与三村相连的西曼山山头上也有一百多名敌人把守。

针对敌人的设防情况,尼山独立营营长黄作军同志召开了连级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作战方案,决定由本营一、二连担任主攻,突袭中曼山村巩匪老巢,三连攻打东、西两曼山村的巩匪部队。四连抢攻西曼山山头,占领制高点,牵制西曼山村之敌。另外,由邹县四区区中队在桑庄西山头牵制桑庄的敌人。

战斗布置之后,部队便分散隐蔽进行模拟攻坚训练。同时,我方并通过内线人员散布了我独立营准备在牛包犊岗过春节的消息,以便麻痹敌人,然后计划趁巩匪在阳历年三十吃喝玩乐之机来个突然袭击,一举歼灭。

1943年的阳历12月29日上午,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并于泗水县芦沟村集合待命。

到30日下午5点钟,独立营营长黄作军同志向全营指战员作了战前动员,下午6点整,部队从芦沟村准时出发。部队翻山越岭,跨沟过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行军,部队到达曼山东北面的河堤外(即现在南辛沂河),营部即命令各连呈战斗队形展开,按照各自的行动路线向预定的攻击目标靠近。

到当晚9点钟,全营已按计划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指战员们都急切地等待着9点半钟的总攻信号。可是,当离总攻时间还差十分多钟的时候,突然从东曼山村里传出了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营指挥部立即对这一意外情况进行了解,与此同时,三连的通信员赶来报告到:我三连已和敌人接上火了。

由于三连的提前打响,惊动了中、西曼山村和西曼山山头上的敌人,给其它各连,特别是给我一、二连的主攻战斗带来了困难。

因此,我营指挥部根据新情况迅即命令各连按原计划提前发起总攻,并命令三连尽快全部解决东曼残敌,以迅速与中曼山村沟通,配合一、二连围歼巩匪司令部。

在我军三连突击攻打东曼残敌的同时,副营长李光也在指挥着我一、二连加紧围歼中曼山巩匪老巢。通过一夜的激战,到拂晓时,除西曼村一小股敌人怆惶逃跑外,只剩下了被我包围了的巩匪司令部所在的中心炮楼还没解决。

正当我一、二连协同攻打巩匪司令部,三连正要赶来增援时,本来在桑庄西山负责牵制巩振环所属三支队敌人的我邹县四区中队,反被所牵制的敌人压到了桑庄西面,已靠近了东曼山村的桃山下面。同时,北面南辛村的三百多伪军也扑到了中曼山村北的小土山上。而南面大小烟庄村里的巩匪部队伙同邹县一带的日伪军也蠢蠢欲动,也想从南面赶来增援巩匪。

情况相当严重,我军如果继续攻击敌司令部,一旦敌增援部队从三面上来,我军就有被包围的危险。如放弃攻打敌司令部撤退突围,不但前功尽弃,我军也会有较大伤亡 。

营指挥部通过各方面紧张的分析和研究后,决定由三连狙击曼山东面的增援敌军;调出一连迎击从南辛方面赶来的敌伪军;另外由二连抽出一个排前往中曼村南警戒伏击南来之敌;二连的其余两个排继续围攻巩匪炮楼。

敌炮楼上外号叫活阎王的敌军卫队队长,巩振环的得力干将孙庆宾,穷凶极恶的指挥着炮楼上的一百多名残敌疯狂地向我军扫射,拼命地挣扎顽抗。由于炮楼四周是一片开阔地,我方如果与敌人强攻硬拼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营部迅速调来爆破英雄孔祥坦同志,等他做好准备后,我军一阵冲锋号响,东、西、南三面火力齐鸣,喊声大作。

我方趁敌人慌乱应付三面之机,爆破英雄孔祥坦同志便抱起炸药包飞速从北面冲到敌炮楼跟前,并立即支撑好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线,待敌人发觉上当之后,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敌炮楼的东北角已被我炸开了一个大豁口,连指导员韩奉霞和通讯员孙卫东随即飞步冲进了炮楼,连长陈广山也带领战士们迅速冲到炮楼跟前,并向他们喊话,要他们赶快缴枪投降。

炮楼上的敌人正惊慌失措时,当听到我军的喊话声,眼看大势已趋,再继续挣扎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便纷纷扔下了枪支,乖乖的做了我们的俘虏。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我军彻底的捣毁了巩匪在曼山的大本营,消灭了他的有生力量,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共打死打伤敌人300多人,俘虏300多人,缴获了手炮1门,步枪400多支,子弹2640余发,手榴弹284枚,手炮弹5发,自行车10辆,战马2匹。我方伤22人,牺牲5人。

 只是由于老奸巨猾的土匪司令巩振环在拂晓时趁我军抽调兵力狙击增援之敌的间隙,带着十几名亲信在弥雾中拼命向西突围了出去,才得以逃脱了我军的包围,使这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当时没有得到人民的应有惩罚。

Image

黄作军(1916—1991)四川通江人,开国大校;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3团参谋长、鲁南第1地委尼山独立营营长、鲁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运河支队副支队长等职;指挥了泗南反日伪拉网合围战斗、三打曼山等著名战斗;为邹东尼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Image

故安桥

1944年8月的一天,鲁南一分区党委书记兼尼山独立营政委杨士法得知,26日上午,将有日军的5辆运输车途经故安桥前往泗水县城。

经缜密研究,我军出动精干武装携重机枪,决定在苗馆与黄阴集之间打一场伏击战。尼山独立营营长黄作军审时度势,将伏击线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故安桥南北两端的百米青纱帐内。

遵照部署,8月26日黎明时分,尼山独立营三连、四连分别潜入伏击阵地。然而,狡猾的日军并没有按时进入伏击圈内,而是边探边走,龟行甚慢。

直到上午11时许,瞭望组的战士才隐约发现苗馆方向扬起了尘土,不多时日军的运输车卷着黄尘就闯入了伏击圈。一场战斗之后,日军仓皇撤退,此役毙敌、生俘共5人。

战斗过后,三连撤往根据地休整,四连就地驻扎,随时准备迎击前来报复之敌。

不出所料,8月29日凌晨,日军、伪军兵分两路进犯。伪军大队长孔润谦率部500余人,偷袭黄家岭;日军小队长太乙郎率一个小队的日军计划清剿西故安村。

对此,连长杜嗣存、指导员刘涛率领一、二两个排,隐蔽迂回,对太乙郎布下了口袋阵。

气焰嚣张的日军自恃武器精良,旁若无人地闯进西故安村。没想到村内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军号声、喊杀声、枪弹声,日军闻声丧胆,匆忙向村外鼠窜,顺着村北沟溪溃逃,一排战士和民兵穷追猛打。

当敌人退到村北故安桥下时,二排在指导员刘涛的指挥下,堵住了日军的退路,二排九班在桥北老槐树一侧,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射击。敌人携重机枪疯狂还击,子弹密集地落在老槐树上,灰黑色的树皮瞬间爆裂,白煞煞的树身裸露在外…………

三个多小时的激战结束了。这次战斗全歼日军小队长以下29人,缴获全部武器装备,包括九六式机枪1挺、三八式步枪28支、指挥刀1把,鬼子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故安桥的两侧,桥下的溪水变成了一片血泊。尼山独立营四连连长杜嗣存、副连长李明德也英勇牺牲。

战斗中,老槐树被敌人的炮火炸得几近枝叶光秃,树身上更是弹痕密布,遍体鳞伤,但它依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为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称这棵老槐树为抗日槐。

Image


战斗英雄孔祥坦(1926—1948) 山东省邹城市田黄镇瓦曲村人

孔祥坦入伍时,年仅14岁,个子又矮。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关怀下,孔祥坦很快就成为一个英勇善战的革命战士。

1940年1月参加邹县县大队,在1940年和1941年两年的反“扫荡”战斗中,他都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由于他异常勇敢,同志们都称赞他是邹县独立营二连的“小老虎”。

1943年,在攻打南孙徐、消灭伪军张宪荣部的战役中,孔祥坦带领三个战友,奋不顾身,猛冲猛打,迫使30多个敌人缴枪投降,使部队迅速地全歼守敌,大获全胜。

1944年,八路军一个连在云山营被巩振寰匪军300多人包围.时任华野3纵7师21团营长的孔祥坦提出:趁敌后续部队未跟上之前,我们先集中兵力打下敌人在东山头的制高点,才能安全突围。领导同意之后,他率领一个排迅速攻上山头,吓得十几个敌人俯首就擒。紧接着他又带队攻上北山头,全歼守敌,俘获人、枪各30。我军毫无损失,战斗胜利后安全转移。

由于作战勇敢,历次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1944年6月出席“山东军区英模会议” ,被授予“山东军区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6月11日,参加攻克曲阜县城的战斗,被山东军区授予“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同年秋,任华野3纵7师20团3营营长。

在解放战争期间,因指挥有方,歼灭了大量蒋匪军,他又被评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

在1948年12月的淮海战役中,孔祥坦身负重伤,不幸于1949年1月光荣牺牲,年仅2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