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年饱学老夫子给毛主席出题:“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

 百灵和鸣 2024-04-21
1917年饱学老夫子给毛主席出题:“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主席如何应对?
 
伟大领袖毛主席可谓是天纵之才,是千年不遇的历史巨人,而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也发生过很多为人所乐道的趣事,其中一个便是他青年时期与人对对联的事迹。

那是在1917年,彼时的毛泽东在学校放假后,决定与几位同学一同来一场“穷游”,因为毛泽东觉得这样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能锻炼自己的身体。

受到毛泽东的鼓舞,他的同学萧子升,以及萧蔚然也欣然同意,三人便不带分文的开始在湖南大地上进行旅游。

他们的行为也使得很多人都感到惊奇,纷纷猜测毛泽东是否能完成自己的穷游目标,亦或者半途而废?
而毛泽东却没有在意众人的目光,他兴高采烈的开始游玩,并欣赏起湖南大地的大好风景,不觉间,一行人来到了安化县。

此时的毛泽东等人已经囊中羞涩,为了解决饮食问题,毛泽东提议去拜访当地的名学宿老,通过写字换取路费。

这一路走来,毛泽东等人已经用此法换取了不少的路费,而他们打听后,也得知安化县有一个前清的学士,也就是夏默庵老学士。

可当毛泽东欣然拜访的时候,却吃了个闭门羹,原来,这位夏学士已经得知有人来见他,但他脾气十分古怪,故意避而不见,想挫挫来人的“锐气”。
对于夏老学士的这点伎俩,毛泽东看的一清二楚,他也不以为意,第二天继续拜访。
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夏老学士却让人送来一副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在这副对联中,夏老学士故意将毛泽东比喻为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鸟儿,前番刚走,今番又到,可谓极尽诙谐之语。
但也可以理解为一副优美的春色图卷,如何看待这副对联,就看个人了。

而毛泽东看后,却不动声色的提笔写下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毛泽东的这副对联让夏老学士看后大惊失色,再顾不得隐士风范,连忙出来迎接,想要知道是谁写出的下联。

当得知是毛泽东写的后,夏老学士也连连赞叹,不摆什么架子了,与毛泽东平辈相交,当即答应了毛泽东等人的留宿请求,并与毛泽东进行一番长谈。

到得毛泽东离开时,夏老学士还亲自出面送别,并特意奉上一些大洋,因为夏老学士通过这副对联,知道眼前的年轻人不是池中之物。

原来,毛泽东的这副对联暗含了晋朝时期晋惠帝的典故,也就是说出“何不食肉糜”的那个皇帝,而毛泽东的对联极其工整,且格局甚大,将视角从井底之蛙拉到了公私之分。

至于谁是那只蛙,夏老学士当然明白这是毛泽东对于自己“鸟声声”的回敬,好在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夏老学士都不是心胸狭隘之人,经过此事,夏老学士由衷的佩服起这个年轻人。

而毛泽东也高高兴兴的拿着大洋走了,后来,他又回到了学校,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再后来,潜龙出渊,使得天下震惊,这又是后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