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 在解放战争中,除了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外,还有以下著名经典战役: 1、中原突围战役 2、豫东战役 3、苏中战役 4、莱芜战役 5、晋中战役 6、济南战役 7、鲁西南战役 8、宜川战役 9、四平保卫战 10、孟良崮战役 11、渡江战役 12、上海战役 13、太原战役 14、宿北战役 15、上党战役 16、衡宝战役 17、定陶战役 18、沙土集战役 19、新开岭战役 20、西南战役 衡宝战役又叫中南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经此一战,企图为国民党政权垂死挣扎的白崇禧军团元气大伤,从此全线溃败,一泻千里。 1949年9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对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国民党军白崇禧部发动进攻作战。 从9月13日开始,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分西、中、东三路发起战役。 西路从常德出发占领芷江等城镇; 东路向广东攻击进至粤北,对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形成大的钳形包围。 中路以主力对湖南衡阳、宝庆地区国民党军展开正面攻击,迫使敌军主力撤向广西境内。 10月16日,解放大庸、桑植等县城,战役结束。 此次战役自1949年9月13日开始至10月16日结束,历时34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广大地区,为第四野战军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集团主力,以及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在本战役发起之前的8月15日至8月17日,两天两夜,四野49军146师却遭到了一次重挫,这就是青树坪战斗,又称青树坪战役。 渡江战役之后,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团横渡长江天堑,一举击破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长江防线。 1949年5月,委军命令将四野1949年度作战任务扩大为进军并经营中南地区豫湘鄂赣粤桂六省。而在当时的中国各省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军。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军陆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桂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地方势力,李宗仁,白崇禧能凭借区区一个广西省和蒋介石的中央政府抗衡几十年,全靠这么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广西兵。 不论是红军武装割据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桂军都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白崇禧作为桂系的二号人物,被誉为小诸葛,有着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 但是桂系的势力主要在南方,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桂军并没有和解放军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较量。渡江战役之后,四野的进攻方向刚好也是桂军的老巢。当时四野最先进入中南地区的是钟伟率领的四野49军。 军长钟伟是四野一大悍将。钟伟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湖南平江人氏,1915年出生, 1930年参加红军,最早是搞政工宣传,逐渐显露军事指挥才干,深为黄克诚器重。 钟伟个性鲜明,抗战时期在鄂豫挺进支队任团政委,因与支队领导李先念不合,一气之下带家属和警卫班离队,去苏北投奔老上级黄克诚,被黄任命为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团二十八团团长,所带部队素以彪悍著称,是典型的两头冒尖部队。 抗战胜利后随黄克诚三师进入东北,在三下江南战役中,时任二纵五师师长的钟伟敢抗命坚持己见,使林彪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取得了靠山屯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7师的胜利。 其指挥才干为林彪所赏识,林彪想升他做纵队副司令,钟伟居然回答;″要升就升司令,要么就还当师长!'后来林彪还是将他直接从师长升为十二纵队司令,这也是四野唯一由师长直升纵队司令的。 49军当时是四野深入敌后最远的部队,军长钟伟向上级第13兵团首长提出了向永丰、界岭、宝庆追击的作战方案。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不敢怠慢,一边研究一边及时上报四野司令部,但却没有及时回复49军。 当时林彪接到情报,桂系精锐第三兵团正进至永丰、界岭,正在49军追击线路上,便令程子华通知49军切实查清情况不得盲目前进。而钟伟看到上级一直不回复,以为上级是同意了,便率部继续向前挺进,49军的先头部队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 青树坪,在湖南双峰县境西部,西接邵东县,东邻印塘镇,南与花门、锁石两镇毗邻,北与三塘铺镇相接。自古为驿站要塞,是湘中通往湘南的必经地区。 1949年8月15日当晚8时,前卫营437团第1营进至界岭附近,发现敌人停止抵抗快速后撤。先头部队2连不断报告前方公路上发现有路障。营长杨福江命令拆除路障继续前进,再往前走,发现路障越来越多,路边村庄空无一人,公路两侧也有异常灯光,杨福江预感敌人可能有埋伏。 这时尖兵二班报告说前方公路又发现大型路障,紧接着就听到几声沉闷的爆炸声,随即四面八方枪炮声大作,猛烈的火力一起向一营行军纵队射来。 照理应该感觉到不对劲了,但是钟伟带出来的部队却是兴奋劲上来了,自渡江以来,这支虎贲之师还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仗,从上到下早就憋足了劲,全师摆开阵势向前猛攻,激战至16日天明毫无进展。 经过一夜激战,白崇禧判明了战场态势,觉得有把握吃掉这个孤军深入的师,于是急调附近的桂系头号王牌第七军171师、172师两翼迂回,决心一举歼灭146师。 8月16日中午,国军对146师围歼开始了,在4架飞机和20余门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下,发起一轮又一轮冲锋。 即使在这样的阵势面前,146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师干部还沉迷在逮住大鱼的兴奋之中。 而在后方,四野司令部、13兵团部,已经对146师的险恶处境洞若观火,此时的林彪已经面露焦急,孤军深入引出敌军主力兵团的计谋在此刻似乎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情况十分紧急,林彪亲自下令146师撤出战斗退至永丰,145师接应其后撤,另以41军、45军各派一个师向永丰靠拢策应,这一命令经兵团、一遍遍向146师呼叫,要命的是146师的电台此时偏偏出了故障无法联络。 由于电台故障,在毫无任何消息情况下146师在血战中打红了眼。在青树坪附近的几个山头上,146师顽强的与敌军第七军、46军展开殊死争夺战。 直到此时,146师还不知道对手是桂系最精锐的三个师。146师终因力量单薄,渐渐显出不支。 8月17日天一亮,国军的攻势又开始了,30架战斗机分6批次,每批次5架从衡阳机场起飞五分钟一次,对包围圈内的各个山头进行狂轰乱炸,炸弹一响过就是步兵冲锋,各部长官均下到一线指挥作战,国民党此时的架势也着实让我军胆战心惊了一把。 中午前,电台终于修好,总算接到林总的命令,这时钟伟才明白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师部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遵照军部命令撤回永丰。 此时,146师师长王奎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倒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敌军上有飞机下有重炮,大白天突围等于是自找死路,便果断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天黑,天黑后再撤。 孤军苦战两天还未能解决战斗,白崇禧知道时间再拖下去夜长梦多,于是全力组织攻击,不断发起整营整团的集团冲锋,战况立刻惨烈起来。 146师拼死苦战,顶住桂军37次冲击,越近黄昏战斗越激烈,师长王奎先下了死命令:“师干部下团,团干部下营,营干部下连,连干部下排,排长下班,全师战至最后一人誓与阵地共存亡”。王奎先亲临最关键的塔子山高地,这一高地是146师防线的最突出部,一旦失守就有全线崩溃的危险,双方都明白这一点,因此争夺殊为激烈。 血战整整持续了十多个小时,146师在师长王奎先的指挥下,终于顶下来坚持到了天黑。午夜时分,146师在145师接应下撕开了一个缺口突围而出。桂军也因连日苦战伤亡惨重,见有接应且不善夜战,因此未加追击。146师撤至永丰安全地带,青树坪战斗即告结束。 此次战斗共持续了两天两夜,在敌人的强大火力攻击下,战斗中却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因为所有战士都明白,守住眼前的阵地就能为后续的大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青树坪战役是四野渡江之后和桂军的第一场战役,小诸葛白崇禧也确实名不虚传,只要有破绽就能抓住漏洞。 青树坪战役历时两天两夜,从战略角度来看,我军以一个师的兵力钓出了白崇禧桂系部队的主力所在,为日后衡宝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条件。可是从单纯的战役角度来看,第146师以及负责接应的第145师都有大的伤亡,第146师更是在此战过后成为了预备队,再也没有在前面冲锋陷阵。 但是国民党大势已去,在后来的衡宝战役中,桂军主力被四野全部歼灭。 渡江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组织残余力量,凭借中南和西南地区地形险要阻止解放军进军,伺机卷土重来。 白崇禧将其所辖的12个军,在湘南的衡阳至宝庆公路两侧和粤汉铁路衡山至乐昌一线展开,企图依托湘江、资水、永乐江,背靠滇、桂、黔,构成一条以衡宝地区为中心的半弧形“湘粤联合防线”,以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 委军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针对“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绝不会与我作战”的特点,提出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战役方针。 要求四野改变此前“近距离包围迂回”战法,不再单纯以攻对攻,而是正面出击牵制、两翼战略迂回,“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使敌失去战场自由,陷入被动境地。 这一战役指导方针通过大迂回大包围行动创造歼敌有利态势,把握战场主动,再回过头彻底歼灭敌人,为四野进军中南和全歼白崇禧集团提供了科学的战役指导。 四野前委和首长认真领会委军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意图,经过研究筹划,决定采取中路牵制,两翼远距离迂回包围,断敌退路后再围而歼之的作战部署。 军西路以第13兵团部指挥第38、第军39组成,由常德取道沅陵攻取芷江,尔后沿湘黔桂边进军桂西,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云、贵的道路,完成右翼战略迂回任务。 另以第13兵团第军47和湖北区军独立师留置湘西北永顺、大庸以南地区,牵制宋希濂集团,保障第四野战军南进部队的翼侧安全,并掩护第二野战军主力西进四川前的集结。 以二野第4兵团、四野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为东路军,分三路合围夺取广州,歼灭余汉谋集团,而后第4兵团继续西进,经阳江向桂南挺进,切断白崇禧集团南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退路,与军西路形成对白部的钳形合围。 中路军以四野第12兵团部指挥第40、第41、第45军组成,自长沙地区、株洲镇南下,向衡宝地区白崇禧集团主力正面攻击,求歼其一部,尔后进军广西,配合东路军、军西路围歼白崇禧集团。留置湘东的第12兵团第46军、第13兵团第49军及暂归第12兵团指挥的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配合中路军作战。 此外,以经湘准备入川的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部指挥第16、第17军集结于常德、邵阳一线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协同中路军作战 这个部署着眼割裂白崇禧集团与余汉谋、宋希濂部的联系,力求在湘南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部分主力,而后在广西境内全歼白崇禧集团,很好地贯彻了委军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役方针。 9月13日起,军西路第13兵团主力沿常德至芷江公路南进,至同年10月5日解放沅陵、泸溪、溆浦、辰溪、怀化、芷江、黔阳、会同等地,歼国民党军第103军一部,其第17兵团部与第100军主力从芷江南逃。至此,人民解放军从右翼突破国民党军“湘粤联合防线”,切断了白崇禧集团主力退往云、贵的道路。 中路军第12兵团于9月中、下旬先后西渡湘江,集结于衡宝以北娄底至湘乡一线。配合中路军作战的第46军和第18军亦展开于安仁地区,牵制衡阳地区之国民党军。 同年10月2日,中路军以主力分路向青树坪、永丰、白果市等地展开正面攻击,突破守军第1线阵地,守军第军71后撤。第12兵团遂派部队向敌后穿插,防其主力南逃。 3~4日,白崇禧发觉人民解放军主力南下,急从乐昌、耒阳、郴县等地调第46、第48、第97军等部北上加强衡宝防线,企图会同原在该线的第7军及第1兵团迟滞人民解放军南进。 第四野战军领导人判断,白崇禧集中主力似有在衡宝一线反击的企图,遂于5日令: 已进至衡宝线以北的中路军主力在现地停止待命; 令军西路停止南进,由黔阳、芷江折向宝庆、祁阳之间地区; 令第46、第18军西进耒阳、常宁; 令预备队第16、第17军向衡阳以北渣江地区机动。 准备在衡宝地区迎战白崇禧集团主力反击。 5日晚,中路军主力停止于衡宝线以北待命;而第45军(军长黄永胜)第135师(师长丁盛)在急行军中未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已楔入宝庆东南灵官殿地区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对其侧后造成严重威胁。 135师的师长丁盛。这是一位著名的悍将,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战功累累,是林彪倚重的爱将(“文革”期间曾任区军广州司令员,后任区军南京司令员)。 等到135师联系上总部时,林彪抓住这一良机,电令135师占据有利地形,控制要点,构成环形防御,准备抗击敌人进攻,当敌人退却时,坚决堵击敌人,以争取时间,死死的咬住白军不放,像孙猴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一样,闹出个天翻地覆来。 135师误打误撞,突然出现,打扰了白崇禧的战略部署。他立刻认识到,自己受到严重威胁,6日,白崇禧集中5个师向第135师猛烈进攻。该师在极困难情况下激战数日,将敌击退。 此时,东、西两路军已分别逼近韶关、靖县,威胁广州、桂林。 白崇禧发现人民解放军突破其“湘粤联合防线”左右两翼,并已楔入腹心,即于6日午夜令所属主力向广西方向撤退,改守湘南新宁、零陵、新田、嘉禾一线。 在衡宝地区仅留第军14第10、第62师等部于桃花坪、宝庆间警戒,掩护主力撤退。 7日晨,第四野战军发现白崇禧集团已全线收缩,即令第135师在灵官殿地区坚决进行阻击; 令中路军疾速追击,第军41向新宁方向追击第军71,第45军向武冈方向追击第7、第48军,第军40分别向洪桥、白地市方向追击。 另以第49军第146师向水东江追击,第145师向水东江以西追击; 令军西路迅速占领武冈、洞口一线,堵击退却的白崇禧集团第71、第军14; 令第46军主力向衡阳、耒阳前进,第18军加速向零陵方向发展,第5兵团主力向衡阳、宝庆之间地区疾进。 楔入灵官殿地区的第135师,连日英勇抗击数倍于己之国民党军的多次攻击,有力地扼阻了第7军等部的撤退。 8日,中路军各部向白崇禧集团压缩攻击。第46军占领耒阳和衡阳,第49军占领新化。 9日,将白崇禧集团第7军军部及其所属第171、第172师和归其临时指挥的第48军第138、第176师等4个精锐师合围于祁阳以北白地市、黄土铺地区。 解放军凭借绝对优势对敌军发起潮水般进攻,敌军精锐第7军所属171、172师和第48军的176、138师在四面被围、建制全乱的情况下,依然凶狠。桂军到了粮弹尽空时,竟敢与我军白刃作战,在国民党军中是很罕见的。 10日,集中第46、第41、第45、第49军从东、北、西三面展开向心攻击,激战至11日上午,将其4个精锐师基本歼灭(仅第138师师部率1个团逃跑),解放新宁、宝庆、隆回等湘南广大地区。 军西路于10日攻占武冈,13日在石下江地区围歼由宝庆西逃的白崇禧集团第军14第62师。 留在湘西北的第四野战军第军47等部,于14日发起湘西战役,进攻宋希濂集团第122军,16日俘其军长张绍勋以下5100余人,解放大庸、桑植两县,使湘西全部解放。 此时,白崇禧集团大部已逃至广西。 中路军于祁阳地区停止前进,战役结束。 此役系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之最大一次战役。 综观衡宝战役整个过程,奠定解放军获胜的关键战争发生在邵东市灵官殿地区。因为45军135师在那里坚持四天五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咬住、阻止和拖住白崇禧精锐部队逃跑,才使得各支部队在衡阳祁东县境内的黄土铺、石亭子、马杜桥、白地市、官家嘴等地合围歼灭敌军。 在135师楔入白崇禧布防的要害位置后,为确保战略执行到位,林彪将三路大军各个军的指挥权收归自己指挥,甚至直接给135师师长丁盛下命令: “我军40、军41、45军、46军、49军、18军等各军行动,暂时由我直接指挥。令135师,用一部兵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构筑环形防御工事,准备抗击优势之敌的围攻,吸引住敌人,以便我其余部队围歼该敌。135师主力向湘桂铁路挺进,炸毁铁路和桥梁,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敌西逃的退路;令第133师、第134师向水东江、演陂桥一带的敌第7军攻击;令第军41之第122师、第123师向敌第军72攻击;中路军其余各部向衡宝公路西南挺进;令军西路第军38、第军39向祁阳挺进。” 135师孤军突进纯属偶然,却突然打乱了白崇禧的精心部署,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一下子插向白崇禧部队的后背。为免除后患,白崇禧决定疾速歼灭135师,于是抽调1个师在后面阻截,动用他手中的王牌部队第7军的第171师、第172师和第48军的第138师、第176师正面包抄。 白崇禧用5个师对付1个师,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一口吞掉135师,在自己将部队南撤退守广西前,趁机狠狠打击一下林彪。 135师师长丁盛接到作战命令后,当即和政委韦祖珍召集全体指战员开会,要求大家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执行命令。具体作战坚持机动灵活的方针,必要时各自为战,无论如何也要死死缠住、咬住敌人。 10月6日,白崇禧的5个师在第7军军长李本一统一指挥下,向第135师发动猛烈进攻。这些桂系的王牌师,在飞机及美式大炮的火力掩护下,轮番向第135师的各团阵地发起冲击,战斗很快发展到短兵相接的程度。 白宗禧本以为凭借自己5个师的实力,很快能吃掉135师。白崇禧的这支部队可不是草包,其中的第7军号称“钢军”,第48军号称“加钢黄鳝”,都是李宗仁白崇禧从广西老家带出来的,平定过广西;参加统一民国的北伐战争,打得孙传芳全军覆没;参加过抗日战争,重创过日军。以装备优良,吃苦耐劳、顽强凶狠、机智机活著称。并且,它是以五个师围攻135师一个师,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 令白崇禧没有想到的是,“钢七军”固然凶狠,但丁盛指挥的135师却是一块比它还硬的“钢板”,不仅无法把它吃掉,而且这块“钢板”还时不时变成一把“钢刀”,在他的防区左冲右突,搅得他的防线一片混乱。 经过一天的战争,白崇禧发现局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利。北面的解放军加紧驰援眼前的这支部队。西面,解放军已经由芷江、黔阳地区向武冈方向东进;东面,解放军已经进入粤北地区,而深入到整个防线侧后。自己的部队正陷入解放军合围之中,再不撤退,就会全军覆没。 10月6日午夜,白崇禧下令桂系主力向广西方向撤退。 10月7日清晨,林彪发现白崇禧集团已全线收缩,即令第135师在灵官殿地区坚决进行阻击;同时下达全线出击的命令。 白崇禧一开始想全歼135师,为防止它北逃,在北边布置重兵阻击,如今战局反转,其部队要向南撤退,必须越过135的阵地,而对135师来说,昨天的运动牵制战变成了阻击战。 一方想夺路逃命,一方想阻敌围歼,双方拼命厮杀,一时死尸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在灵官殿的多福岭、雷打石、界岭等地双方反复拉锯。今天,仅多福岭的一座纪念碑就埋葬了500多名解放军烈士。 持续两昼夜的顽强狙击,135师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死死阻止、咬住、拖住了负责掩护白崇禧大军撤退的“钢七军”,为己方部队赶来围歼它争取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10月9日,是衡宝战场上最紧张激烈的一天。 8时许,林彪电令第135师丁盛、韦祖珍:“135 师目前应设法坚决堵击石株桥、铜锣坪之敌南退道路,配合我其他各军歼灭该敌。” 为阻击南逃之敌,丁盛、韦祖珍即以第404团向界岭、鹿门前方向投入战斗,以第405团一部由杉木冲向南警戒,团主力集结后也准备向界岭开进。 下午3 时许,第405团团长韦统泰正带着团、营干部在杉木冲东侧的牛形山勘察地形,突然发现由界岭经黄土铺到文明铺的大路上有敌军大队人马通过,行军纵队连绵不绝。从望远镜中一看,清一色大裤衩子,都是美式武器!韦统泰等人当即判断可能是桂系主力第7军。 这股敌人正是桂军第7军军部率直属队及第172 师,准备经黄土铺南逃。 战机稍纵即逝,绝不能让敌人逃跑!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请示上级等候命令已经来不及,韦统泰迅速定下了决心:立即全面出击,以快打慢,直扑敌群,一刻不停,腰斩敌人! 135师405团一面向上级报告情况,一面以全部三个营九个连的兵力,分路并肩突击。 九个连如九把利刃,直插敌第7军军部及其直属队,并迅速将其分割成数段发起猛攻。 第7军军部的作战力量,主要是警卫营、输送营和工兵营,其中以警卫营最为顽强,他们大多是广西老兵,武器最好,也最忠于白崇禧,加上这次是夺路南逃,自然是拼死抵抗。 战斗相当激烈而残酷。每一个田埂,每一条水沟,每一座树林和房屋,都必须经过反复争夺,直至白刃相搏。战斗结束后,一个连活着的官兵已不足一个排。战争的惨烈残酷可见一斑。 10日清晨,解放军开始总攻合围之敌。 各部队遵照四野司令部的决定部署,对敌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攻击作战。 第134师、146师、158师并肩由北向南攻击。 第135师、121师由西向东对敌172师进攻。 由东向西攻击的第119师与由南向北攻击的第118、第120师,摧垮了敌东南两面的防御。 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白崇禧第7军因为军部被打掉,所属各部完全失去了组织抵抗能力,此时部队非常混乱,无法再行指挥。 至10月11日上午,中路军主力在衡宝地区围歼白崇禧主力共俘获了近3万名白崇禧的官兵,毙伤7千余人,俘虏了第7军副军长凌云上,还有第7军的参谋长、171师师长、176师师长,至于副师长以下级别的军官数不胜数。 对白崇禧来说,虽然他带领桂系大部提前逃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但其精锐第7军、第48军从此不复存在了。这两个军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广西子弟兵,是白崇禧把他们从广西带出来,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据说白崇禧收到这两个军被全歼的消息,失声痛哭。 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也伤亡4000余人,其中大部分烈士是东北人,很多人牺牲时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今天实不易,且行且珍惜,把先烈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把先烈的伟大精神继承发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梦想不懈努力和奋斗,这是对于先烈的最好铭记,也是我们回顾历史最大意义。 我们坚定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梦想一定会实现,这是一份自信,也是一个信仰。 |
|